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措施保障高考顺利进行,1291万考生奔赴考场
2023年全国高考于6月7日开考,共有1291万考生参加考试。据统计,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去年高考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近期,各地政府出台多项措施,保障考生在考试中的顺利进行,同时为了保障考试的安全性,多个部门也加紧了对网络环境、作弊器材和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的打击力度。
为了抵御智能手机作弊等高科技作弊手段,各地采取了多种措施。浙江省的考卷由专人专车护送,并全程开启监控,各个涉考场所同步远程监控、全视角监管。各个考点都配备有智能安检门、5G信号屏蔽仪、金属探测仪等设备,配合视频监考室和视频监考员,确保高考期间的考试环境得到严格的管理和监控。同时,还启用无线信号监测设备,对考点周边可疑信号进行巡回监测,严防各类高科技舞弊。这些措施不仅坚决打击各种作弊行为,也增强了考试的安全性和公正性。
在防疫方面,各省市也出台了多项措施。考生一般情况下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但如果考生感染新冠病毒或出现相关症状,就要立即向学校或当地考试机构报告,并在备用考场或应急考场参加考试。为了保障考场的安全卫生,全国各地对考点进行标准化管理,配备专职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实时做好考点考场消毒和通风等工作,并根据需要配备口罩、免洗手消毒液等防疫物品。
为了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各地政府和志愿团体纷纷出台了各种举措。比如,山东淄博市张店区烧烤协会、淄博高新区烧烤协会,以及烧烤城“临淄大院”等倡议各烧烤店铺在高考期间暂停营业,八大局便民市场也宣布在高考期间休市,为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考试环境。此外,各地政府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包括启动“高考应急服务车”志愿服务活动、动员青年志愿者参与考生爱心护航、考场秩序维护、考点停车保障等,确保考生能够在高压力的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服务和关怀。
在防作弊方面,各地政府也加强了对高考的管理和纪律。教育部近日发布了2023年高考预警信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同时,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也加强了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和高考作弊行为的打击力度,防止任何作弊行为的发生。多家高校官网也发布了多项规定,加强高考期间在校学生的管理,防止高考替考和作弊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一些高校规定,在高考期间,学生不得请假离开校园。对于有特殊原因确需请假的学生,需要核实原因、严格履行请销假程序。除常规审批程序外,学校还采用了“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学生请假情况需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审核把关,并报学校学生处备案。
高考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和人生道路,也关乎着家庭和社会。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积极参与高考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考生的公平、公正地参加考试。只要每个人都遵守规定、争做诚信考生,相信高考一定会取得圆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