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来自瑞典的“一代神坦”——埃米尔坦克计划

2022-04-11 11:08 作者:叛变投共の橡树棍  | 我要投稿

(本期是up的第二篇科普类文章,喜欢的就请点赞关注加收藏吧!读者们的每一点支持都是up坚持写下去的动力)

作为弹夹(弹鼓)车,埃米尔在WOT圈可谓是赫赫有名。还不错的爆发、十分舒适的俯角、奇硬的炮塔正面、还够格的机动,可以说这车除了有点纸糊装甲以外,没啥可以挑剔的。埃米尔系列一共有三种型号,分别是埃米尔1,埃米尔2,埃米尔3,毛子也很好地复原了这一真实历史。那有些人就会问了,埃米尔3在哪啊?为什么我在游戏里没找到啊?别急,挨个介绍,你会懂的。

WOT中的埃米尔1
WOT中的埃米尔2
WOT中的KRV

要说这个埃米尔,还真有点传奇色彩。

瑞典自主研发坦克的历史要从50年代说起。那时候二战结束冷战开始,由于瑞典在二战时是个中立国(发了一笔战争财的那种),并没有参加战争,这也就奠定了瑞典的国防力量会弱于其他二战的参战国。那时候各国都在极力扩充军备,比如美国的潘兴和M48、苏联的IS-3和T-54、英国的百夫长、法国的AMX 50。这看得瑞典眼馋。毕竟瑞典的国防力量是真不咋地,而且瑞典只是在二战期间是中立国。万一冷战哪天打成热战了,就瑞典当时的StrvM/42来说,那还不是老肥猪上屠挨刀的货。于是瑞典就改进StrvM/42,形成了应急坦克Strv74。当然这坦克除了一门博福斯75炮以外没啥优点,但仍然坚持服役到了80年代。至于狮子座(Leo),当然是个图纸战车,我们直接跳过。

而瑞典的坦克也不仅仅拘泥于中坦。那时候苏联的IS-3重型坦克令欧美十分恐慌,毕竟结实可靠的装甲加上那门战斗力超群的122炮,当时的欧美坦克根本无法抵抗。由此欧洲各国和美国都提出了应对IS-3的坦克(计划):美国搬出了M103;英国请出了征服者;法国也设计了AMX50。瑞典人不甘示弱,就于50年代开始了自己的重坦计划,即埃米尔。

作为一个军工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瑞典没有自主研发重坦的经验,于是他们就想到了和法国人合作研发(找谁不好非要找法国人,摇摆炮塔在核战争时能坑死你),这也就是埃米尔系列的外观和AMX50十分相似的原因。

上图是埃米尔,下图是AMX50,对比一下是不是很像

瑞典重坦计划在开发时就设计了一系列指标:车重不超过40吨(实际上40吨以下的坦克应该算是中坦,但是瑞典的交通条件烂的一批,沼泽泥泞在瑞典是最不缺的东西,所以为了让坦克不至于跑两步就趴窝,瑞典人决定控制车重);车长7m以下(不能太重当然也不能太长);主炮要求能在中远距离上能够轻松击穿所有苏联重坦(瑞典人选了105、120和150炮),且俯角要达到10度,方便依靠反斜坡山地进行防御战(换句话说就是卖头)。当然埃米尔也遵守了这些指标(要不然过不了军方的审查)。

埃米尔的三个方案大同小异,区别还是在于主炮和车体。

埃米尔初期车体(俯视)
埃米尔初期车体(正视)

在防御上,埃米尔有个大倾角摇摆式炮塔,后期型号的车体还采用了箭簇型装甲(实际上箭簇型装甲也并没有那么硬:一来如果炮弹打到焊缝那直接无视装甲厚度;二来如果对方是从斜前方设计那箭簇装甲反而会导致装甲等效降低)。然而埃米尔的摇摆炮塔和法国AMX50的摇摆炮塔还有些不一样:埃米尔的炮塔只有炮盾和自动装弹机会随主炮一起摇摆,正面其他部分是不会动的;而法国的摇摆炮塔是要动一起动的那种。为什么同样是摇摆炮塔,法国炮塔正面就那么脆而埃米尔就那么硬?就是埃米尔的炮塔不是全摇。

埃米尔的摇摆炮塔设计,可以看到埃米尔炮塔正面是不会动的

在机动上,埃米尔并没有像法国人那样傻傻把德国的交错式负重轮给强行安上去(二战时德国国内因为缺乏优质橡胶,被迫采用交错式负重轮以有效承重、提高越野舒适性和抵抗主炮射击时产生的较大的后座力。结果这个负重轮布置方式这些方面上还挺好使,法国人就照搬过来安在了AMX50上,结果当然是被极高的故障率搞得焦头烂额,后勤人员表示我要辞职),而是采用了普通的负重轮设计,数量为6对。

这计划开始了那肯定要有原型车,瑞典就联系各大厂商去设计和生产。1956年,埃米尔的设计已然定稿,第一个底盘也生产出来了(搭载箭簇型装甲)。然而车体和炮塔的研究进展速度不一样,车体都放凉了炮塔还没出来。可该测试还是要测试的,于是瑞典人就给车体放了个和炮塔质量相等的配重块去实验。

搭载配重块的埃米尔车体,可以看到箭簇型装甲和6对负重轮

好不容易底盘出来了,可不能让别的国家知道自己在研发坦克。瑞典人为了保密,对外宣称这一批底盘是给新式起重机设计的,于是就有了WOT中的英文名Kranvagn,当然这也是WOTB国服把埃米尔写成起重机而不是KRV的原因。所以埃米尔1、埃米尔2和KRV只是埃米尔系列的三个型号,只不过埃米尔3写成了KRV。

底盘测试一路顺风,可以有效通过沼泽泥泞路面,机动性比起同时期的重坦是毫不逊色。然而这家伙的炮塔研发却磕磕绊绊,火炮稳定和自动装弹机两个方面都难以通关;而且众所周知,摇摆式炮塔根本无法适应随时可能爆发的核战争(毕竟是活动结构,四处漏风,辐射尘和有害气体很容易就能跑进炮塔里面,危及乘员的生命)。在众多难点的打击之下,瑞典军方最终放弃了延续十年之久的埃米尔重坦,只留下了车体和图纸以供后续研究。

当然,WG作为一家“细心”的开发商,肯定不会放过如此好的一个坦克计划,于是埃米尔系列就这样成为了泛欧系的一条科技线。

(资料来自网络)

来自瑞典的“一代神坦”——埃米尔坦克计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