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国近代史】00写在前面:重制版序

一、引子
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自发轫之始,已经走过了数十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站在今日回望过往,感受人类精神在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体现,体会各个时代杰出人物的品质以及文明兴衰更替的伟大和壮阔,是一件使人感到十分痛快的事情。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其绝大部分成果都是在中世纪末以来的近代化进程中取得的。在人类近代化的历程中,曾崛起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和美国等8个世界性大国,以及土耳其、奥地利、意大利和日本等众多的地区性大国。然而许多国家的强盛难以长久保持,国家的兴衰起伏和大国关系的浮浮沉沉成为了近代历史政治发展的主要内容。在上述国家中,有的从世界偏远一隅最终成长为世界性大国,也有的从曾经的繁荣昌盛变得日渐式微。“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了解这些国家的历史,有助于为当下的思想建设与政策方案作出指导。
在这个系列中,上述国家的断代史将被按国家分章节,进行叙述和分析。一些国际性或全球性的事件会在每个国家的章节中从分别该国的角度描述和分析。除了史实、分析与结论外,文章还包括许多历史照片、油画,以及来自各种渠道的图片。
二、作者的话
比起第一稿撰写期间,我在相关领域的学习已经深入许多,因而对于很多事物的看法产生了改观。这一版本的正文将不再回避那些可能引起争端的话题,因为我认为这才符合历史叙述者的基本素养。和第一稿同样的是将避免在史实叙述中夹带个人情感——这一点在第一稿中做得不太好。
这一系列的灵感来源于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许多章节名也是参考了该纪录片各集标题。在第一稿中,许多内容和《大国崛起》是有重复的,因为我当时参考了许多《大国崛起》的解说词。我想在这一版中减少相关内容,增加其他来源史料的比例。因此本系列的绝大多数内容也可以说并非我的原创,我只是将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合,因而本系列的文章都是可以规范引用的。这一版中,将在每一章的文末标注参考的资料。
在我们的中学历史教材中,基本只有中国史是纵向叙述的,即按时间顺序叙述。而世界史则多为横向叙述,即叙述同一时期各个地区的情况,甚至是不成体系的点状知识。鲜有纵向连续讲述某个国家的一长段历史。这导致了许多历史的细节被忽略,甚至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也被弱化了。而这个系列正是从纵向来讲述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遗憾。
相比第一版撰写时的情况,我除了在知识的专业性上有所成长,文笔应该也有所精进。鉴于本系列的内容是比较浅层次的,已经写了太多专业论文的我应该有能力胜任。第二稿将依然以类似纪录片或教科书的口吻来书写。当然,对于历史和写作这两项知识技能,我现在依旧只是个学生,也准备永远以学生的态度来对待。
本系列中的“近代”在世界历史分期中,基本上指中世纪结束至现代以前的历史时期。但是鉴于“近代化”和“现代化”从广义上来看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无论各章从何时开始叙述,叙述的终点都总是当代。当然,为了与系列标题吻合,叙述的重点会放在近代化上。相比第一稿,这一版的叙述将多采用近代化史观和阶级史观,尽量避免第一稿中出现过的循环史观和民族主义史观。
第一稿中曾采取文字标色的方式,但我后来发现这样的浏览效果太花里胡哨,所以这一版本中将减少,仅仅对一些重要的内容采取标红或者加粗。第一稿中使用的文集将被继续使用,每重制一章,就将旧专栏删除,同时在新专栏标题中标注是重制版。
本系列适合以下类型的读者:(1)参加较为基础的历史考试(初中会考、高中合格考)的学生;(2)希望扩充知识面的一般人文历史爱好者。本系列不适合以下类型的读者:(1)参加较为困难的历史考试(高中等级考)的学生;(2)在大学或更高学习阶段中学习历史专业的学生;(3)喜欢在历史中玩梗找乐子的小鬼。对于评论区中的引战、玩梗言论将予以删除。
本系列文章均没有任何政治作用,禁止可能存在的别有企图者对片段或全文加以误解,而用以误导他人,或宣扬非正义的价值观。本系列仅投稿于哔哩哔哩专栏,在任何其他平台出现,或被制作为视频的,皆为抄袭盗用,若发生这样的情况请与我联系。

结语:序
美国作家房龙在他的《宽容》序言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无知之谷中守旧的人们对质疑旧秩序的人进行排斥,甚至杀死了一位曾离开山谷又返回的年轻人。结果却证明年轻人是对的,于是后来的人们纪念起了这位先驱者。在结尾,房龙用了一句话作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我们希望将来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我想,这就是学习和探索历史的目的。尽管有人说,“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获取教训”,但就算的确如此,尝试吸取历史教训也是必要的。毕竟,人应该听从来自良知的声音,一边缴着学费一边自我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