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方铃蟾 | 国内还有媲美箭毒蛙的神物?这种国产冷门蛙在国外却是造景神物!

2019-06-08 17:25 作者:肆养_频道  | 我要投稿




饲养简单度: 3.2 / 5  毫无难度

一种有趣的蛙,饲养它们比想象中要简单。


东方铃蟾  Bombina orientalis

 

科:盘舌蟾科 Discoglossidae

属:铃蟾属  Bombina

分布:分布于朝鲜、日本,中国和俄罗斯交界地区。在中国大陆,具体分布于河北、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安徽、山东等地

别名:臭蛤蟆、红肚皮蛤蟆、火腹铃蟾(另一个相似种)

生活习性:日行性,偏水栖性,弱毒性

体长:3.8 ~ 5 厘米

适宜温度:22 ~ 26 度

保育级别:无危(IUCN 3.1),国产物种(三有)



特征


东方铃蟾为盘舌蟾科铃蟾属的两栖动物。


体型微小玲珑,体长约 4.5 厘米。背面灰棕色或绿色,具有黑色斑点和大小不等的刺疣,腹部和四肢腹面橘红色,有黑色斑点,体色会根据环境的不同慢慢变化。

 

野外的东方铃蟾


东方铃蟾的舌呈盘状,周围与口腔粘膜相连;皮肤粗糙;趾间有蹼;它们的叫声独特,吸气时发声,而多数蛙类是在呼气时发声。铃蟾属就是因为叫声像铃铛的声响一样清亮而得名。

趾间的蹼


铃蟾属是蛙类中最古老的种族之一


在野外的 4 月下旬至 5 月初出蛰,东方铃蟾多会出现在山溪静水区及两边山坡的水凹或小水池中。上午 9 ~ 10 点和傍晚是东方铃蟾的活动和觅食高峰期,其余时间多静伏于水边青草中,较少见到。


人工饲养下的东方铃蟾体色会偏黑,

原因现在并不确定,

可能跟环境和食物有关


东方铃蟾假死的时候,会弓背并四肢扭曲,脚底呈现黄色或橙色的示警记号,也会翻过身子,展示身体内侧的鲜艳的斑纹,这是它们皮肤分泌物味道不佳、具有弱毒性的信号。

 

一般东方铃蟾躺着装尸体,会持续 2 ~ 3 分钟


红色的肚皮是一种警戒色


东方铃蟾雌雄两性差别比较小:雄性铃蟾趾间蹼为全蹼,雌性为半蹼;雄性铃蟾肛门背侧及两侧皮肤上的瘰粒较雌性铃蟾的大而密,且大多顶部有黑棘;雄性前肢粗壮且较长,前臂内侧、内掌突及内侧三指基部有黑色婚刺。东方铃蟾雄性无声囊,这点比较特别。




饲养


东方铃蟾是一种典型的半水生蛙。陆地和水域都要提供,一般陆地区域应该是水域面积的 2 ~ 3 倍。它们多半时间是在陆地上活动休息。如果不是那种特别大的环境,水位到蛙伸长四肢就可以从水面探出鼻头的深度。铃蟾很少在水下游泳,喜欢浮在水域的附近或者表面。


布置环境的时候,需要设置一些躲避处


东方铃蟾对于饲养环境大小要求不高,它们并不是运动能力特别强的蛙类,不爱跳跃,也不爱挖掘,平时多用爬为主。虽说东方铃蟾很少攀在墙壁上,但它们还是有爬上垂直墙面的能力,最好还是给饲养盒加个方便透气的盖子,防止逃逸。

一个 60 厘米 × 30 厘米 × 30 厘米规模的饲养箱,

大概足够养 5 只成年的铃蟾


东方铃蟾的适宜温度在 22 ~ 26 度,夜间可以稍微下降。它们耐寒能力较强,即使温度降到 16 度一下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而它们的耐热能力就比较差,夏天要保证最高温度不能超过 28 度,不然就会出现死亡。

 

在生态缸里的苔藓同样会因为高温而腐坏,

降温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铃蟾能适应的温度范围很广,

这也是它们被很多人饲养的原因之一


东方铃蟾一种日行性蛙,这个特性在蛙类中非常罕见(蛙都是夜猫子),另一种著名的日行性蛙就是箭毒蛙。对于蛙类来说,UVB 并不必要,提供照明主要的作用就是方便观察,以及营造一种昼夜变化。


东方铃蟾可以和一些不会把它当做食物的蛙混养


饲养东方铃蟾的这种水陆环境比较容易滋生细菌,这点需要特别留意,所以要定时换水。如果是用自来水,作为环境中的水源,必须静置 2 ~ 3 天除氯,才能使用。

大环境饲养起来通常比较方便



食性


肉食性。在野外,以蠕虫,小型甲壳类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也会捕食飞行过程中在水面停留或紧贴水面飞行的昆虫。



可能跟很多人的第一印象相反,东方铃蟾的开食性非常不错,食量也不小。人工饲养环境下,主要喂食它们昆虫类,像蟋蟀、面包虫、蚯蚓、小蚕等。部分状态稳定的个体,不只吃活食,还能接受撒在水面上的漂浮型饲料。


东方铃蟾是一种特别贪吃的蛙


喂食频率大概每周 2 ~ 3 次,每次控制好食量。幼体可以增加喂食频率并减少每次的进食量,采取少吃多餐。任何吃剩的食物或死亡的活体饲料都要及时取出。此外,还可以在食物上撒些钙粉和维生素,保证营养平衡。特别是幼蛙最好经常补充。

控制好食量,避免东方铃蟾过胖

如果发现稳定个体食欲下降,多半是因为环境温度过高造成。尝试降低环境温度,或在有些情况下提供一个让蛙类感觉更安全的环境,都会对食欲的提升有所帮助。(PS:温度低于 18 度,东方铃蟾也会停止进食)

 

食物大小也要注意

东方铃蟾体型较小,最好选择小点的食物

开食更容易



繁殖


东方铃蟾最快 8 个月到达性成熟,一般 14 ~ 22 个月左右,会到性成熟。它们的繁殖在蛙类中,相对比较容易,只要有一对状态良好的种蛙,人工环境下就可以尝试繁殖。据说想要繁殖成功,需要至少为期六周的大温差季节变化刺激。

 

 

在每年的 5~7 月,是东方铃蟾繁殖和产卵的季节。特别是野外降雨后,雄蟾蜍浮在水面并且腿叉开,开始发出信号(叫)。交配通常发生在夜间。东方铃蟾卵形较大,有的以单卵的形式产于水塘底部,有的以群卵的形式附着在水生植物上。



蝌蚪底栖,头体短圆,尾弱,尾鳍高



药用 & 宠物化


东方铃蟾是一种极有开发潜力的药用无尾两栖动物,其皮肤腺细胞分泌重要的调节肽—铃蟾素,并含有多种有毒成分,具有重要的医药价值,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 2000 年 8 月 1 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东方铃蟾目前在国家三有动物之列


作为宠物方面,东方铃蟾色彩鲜艳,体型迷你,日行性,不爱挖掘,又相对好动,这些特性让东方铃蟾成了最好的雨林生态缸伴侣。相对于国内,它们在西欧和北美都非常受欢迎。


当然,也有很多爱好者会单独饲养有趣的小型蛙


文 | Darwin

图 | Internet

编 | Darwin



东方铃蟾 | 国内还有媲美箭毒蛙的神物?这种国产冷门蛙在国外却是造景神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