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翻身仗:第一年,全部被拒;第二年,MIT全奖!!!

2023-08-09 14:28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背景介绍:

北大化院 化学生物学方向

哈佛大学助研经历

1篇预印本一作

GPA 3.6+

托福110

GRE 334

申请结果:

MIT化学PhD,UChicago 化学PhD,Columbia化学PhD


大家好,我将分享自己和PhD申请相关的几次重要的时间节点以及我的选择,此外还有一些申请过程中的教训和体会。



选择节点

1.方向选择:

我在大二第二学期加入了本科课题组,并确定了化学生物学的专业方向。具体的研究内容属于蛋白质工程和荧光成像,同时由于对神经科学的兴趣,选了很多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相关课程。


2.是否保研:

时间是在大三第二个学期初,三四月份。我有推免名额,但是报名本院的保研夏令营。我当时有点想转行跑路,就用推免投了协和4+4临床试点班,但没有进初审。对于生物方向的同学来说,夏令营之后还有一批保研的机会,比如北大交叉学院的CLS(对本校申请者会有照顾)、清北和北生所合作的PTN项目都会在大四第二学期初有不要求推免名额的第二批招生。对于我来说这意味着兜底的选项,让我更有信心做冒险的选择,比如留学申请。


3.确定出国申请:

到了大三结束的暑假,大概六七月份,我最终决定申请。除了上述的兜底项目带来的信心,还有一个决定性因素是我的本研项目有了非常好的进展(有了一些底气)。


4.2022Fall后进入GAP year:

大四第二学期初确定了全聚德以后,我决定GAP继续申请,信心的主要来源是我的科研项目已经接近发表,以及得到了导师的推荐机会去哈佛做助研。我在哈佛的实验室从2022年9月末工作到2023年6月,在那里得到了PI的推荐信并完成了2023Fall的申请。我认为在美国本土申请会带来很多优势,比如可以和实验室的博士生、博士后请教申请经验,也能更方便地联系教授;此外拿到offer后还可以线下参加campus visit和目标教授面对面交流,更有助于作出最终决定。


5.2023FALL申请季:

我的2023Fall申请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根据我的学术训练背景在大多数学校都选择了Chemistry项目申请,兼有少数BioEnginering项目。我在大部分项目拿到了面试的邀请,最终因为时间原因,婉拒了包括Scripps和Rice的几个学校。




经验总结

Connection:

我的看法是,美国PhD申请决定于connection的质量,也就是推荐信和科研经历的质量。除了推荐力度(是否强推)之外,推荐人在美国该领域的学术圈的地位(名气、受承认度)也决定了推荐信的作用。这也是暑研对申请帮助巨大的原因之一,而我的年级由于疫情的原因几乎没有人有暑研,所以申请时普遍存在劣势。


套磁:

对于committee录取的项目,套磁用处通常不大。一个可能的例外是联系刚刚或还未建立实验室的助理教授,他们因为刚入职以及缺人的原因,通常招生意愿强烈,且邮件回复概率更高。尤其是刚刚拿到faculty offer的博士生/博士后,但这些信息的获取难度可能更高(他们可能实验室主页都没有呢),而且去做第一届学生也是有风险的。因此利弊权衡对于每个人也都是不同的情况。


项目的选择:

 我第一年申请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申请的大部分项目是神经科学方向。这个选择的第一个问题是,我的本科专业是化学,我的科研经历与推荐信也大部分来自化学系,虽然内容和神经科学有很多交叉,但对于admission committee的教授来说,我的学术背景可能并不被认可。第二个问题是美国大学一些生物相关的项目申请难度较高(神经科学尤甚),原因之一是美国学生申请的人数较多,而他们很多人不仅有更好的connection,也能拿到只对美国公民开放的政府奖学金资助,对于国际学生的优势极大。因此我第二年选择了更贴近自己背景的化学方向申请,并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世毕盟的帮助

世毕盟在我今年申请的期间,对我的帮助最主要的是两点,第一点是对我申请进度的一个监督和催促。如果大家进入申请季,可能就会发现,就是申请这个东西对心里的煎熬是比较严重的,然后这时候,有些人就会拖延,比如说我,然后有一个培训师老师这样来监督进度的人,整个申请季会好过很多,只要按照老师建议的时间节点走就会从容很多。第二点是给我分配的这个学术的mentor,对我的文书的修改和指导。我的mentor是一个MIT化学博士在读学姐,她对我整个申请和文书的修改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最后,祝大家申请顺利!


翻身仗:第一年,全部被拒;第二年,MIT全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