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正十年的日本(1)武田胜赖

2023-07-03 21:35 作者:早苗庵宗瑞  | 我要投稿

天正十年(1582年)正月二十七日,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在甲斐武田家炸开——武田家麾下的信浓国木曾郡的领主木曾义昌举旗叛变,投靠了敌人织田信长。武田胜赖非常头疼,木曾义昌是前家督武田信玄的女婿,武田胜赖的妹夫,位列武田家一门众,他的叛变标志着武田家的亲族也开始出现裂痕。

其实武田胜赖从来没有想过统率武田家的重担会落在自己肩头。武田胜赖是武田信玄的四子,他的母亲诹方御料人出身于信浓诹方家,正是因此胜赖从出生始就被视作诹方家继承人培养。然而,武田胜赖的命运却在永禄八年(1565年)发生了巨大转变。在这一年,武田胜赖的异母兄武田义信因为甲尾同盟的原因与父亲武田信玄对立,愤而发动政变,最终政变失败惨遭废嫡。武田信玄的次子是个先天盲人,三子早夭,因此武田胜赖名为四子,实为次子,便自然而然成为武田信玄培养的下一个继承人。

元龟元年(1570年),胜赖离开信浓国高远城,进入甲府,恢复“武田”姓氏,正式成为武田家的继承人。仅仅三年有余,武田信玄便因病去世,武田胜赖为了稳住局面,对外声称父亲隐居,将家督之位让给了自己。然而,自天正三年(1575年)长筱合战爆发以来,武田家阵亡了大量城代级别的重臣,给家中造成了巨大打击。这么多年以来,武田胜赖兢兢业业,一心想要消除长筱合战战败的阴霾,可惜事与愿违,在日益强大的敌人面前,武田家逐渐日薄西山。尤其是天正九年(1581年)高天神城的陷落,更是敲响了武田家的丧钟。

高天神城是武田家在东远江国的军事重镇,为了守卫此地,武田胜赖从武田家领地各处抽调了许多精锐武士进入城中驻守。然而,当高天神城遭到敌人德川家康的攻击时,武田胜赖却迟迟没有向高天神城派来援军。数年之前的长筱合战依然历历在目,如果自己亲率大军前往远江国,织田信长必定倾巢而来,届时说不定又将重演长筱合战的悲剧。此外,武田胜赖在天正七年(1579年)年末将家督之位让给了儿子武田信胜,想借此机会与织田信长和谈,因此他不愿意出兵远江国刺激织田信长。可是,正是由于武田胜赖对高天神城的见死不救,导致看似庞大的武田家领国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各地的领主人心惶惶:“如果织田、德川两家来袭,武田家是否会像放弃高天神城那样放弃自己?”武田家再也难以以战国大名的身姿立身于日本,这也是为什么身为武田家一门众的木曾义昌会在这年举兵叛变的原因。

二月二日,武田胜赖在甲府召集了一万五千人,宣布亲自领兵出阵信浓国木曾谷,随后进入了信浓国诹方郡的上原城。次日,织田信长也开始行动,为了救援织田军的前锋部队在森长可、团忠正的率领下侵入信浓国伊那郡。

武田家守卫下伊那郡的是吉冈城城主下条信氏,此人也是武田信玄的妹夫,位列武田家一门众。下条信氏在美浓国进入信浓国的要害平谷、浪合两地部署防御,亲自率领三千人进驻位于平谷的泷泽城。可是,由于高天神城的惨状早就传遍武田家领国,下条信氏的弟弟下条九兵卫与下条家的谱代家臣们纷纷建议下条信氏归降织田家,以保存下条家的家业。下条信氏深受武田家的恩惠,不愿投降,最终在弟弟与重臣的威胁之下,只得弃城逃亡。泷泽城、吉冈城开城投降以后,伊那郡的另外一处据点松尾城也不做任何抵抗便开城投降了。

