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马的救赎 The redemption of man and horse|Needle2023成果展第十期



#01 项目简介
/ 项目背景 /
在多数人眼中以及大量的故事与文学作品中,马一直是一个美好的形象,同时人与马一直保持着和谐的关系。但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选择的却是两者较为负面的形象——囚犯和伤马。
在尼采的的《都灵之马》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社会底层的背景下,人和马其实都在遭受着痛苦的经历,他们在精神上是有一定互通的,马遭受着人们的鞭打,操鞭的人也可能在被更上一级的人鞭打着。
这里的人和马其实更多的是施罪角色和受伤/被侵犯角色的具象化。
/ 产生思考 /
施暴的人在对弱势群体造成伤害,入狱并出狱后,希望改恶从善,重新做人。
在马文化盛行的国家里,一些马由于过度训练,比赛受伤等原因,失去了利用价值,逐渐不受主人待见,他们需要接受疗愈,另寻家主。人和马在精神层面上,都存在着对新起点的陌生,希望被群体接纳的渴望,以及希望被需要的自我价值体现。
包括在一些纪录片中讲到,国外的一些监狱会给囚犯举办课程,活动等,其中就包括训练照顾伤马,一方面为了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另一方面进行心理疗愈。
所以项目就考虑是否可以依靠组织的力量,基于受伤马匹收容所的原型,创造一个结合景观设计,马厩建造,人与马生活互动的空间,填补出狱人员的职业空窗期,并帮助这些洗心革面的人群回归社会。

▲ 以漫画的形式讲述人与马相似的遭遇、现况
/ 选址落位 /
在考虑到马匹收容所周边,历史文化背景以及zoom in场地的周边及地理特征等,项目最终的选址位于葡萄牙Silves。

设计场地周边附近即是silves市的监狱所在,市区中间的旅游景点——古城堡,在历史上也曾作为监狱使用,站在场地高处远眺,出狱的囚犯们可以望见新旧监狱,不断提醒警示着他们过去的存在。

/ 治愈阶段 /
为了能够更加针对性的进行治愈,我们对刚出狱囚犯和伤马从心理状态和受虐原因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最终确定将漫长的治愈救赎过程分成了一下四个部分。

/ 阶段一 目光感知 /
人在社会上总是会因为出身、背景、经历等因素受到一定偏见,但人在和动物相处的过程中却是平等的。因此阶段一主要是为囚犯和马提供了一个初次接触、认识、选择的场地。
设计利用当地特产的红砖作为建筑元素,以弧形为形式语言,形成了一些半包围的活动空间和一条行走路径,满足了人马相互接触互动的私密空间的需求。

/ 阶段二 行为追忆 /

阶段二主要是为了帮助马克服之前受虐留下的应激反应。设计聚焦在场地中间的圆形通道和围绕的马厩。
其中圆形通道的设计是受心理学上情绪脱敏训练的启发,即在同一次脱敏训练中采用两种手段,先诱发过敏,再诱发反过敏的良性情绪,使后者超过前者,逐渐实现转变情绪性质的目的。
因此脱敏通道的设计希望实现马喜欢的环境和恐惧的环境交替出现的目的,为此设计中利用了砖块的旋转,挖空以及透明砖的利用,实现光线明暗的变化。同时在马恐惧的环境中,还利用了纸屑,塑料袋,声响装置等马不喜欢的东西。
/ 阶段三 互助相伴,自我指引/
第三阶段时,人和马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他们都希望可以发挥价值,做出改变。
对囚犯而言,他们的工作不再单纯是和马接触,他们开始在场地内的柑橘地中进行一些更面向大众社会化的工作。
精神层面来说,由于长期的囚禁生活,他们在思考和行动方面丧失自发性,交流沟通变少,但是在逐渐恢复后,他们更加期待社交以及自发性的活动。因此场地内提供了部分场地给他们进行自主操作的动态景观搭建。
例如在草地上利用整形干草块的堆叠形成类似圆形剧场的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休息交谈。或者在山坡上的瞭望平台上,一方面囚犯通过拱形框可以远眺监狱和城堡,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采摘柑橘的果篮的堆叠成座椅等,促进相互交流。

/ 阶段四 回归社会 /
最后一阶段,设计愿景实际已经超出了场地红线范围,希望人和马在相互治愈后都能走出红线,走向社会。
马匹可能会被新主人领养,或者被用于马疗养等;囚犯则可以从事果园种植,马养护,食品加工等相关领域。


#02 完整图纸






*本文由Needle设计空间站整理撰写,如需转载请联系主页君。文中图片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This article was written by Needle Studio, please contact the backstage if you need to reproduce it. If there are any copyright issues with the images in this article, please contact the backstage to remove them.
作者 | Wang
排版 | 包包
审核 | 张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