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69):“中微子专题(4)——结构不均匀与垂面引力差异”
书接前文,本文将讨论中微子两种不同的物理结构产生的两种不同引力特性——当这两种物理结构与源质单位进行结合时,它们在两个源质连线之垂面上的引力差异。
在正式开始对中微子两种不同的物理结构产生的两种不同引力特性——当这两种物理结构与源质进行结合时,它们在两个源质连线之垂面上的引力差异——与这部分内容有关部分进行说明之前,我们照例还是先来回顾一下上篇、上上篇以及上上上篇文章中说明过的中微子物理结构透视图如下图《66》-1:

中微子遮挡关系颜色充填图如下图《66》-3:

两个类型的中微子基本物理结构图如下图《67》-3:

以及两个类型的基本微观结构与一个额外的能量单位结合的情况如下图《68》-1:

而在此基础之上,中微子两种不同的物理结构与源质进行结合的情况与这两个类型的基本物理结构同额外一个能量单位结合的情况类似,将《68》-1中微子两种基本微观结构与额外能量结合模型中的那个额外的能量单位替换为源质单位则这个模型便可由此获得了,具体情况如下图《69》-1:

在上图中,所有的黑色圈均代表源质,但在左右两个物理模型中均有一个源质属于中微子的源质核心,而另一个源质则是因外界各种因素发生相对位移并移动到该中微子附近,与中微子结合后的源质,由于在接下来的讲解中,并不需要使用完整的中微子模型,也不需要对这两个源质做出区分,所以我就不特别标出这些内容了,读者理解知晓便可,而当然地,图《69》-1的物理模型与图《68》-1近似,图《69》-1左侧的物理模型可被视为由两个正四面体拼接而成的单位,右侧模型则可被视为由两个底面都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都是正三角形的两个五面体将它们正方形的那个面拼接而成的单位,由于在之后的计算之中这两个模型的物理图形非常重要,所以这里我就将两个物理结构圆心连线部分提取出来,于是有下图《69》-2如下:

在上图《69》-2中,不论是实线还是虚线,每条线段的长度都相等——毕竟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实线与虚线的角度仅代表遮挡关系,而每条线段的长度着代表两个互相接触的基本物理单位间的圆心间的距离,换句话说就是基本物理单位间的直径(虽然我其实并不能确定基本物理单位就是球体,但就算这些基本物理单位不是球体,在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的作用下它们实际上的运动情况也可能把它们占用的“绝对空间”变成球体,当然,不管是不是球体,实际上这部分内容与我们很遥远,至少未来几百年的时间内,人类对这部分东西既没有观测手段,也没有应用范围,所以是不是球体实际上差别不大,可以暂时忽视,等科技足够成熟了,观测手段足够先进了,让后人慢慢去研究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也因为是基本物理单位间的直径,而基本物理单位的直径又相等(实际上源质与能量的直径相等不相等——换句话说就是源质与能量的大小是否相同我也不知道,按照我的理解和对各种物理单位的比照,我认为源质占用绝对空间的体积小于等于能量体积,但就算源质占用的绝对空间真的比能量小了,在全宇宙所有源质产生的引力实现的引力平衡中,单个源质实际上占用的绝对空间应该也和能量相等了,而且和上述描述一样至少未来几百年的时间内,人类对这部分东西既没有观测手段,也没有应用范围,所以是不是球体实际上差别不大,可以暂时忽视,因此这里也可以略过这部分内容,暂时不必考虑这个问题,毕竟,不论怎么说,相比于基本物理单位占用的“绝对空间”的总量占所有“绝对空间”总量的比例这个宇宙还是很“空旷”的),因此这些线段长度相等,如果看起来和测量起来不等,仅是因为作画需求以及作画失误,对于这些东西无视就好。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两个源质间的距离进行计算了。
计算的过程我就不像打草稿一样地在这里具体列出了,这部分内容使用中学的勾股定理就可以简单解决,这里直接说说结果吧,假定基本物理单位的直径为“2”,则在图《69》-2左侧由两个正四面体拼接而成的物理结构中两个源质单位间的距离为√13,约等于3.6,而在图右侧由两个底面都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都是正三角形的两个五面体拼接而成的物理结构中两个源质单位的距离为2√2,约等于2.8,单从数值来看,在图右侧由两个底面都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都是正三角形的两个五面体拼接而成的物理结构中两个源质单位的距离是比图左侧由两个正四面体拼接而成的物理结构中两个源质单位间的距离“更近”的。
两个源质间的距离更近,这有什么作用呢?
答案是这会影响这两个源质对与两个源质所处直线处于垂直状态的所有平面——事实上指的就是除了两源质所处直线外所有空间——上的基本物理单位产生的引力强度——而这样的作用法则则极大地影响了诸如中微子这类由基本物理单位在“绝对空间”中密集排列形成的物理结构——使其能够“有选择性”地“促使其他基本物理单位定向移动”,这也是大型物理结构能够形成复杂结构没有直接一个热寂直接了事,亦是“电磁力”形成的根本原因。
关于这部分内容我会在下篇文章做个更明确的讲解,这篇文章暂时就到这里为止吧。
嗯,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