全道门欠我一个人情
1.故事背景: 这是《反派他过分美丽》之后十几年发生的事,徐行之和孟重光都飞升了,历经正道魔图的新秩序后,故人(上一辈的徐行之和孟重光他们)各自归去,新人翻袖登场,又是一场新的恩仇,新的江湖。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需得阴阳调和,相互制衡。《反派他过分美丽》是以正道打败魔道反击成功,重新登顶,《全道门欠我一个人情》是魔道势力小,各小道门群起而不断暗潮涌动藏污纳垢,意图使自己门派扩大生长,却导致上一辈打下的安稳摇摇欲坠,这时就需要一个似正似邪的中间力量来制衡他们,主角封如故就是这个力量。 一句话:上一辈的事对后生的影响 因为九枝灯当初做的事,导致后来人人见魔道都杀之,丁酋当时没有做过一次坏事杀过一次人,他的家人也是,就因为魔道变成了不正之风。他家人都被那些新道门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死了,所以他恨那些所谓的正道之人,就造了“遗世”(和蛮荒类似,但是全是魔道之人),才引出了以后的故事。 《反美》里面的人物在这里面也都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交代。 徐行之收了常伯宁、封如故、燕江南作徒弟,曲驰收了韩兢,周北南收了荆三钗,周望继承了其父温雪尘的门派,温雪尘还和妻子躺在“蛮荒”的黄土之下,在封如故幼时误闯蛮荒时还有幸得其指点。 “遗世”之乱时,徐行之和孟重光救徒心切,强行突破几个大境界,之后飞升。 曲驰因为韩兢失踪几进“遗世”寻找,遍寻无果后带着他家小桃仙(当时还只是一株桃树)飞升。 卅四和徐平生偶尔串场 2.故事线: 封如故在家破人亡将死之际,徐行之收为二徒弟。因为一次和徐行之比剑,把孟重光送给徐行之的匕首打坏了,被孟重光罚闭关五年。封如故闲不住和师兄常伯宁互换面貌身份,以逍遥君大弟子的身份下山游历 。 遇到了被当作献祭品圈养的如一,以常伯宁的面貌和身份救下他,教养他四年,为其取名游红尘,被其奉若神明,尊为义父。封如故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真实身份,也没有告诉他自己心里把他收为了自己的大弟子。于是四年之后,把他安置在客栈想着去行师兄常伯宁之责担完秩序官之事后再回来接他进山门。 却突逢异变,封如故从遗世死里逃生,托着残体回到客栈时,再寻不到了小红尘。后来封如故将错就错,不再把他找回,知道他在寒门寺出家为僧,便也没有拆穿身份,继续让师兄常伯宁代为其义父之名行关爱之情。 出“遗世”后(遗世当中发生了好多事情,遗世里封如故用自己的血肉救众人,救一个人就要从他身上刮一块肉,可悲的是封如故因为忍受不了腕肉之痛想要自杀,正道之人不准他死,大概就是“你死了,我们就活不成,所以你还是继续剔肉救我们,人不能自私”,然后自己魔气入侵,灵力被封印,整天呆在静水深流里哪也不能去),他的残体不能让他再恣意风流了,封如故自是不甘沦为至此,身死之后,与卅四一起闻名了“林雪竞”和“不世门”,也有了自己的一番较量,暗暗筹谋起了自己的入魔之路。 3.人物介绍: 韩兢、封如故、荆三钗(周北南徒弟)、常伯宁,就像当初的曲、徐、周、温四大门首徒,因为各种原因经历各自的苦楚和悲剧。 人之生宛如一树繁花,人人皆盼其锦绣一生,却不许其随风而堕,零落凋亡。 若是英雄,最好能做足一世;若是美人,最好要早早死去。 封如故: 对封如故而言,从十年前的灾殃(遗世)过后,他失了游红尘,没了韩师哥,丢了荆三钗,师父师娘也相继飞升,虽然得到了一个全心全意护着他的师兄,但他更愿师兄待他如常,至少不会让他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不中用的人。 封如故当年也只是一个年少轻狂的痴人罢了。他以为自己可以保护得了所有人,却不知道他因为太过招摇总会惹人红眼,甚至遭人算计。封如故只剩下入魔一条路可行的时候超级难受,如果不是这正道再也容不下他,谁又愿意入魔呢。 封如故花十年时间设局自己入魔的道路,局成之际,他在所有爱他之人和恨他之人的面前自尽,自此,尘归尘,土归土,走完了风陵山云中君封如故那毁誉参半的一生,但好歹,他所欠的人情,都还尽了,至于欠他人情的,就要由魔道首宗不世门门主封如故来讨要了。 游红尘: 一个阴时阴历出生的人,生下来就注定要成为魔道祭品,幸而在九岁时遇见十四岁的封如故救下他他带他游遍天下,教他认字、习字、练剑、箜篌,还常带他去瓦舍看戏。普天之下,游红尘不信佛,不信鬼,不信神,只信义父。到后来,游红尘与义父分离,被寒山寺老僧捡回佛堂。 封如故曾教小红尘识“人”字,说:‘人’只是一种皮相而已,不要以相取人……”小红尘若是早日能悟到“不要以相取人”之理,认出封如故,也不至于说出那些个“照猫画虎,终不相似”“云中君,请自重”“但也请你勿要自作多情”“萤烛之光,无从与明月争辉”伤封如故的话。 韩兢: 韩兢从小就喜欢常伯宁,而常伯宁满心满眼都只有封如故,韩兢便一直隐瞒了自己的心意。