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不良情绪?
一.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不良情绪?
孤独症患者的情感理解和表达与一般人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这一特征已被列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之一。轻度孤独症儿童的情绪成熟度通常比同龄儿童晚三年,他们描述情绪的词汇非常有限,缺乏情绪表达的微妙性和多样性。

而同时,儿童本身的情感就是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表达的学习和养成过程就更难上加难,所以想要理解孤独症儿童的情绪情感表达对家长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在很多时候家长都面临着如何应对孩子的不良情绪的难题。
孩子需要家长进行长时间的培养。帮助孩子进行合理的情绪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这对孩子以后的社交互动都是很有很大帮助的。
例如:晚饭后,看到奶奶拿着红枣,我先去和奶奶示范了下,说:“奶奶我要红枣”,她见奶奶给了我红枣,她也去和奶奶说:“奶奶,我要红枣枣”。依依做得很好也得到了红枣。现在想吃东西,她见我们没给她,她会看看想想,然后找我们要。有时候等不急了直接哭了,严重还会拍打自己头和身体,我们就会马上制止行为,然后进行安抚,之后等孩子情绪稳定了再给她。

二.那么家长究竟该如何去做呢?
1.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孩子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就会大发雷霆,甚至会出现一些攻击现象。
这是因为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特点就是情绪不容易控制,程度激烈,爆发频繁,表达方式简单。
我们看到孩子出现一些攻击现象也要像这位家长一样进行及时的制止,避免孩子伤害自己,及时给予安抚,保证孩子的情绪可以稳定下来。需要注意哭闹过程中不要直接给她想要的东西,不然会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让孩子觉得通过哭闹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万万不可以的。
2. 日记中可以看到,依依如果没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情绪表达激烈,没得到喜欢的东西就会直接哭,严重时还会拍打自己的身体。家长没有出现慌乱的情况,及时地采取措施处理孩子的情绪这是非常正确而且有效的办法。
孤独症孩子的情绪具有弥散性,大多数是短暂的应激反应,不能转化为持久的心境和情感。
所以不要恐惧孩子的哭闹现象,这对孤独症孩子来说是很常见的行为,需要家长注意安抚和沟通,大部分情况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解决问题的。

三.如何处理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
1. 认真观察孩子的情绪,分析记录情绪问题
在生活中,会造成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原因很多也非常的复杂。这就要求家长平时就要仔细观察孩子出现情绪行为的频率、强度以及对儿童本身的影响并做好详细记录。
在此详细观察的基础之上认真分析不良情绪问题发生的原因和目的,以便我们后续及时进行处理或者根据这些情况及时调整教育训练方法。如果是身体不舒服就要请医生检查治疗;如果是训练内容的要求太高或是教育训练方法不够恰当,家长也应该及时调整训练方法;如果是其它原因,家长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恰当处理。

2. 情绪问题发生时,把握时机、积极处理
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发生的原因复杂,具体的发生时间和频率是不固定的,这就意味着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在认真分析情绪问题发生原因的基础之上,把握好时机,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积极地处理,切忌消极应付。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一定不要有消极的情绪传递,态度要尽可能的温和,这样才能尽快地解决问题。
3. 训练中对孩子合理要求、逐步提高孩子的发展水平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认为,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在日常生活和教育训练活动中,作为家长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孤独症儿童的年龄、智力和训练程度等实际情况,在训练干预中充分考虑儿童的现实需要, 在训练内容上对儿童提出合理的训练要求,并根据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要求,不能追求过快,切实关注孩子的训练体验和现实感受。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孩子出现更多的不良情绪问题。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