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7.21 脑科学日报| Nature:“脑死亡”已不能定义死亡?

2023-07-21 09:43 作者:brainnews--杏仁核学堂  | 我要投稿

第1799期 脑科学日报

2023年7月21

科 学 时 讯


1,Nature背靠背:你为什么会挑食?

来源:奇物论



免疫反应涉及与食物过敏相关的食物厌恶行为


近日,来自德国癌症医学研究中心的Hans-Reimer Rodewald以及耶鲁大学的Ruslan Medzhitov分别领导的两项研究报告了在小鼠层面的证据,表明参与过敏反应的免疫系统分支与大脑进行交流,从而导致回避食物。


这种回避反应涉及需要抗体反应的神经免疫途径(依赖于一种称为IgE的抗体)。该途径还取决于肠道驻留免疫细胞(称为肥大细胞)群的激活,这些细胞产生并释放称为白三烯的分子,这些分子通常与促进炎症有关。此外,接触过敏原会激活大脑的特定区域(孤束核、外侧臂旁核和中央杏仁核),这些区域与处理参与学习的感觉神经元信号有关。两项研究鉴定的白三烯类型很容易被临床上可用的药物阻断,这些药物会干扰分子的合成或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2,Science Advances:阻止帕金森病发展,大量运动很重要

来源:学术经纬




由于纹状体等特定脑区中制造多巴胺的神经元受损,帕金森病患者不仅会出现运动迟缓、颤抖等运动相关症状,还会表现出认知与情绪的改变。近日,来自意大利的研究团队发现,高强度的运动可以通过恢复纹状体的突触可塑性,改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与认知症状。


研究团队观察到,在日常进行跑步机锻炼的大鼠中,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原纤维的扩散受到了抑制。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这种蛋白扩散会导致特定脑区(黑质致密部和纹状体构成的黑质纹状体通路)中的神经元逐渐显现出进行性的功能障碍。在运动大鼠中,依赖于黑质纹状体通路活动的运动控制和视觉空间学习的改善,与树突密度以及突触可塑性的恢复相关。作者还发现,BDNF的水平伴随着运动而增加,它们与一类名为NMDA受体的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使得纹状体中的神经元能对刺激作出有效的反应,这种效果能持续延伸至运动结束后。



3,Nature:“脑死亡”已不能定义死亡?!

来源:BioMed科技


在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下,确定死亡的定义变得更加复杂。其中一个引起争议的议题是脑死亡,即大脑功能不可逆地丧失。近日一篇文章探讨了有关死亡定义的问题,特别是与脑死亡相关的问题。它讨论了美国在确定死亡时面临的法律和科学上的挑战,以及这些挑战可能对临床医生和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产生负面影响。


脑死亡的人在外观上看起来与大多数人对死亡的概念不符合。连接到呼吸机上的脑死亡患者可能看起来和ICU中的其他患者一样。这导致临床医生很难向家属交流有关脑死亡的信息,特别是当法律落后于科学理解时。而一些临床医生呼吁修改法律,使死亡指的是大脑和心脏功能的“永久性”丧失,而不是“不可逆转”的丧失。



4,EClinicalMedicine:幻觉状态的跨诊断结构MRI研究中机制多样性的荟萃分析证据

来源:精神障碍AI诊疗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幻觉是一种跨模式和跨诊断的现象,发生在不同的感觉模式中,它们普遍存在于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尽管有多种幻觉,但很少有实证研究比较组间幻觉的神经关联。近期一篇研究发现,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幻觉状态具有独特的神经解剖学改变模式,前者与额颞叶缺陷有关,后者与内侧颞叶、丘脑和枕部缺陷有关。了解幻觉类型的结构相关性可能有助于理解它们的认知表型。



5,Cerebral Cortex:alpha波幅和相位在嵌套时间预期中的分离效应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对外部世界变化的感知促进了个体对时间信息的感知。个体可利用外部环境中变化信息构成的时间框架来预期目标刺激出现的时间点,从而促进个体对目标刺激的知觉加工和行为反应,以完成当前目标任务。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晓林教授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王立卉副研究员和苏忠斌博士设计出一个新颖的嵌套范式。研究发现,节奏性信息和顺序信息可以协同性地促进视觉知觉过程中证据累积速度,降低知觉决策的阈限;节奏性信息在大脑视觉皮层诱发了相同节奏的低频周期性神经振荡,即神经夹带。这些结果提示,在同时具备多种信息的时间框架中,大脑能够灵活地调用多个神经振荡信息,促进知觉任务的完成。



6,Sleep Health:午睡或有助于减缓大脑衰老,规律性午睡与更大的脑容量相关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成年人类正常的脑容量基本在1400-1650ml的区间范围,在这个容量内存在大约一千亿神经元,而神经元的数量与人体的记忆和逻辑能力紧密相连,但是神经元的数量与人体头部的大小并没有直接关系。


近日,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以及乌拉圭共和国大学组成的科研团队针对午睡与大脑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统计的近40万,年龄为40-70岁的欧洲白种中老年人的数据做出分析。他们发现,有规律性睡午觉的实验体具有相对更大的大脑容量。



7,Advanced Materials:用于睡眠疾病监测的印刷柔性湿度传感器

来源:BioArtMED




当人体呼气/吸气时,口鼻附近会相应的产生湿度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湿度传感器对病人睡眠时的呼吸频率、呼吸状态进行监测,以辅助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正确的诊断。


近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陈雄教授和图像传播与印刷包装研究中心吴伟教授设计合成了以(001)晶面为主要生长和暴露晶面的六方相氧化钨纳米线,表现出更强的化学吸附能力和湿度敏感性,在对其进行油墨化处理后采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制备得到在宽湿度范围(11-95%RH)内具有高灵敏度、较快响应时间(1.5s)、低迟滞和良好循环稳定性的电阻式柔性湿度传感器,并展示了该传感器在人体呼吸频率监测、非接触式传感,以及药品包装开启监测等领域的多功能应用潜力。



8,《心理学报》:难易or分值?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学习时间分配?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可能会优先分配更多时间学习较为简单的内容,也可能用更长时间学习在考试中出现的内容,即项目的难度和价值会影响个体对学习时间的分配。当同一学习材料中同时具有难度和价值的差别时,二者之中究竟谁会成为时间分配和学习判断的主导性因素呢?近日一篇研究引入价值呈现顺序这一变量,发现难度对个体学习学习判断和回忆成绩有稳定的影响,奖赏预期取代难度成为影响学习时间分配的主要依据。在教学中可以恰当设置奖赏促进个体自主学习效果,对于较难材料的学习,在学习前可以给予奖赏预期,同时给学生自主分配学习时间和调节学习进程的机会,以免学习时间过短影响个体对奖赏预期的权衡;也可以设置不同的奖赏预期梯度来引导个体对于更困难材料分配更多学习时间,从而提高记忆成绩。



审校:Simon


7.21 脑科学日报| Nature:“脑死亡”已不能定义死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