在“遗世”里,看着身边的伙伴一个一个倒下,韩兢为了强行突破,修了曲驰师父曾经教过的无情道,结果没想到自己的心境有了变化,变得冷血无情。他因为自己抛弃了三名正道弟子而自责,他害怕再这样下去他会为了无情道中冷漠的“道魔平衡”而害死封如故和荆三钗,甚至常伯宁,于是他偷偷远离了他们,这就是韩兢失踪的真相。 韩兢的无情道迫使他觉得封如故应当入魔,于是为了实施自己的计划,他毁掉曾经所用之剑,改用唐刀,加入不世门,以唐刀客之名杀了十六个人,尸体拼成“封”字状逼封如故下山,用环环相扣的阳谋逼他入魔,他有两个计划,其一,封如故入魔必有生命危险,他将会用自己的魂魄补上封如故的魂魄,助他入魔;其二,封如故若是凭自己之力成功入魔,他便作为唐刀客接受公审,还天下一个公道。 韩兢的这两个计划,都是以他自己的死而告终,但是他却从来不想将他珍惜到骨肉里的常伯宁引入计划中,甚至在与他相遇时还或明或暗地表达了一下自己的心意,可叹常伯宁那个对情爱一窍不通的榆木脑袋看不懂他的心意(从小到大他都没发现) 曲驰真的是一个好师父,飞升之前,他遍寻不见韩兢,便托韩兢所养的鹤去陪伴他,最后韩兢赴死,鹤带走了他的魂魄,助他往生在了一个刚刚去世的孩子的身上。引得最后常伯宁找到了他们,此时的韩兢,已然忘记了上一世的所有事情,忘记了他身不由己所欠下的债和用命了结的局,他们还可以重新开始。后来,常伯宁收了韩兢为徒,他们之间的后续,可能就是下一个故事了。 常伯宁: 谪仙白鹿般的“端容君”,也是号‘鬼心观音’的端容君(文中会提到来源),师弟封如故的一句戏言,他却总是当真,他种上一顷葵花田,只等自己心爱的师弟回家。可他终究还是不够爱,所以他的葵花田做了师弟新婚的贺礼,挚爱成挚亲。 薛三钗: 敢爱敢恨,他和封如故的关系如同当初的徐行之与周北南一样,打打闹闹却最懂彼此,在遗世里看见正道之人如何对封如故后,他看不惯正道之人的肮脏行为而离开师门。 练如心和衣上尘——小石头和小魔修的爱情(虽然篇幅不是很长,但是真的意难平): 练如心 一块没有感情的石头。透支性命,守护古城一方百姓。一次灾殃过后(疫病的根源是魔道作祟,封如故把魔道铲除,瘟疫就消失了),城中开始立起“弗言”仙君(封如故)的庙宇,香火鼎盛,往后,不管练如心再如何煞费苦心,城中的和平安乐,几乎全都归算在了“弗言”仙君头上。曾经将自己献祭给山石的信徒不再。石神庙中,香火一天天衰微下去。没有献祭,练如心满打满算自己活不过24岁的冬天。 衣上尘 人如其名有着令人歆羡的浪漫与自由。却为了练如心去捣毁“佛言”仙君的庙宇,被道士活活打死。衣上尘没有忘记和练如心的承诺。直到死后,他还记得要回来。19岁的练如心救下了因为吃野果中毒的魔道衣上尘,衣上尘教会了练如心人世间的情爱。练如心为衣上尘聚集三魂六魄,为了复活心心念念之人,去杀封如故,最后却不得善终。最后的献祭都是独自一人孤独的消散。 衣上尘被打死后,尸身被殓入义庄,夜半时,练如心偷偷把尸身领回了家来,埋在树下,绘制法阵,想用灵力保他尸身不腐,却违抗不得天命,只能眼睁睁看他衰败腐烂,终至不复。 练如心是物灵,承袭的是千百年来神石的责任与记忆,并无人情, 不具痛感, 也不会受伤, 只会在灵力耗尽后复归自然。在衣上尘死后,他会流血,养出了凡情凡心,成为上人灵。 “我用我的灵魄和余下的全部时间,换衣上尘活过来,再换一日时光,用来了结尘世一切事务与牵绊。明日是献祭之日,我愿在那时献祭自己,归入石中,永世不回。” 用生命的最后一天陪自己喜欢的人,他俩到最后都不知道彼此心意,衣上尘直到最后都以为练如心是冷心冷情,伤心决绝的离去,这一转身就是永生永世。 衣上尘修合欢宗,合欢宗的魔修,以人间情爱修炼,将来喜欢的人会有很多,对这拥有过的庞大的爱意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记忆,他们之间所有的相伴所有的深情只能渐渐的消散在那荧火闪烁的山林间……再也没有以后。许多年后,衣上尘不再放荡不羁,安安心心安置属于他们俩的家,盼望有一天能接他的小石头回家。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罗浮春和桑落久 罗浮春本名姓萧,全名萧然;桑落久姓花,全名花别云。就因为改名这件事,罗浮春不满封如故许久,在封如故化魔后,师徒两人决裂。 封如故是这样评价他们的“浮春太傻,他养只鹦鹉养三年, 恐怕都比这傻小子机灵些,落久则太聪明,但却养出一身藏拙的性子,即使听懂了,也佯作不懂。”就因为傻,才被桑罗久装大尾巴狼吃抹干净。 4.书评 《全道》中所谓的正道之人让我最失望,主角封如故从遗世里出来时,被奉上了“英雄”之位。人人都捧着他,礼物流水络绎不绝。即使他性情乖张退了所有的礼,在他要选道侣时也照样有人巴巴地贴上来。后来寒山寺和浩然亭之变,堕魔之身曝光,于是道门之众清一色的指责他。再后来封如故身死魂消,又渐渐的有了马后炮,声称若是他当时在场,必然要替封如故说上几声,这样道貌岸然之人正是文中可悲之人。 看到这篇文的时候让我想起《魔道祖师》,到底是孰黑孰白,孰对孰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