得知第一道防线泷泽城、吉冈城、松尾城陷落以后,位于下伊那郡的第二道防线的饭田城守军便决定坚壁清野、笼城据守。为了便于守城,饭田城守军们纵火烧毁了城下町。然而,此时的武田军已然失去斗志,饭田城内更是散播着来袭的织田军人数达到数十万的谣言。到了夜里,城下町的灰烬冒出火星,饭田城的守军们在城上见到火星以后,误以为这是织田军铁炮上引线的火光,敲响了敌军来袭的警钟。在饭田城内避难的百姓以为饭田城已被织田军包围,吓得打开城门四下而逃,守军见到百姓逃亡以后,纷纷也丢弃盔甲与武器,混入人群中逃走。二月十七日,织田信忠率军进入了已成空城的饭田城。紧接着,由武田胜赖的叔父武田信纲驻守的大岛城也由于百姓的动摇而不战自溃。

武田家领国的崩溃犹如雪崩,大部分战国大名的领国在灭亡前夕,都是因为亲族、中上级家臣的叛变而瓦解,而武田家的情况即便在战国时代也是极为罕见的,是因为百姓的抗议与动摇而分崩离析。

武田胜赖很想不通,但是他早该想到这一点。

当长筱合战战败以后,武田胜赖并不将失败归咎于自己的失误,而是单纯地认为是己方军队的军备问题。对此,武田胜赖提高了对家臣军役负担,要求家臣要提高军队里马铠与铁炮的占有比率。不少家臣都在长筱合战中损失惨重,结果丧事还没结束,武田家的手又伸进了自己的腰包之中,家臣们苦不堪言。

天正六年(1578年),武田胜赖寄希望于神明的庇佑,下令修复诹方大社,同时对领内百姓征收额外赋税。许多村落拒不从命,因而遭到武田家的镇压——打不过织田家还打不过老百姓吗?当华丽的诹方大社落成之际,武田家也失去了百姓们的拥护。对百姓们来说祸不单行的是,诹方大社完工后不久,武田胜赖便下令要新筑根据地新府城,再次在领内征收额外赋税。为了增加收入,武田家还在各地增设关所,收取路费,百姓们同样苦不堪言。

与武田领国内的民不聊生相比,武田家上层的生活可以说是奢侈糜烂,贿赂成风,武田信玄留下的家业早已被武田胜赖给搞得乌烟瘴气。

正如同电影《七武士》中的台词:“是谁让他们变成这个样子的?是你们,是你们武士。为了打仗烧毁村落,蹂躏田地,强暴妇女,杀反抗者,你叫农民怎么办?他们应该怎么办?”

对此,武田家领国的农民们给出了答案——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信浓国诸城几乎都出现了上级武士想要抵抗,中下级武士与百姓却叛变的局面。

二月二十五日夜里,武田信玄的另一个女婿穴山梅雪派出五百名精锐武士,进入了甲府,将穴山家居住在此地的人质夺走。由于武田胜赖新筑了新府城,大部分守卫都被抽调至新府城一带,甲府地区的守备十分薄弱。一部分受过武田家恩惠的甲府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想要阻止穴山家救出人质,结果被武士老爷们杀得七零八落。

与此同时,武田胜赖在诹方上原城召开军议,想要利用地利在信浓国与织田军决战。结果没过多久,甲府的使者便来到阵中,报告了穴山家叛变的消息。穴山家的领地位于甲斐国与骏河国边境,而穴山梅雪又是武田家在骏河国的江尻城城代。如此一来,便意味着甲斐国门户大开,甲府、新府城都将暴露在德川家康的威胁之下。

武田胜赖的决战计划化为泡影,只得率军朝着甲斐国撤退。一路上士兵们纷纷逃亡,当武田胜赖抵达根据地新府城时,原本的万余大军已经只剩下数百人了。好在此时传来了一个不那么坏的消息,武田胜赖的弟弟仁科信盛驻守的信浓国高远城依然坚挺,并没有被一众望风而降的城池给波及。三月一日,武田胜赖气急败坏地在新府城处死了木曾义昌在武田家的人质——义昌的母亲、嫡子与女儿。

