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语言失效的困境

2021-07-26 14:24 作者:maou被抢注了  | 我要投稿
    古典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试图思考一些不可说的问题。
    这些哲学问题的提出是由于语言的误用。这是因为人没有对语言本身进行过思考,还妄图用语言抽象这个世界的规律。举个例子,我们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中就会发现每个人的语言学不同,随便使用一个词语都会产生大量的歧义,并且讨论哲学问题往往都是词不达意,陷入无效争吵。
    我们可以回顾历史上的精英对于语言在逻辑上的运用也尚且不顺利。比如严谨的数学也面临过罗素悖论的危机—在集合论的某个问题上由于语言的缺陷导致了罗素悖论。这个矛盾是尝试用语言来描述逻辑导致的。这个例子表明,人可能高估语言能够描述的清的东西的范围了。
    事实上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话,都是无法严谨的和逻辑相对应的。比如一句简单的命题“我是一个人”,可能包含的逻辑就是十分复杂的。因为“我”、“是”、“人”,3个概念都尚未明确定义。在没有明确定义的情况下,这个命题想要转义为逻辑语言,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深层次的考虑,什么样的命题才会是基础的不再需要转义的命题呢?我们不得而知。维特根斯坦阐述了不可再分的原子逻辑,但人脑是无法在这个层面上去思考的。
维特根斯坦指出了哲学的根本性错误,但他却没有提供一个合适的思考环境,因为从原子逻辑层面到宏观的因果直接有太多的涌现式的,难以梳理的逻辑关系。维特根斯坦在后期的哲学研究中也指出,语言离不开用法,离不开其使用场景,以至于我们无法透过语言理解世界的运作,而只能描述世界。构建原子命题也是一个妄图用身在其中的视角来解释世界的行为。
在这样的虚无化的思考环境下,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我们只能包容语言和思考的缺陷,多包容看似不同的观点。因为人只能在特定视角进行思考,梳理出的语言必然会模糊不清、产生矛盾。我们需要去思考每一个观点背后要表达的意思。而不是抠字眼、抠定义。
同时我们还需要多实践,获得亲知。
    


语言失效的困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