另外一方面,织田军抵达高远城下之后,织田信忠对高远城的巍然不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向城内派去了劝降的使者。不出意外的,仁科信盛拒绝了劝降,这也是整场“甲州征伐”中武田家中唯一的一块硬骨头。此外,同在城中驻防的小山田昌成还表示要让织田军见识一下武田家武士的骁勇,向仁科信盛提出了出城野战的请求。

高远城内的军议中,众人都被仁科信盛、小山田昌成给感染,叫嚣着要与织田军决一死战。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是,角落里有一个人却一直哭丧着脸,一言不发,此人便是从饭田城逃出的保科正直。

保科正直原以为仁科信盛不会以卵击石,高远城也会像其他城池一样不战而降,结果没想到碰上仁科信盛这么个二愣子,和比仁科信盛还愣的小山田昌成。当天夜里,保科正直便偷偷派出一个使者来到织田军阵中,表示自己并不想抵抗织田军,会在城内放火打开城门接应织田军进城。结果保科正直的使者前脚刚抵达织田信忠的阵中,小山田昌成后脚就带着一群愣头愣脑的武士从城内杀了出来,吓得保科正直只好从高远城的小门连滚带爬地逃了出去。

高远城的抵抗十分悲壮,出城野战的小山田昌成身负七、八处刀伤,依旧不下火线。可是尽管如此,高远城在强大的织田军面前依然弹指可灭,仅仅半天时间就被织田军攻陷。仁科信盛、小山田昌成等人也在绝望中自尽。

高远城的陷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消息传到新府城时,不光是武田家上下一片人心惶惶,连城下的百姓都开始收拾行李准备逃难。

武田胜赖只得在城内召开了最后的军议,讨论接下去的打算。

武田信胜在会上提议死守新府城,与织田军决一死战,即便战死也是光荣的。

武田胜赖表示你坐下,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随后便与家臣们讨论该往哪逃,最终得出两个结果:1、前往真田昌幸的上野国岩柜城。2、前往小山田信茂的甲斐国岩殿城。

真田昌幸表示武田胜赖可以前往上野国岩柜城暂避锋芒,以图来日再反攻甲斐。即便没有办法夺回旧领,至少也可以在上野国偏安一隅,万一遭到攻击,还可以向越后上杉家请求援军。武田胜赖有些心动,但是他还是选择了第二条路。

从上帝视角来看,其实两条路都是死路,这个我们下文再表。

三月三日拂晓,武田胜赖下令焚毁新府城,带着一族、女眷前往岩殿城。在离开新府城的同时,武田胜赖下令将信浓国投降织田家的人们在武田家的人质们锁在屋中一并烧死。

从新府城出发时,武田胜赖召集了五百名民夫与三百匹驮马,结果一路上不断地有人逃亡。其夫人桂林院殿(北条夫人)本在轿子中坐得好好的,却突然连人带轿摔在了地上,当她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连轿夫都弃轿逃亡了。

三月十日傍晚,小山田信茂临时变卦,阻止武田胜赖进入小山田家的领地,武田胜赖一行人只得向甲斐国天目山逃去。此时,包括女眷、孩童在内,武田胜赖的身边仅剩下四十三人。次日,武田胜赖遭到织田军的攻击,自尽而死。妻子桂林院殿、嫡子武田信胜也在武田胜赖自尽后紧随其后赴死,武田家就此灭亡。

许多人会为此感到惋惜,认为武田胜赖若是前往真田昌幸的上野国岩柜城的话,就不会遭此灭顶之灾。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武田胜赖的最后选择而纠结。实际上,在武田胜赖前往岩殿城期间,岩柜城附近的箕轮城、和田城便举旗反叛,投入了北条家的麾下。真田昌幸自己也早与北条家私下有书信往来,早就留好了后手。之所以没有叛变,也只是因为真田家的领地并不在织田军的攻击范围以内罢了。

幸而如此,真田昌幸在武田家的人质没有遭到处刑,也因此有了真田家后来的故事。


天正十年的日本(1)武田胜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