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年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迩才题库网
概念题: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清华大学2022年研]
【答案】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它是与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是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经济基础概念所反映的是经济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生产的社会关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设施和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或称思想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辩证思维方法[中央财经大学2018年研]
【答案】
辩证思维方法是指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包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等方法:①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演绎是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②分析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综合通常被看作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把各个因素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③抽象和具体指人们的认识是从感性的具体出发,经过抽象活动获得抽象规定,又从抽象规定上升到思维的具体,形成对事物整体的、本质的认识。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要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研]
【答案】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三个阶段的最初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但是,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有以下基本特征:①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或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②用某一种物质作为本原来解释世界,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③但是,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对静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研]
【答案】
相对静止是指事物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性质,仍然处于不显著的量变阶段而没有变成别的事物,暂时显现为静止状态。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相对静止使事物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质的稳定性,作为该事物而存在和发展,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相对静止是运动的尺度。没有相对静止、就无法了解运动。
真理的相对性[吉林大学2021年研;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研;中央财经大学2014年研]
【答案】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其主要原因在于:①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由于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在范围上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程序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两点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研]
【答案】
“两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它同只肯定其一,而忽略或否定其二的形而上学“一点论”有质的区别。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视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形而上学“一点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力[中央财经大学2018年研]
【答案】
生产力是指人们积极地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解决人和自然界的矛盾的社会物质力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①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的劳动者;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③劳动对象。三要素中均包括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生产力是生产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关系和社会变革、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社会形态[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研;聊城大学2016年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研;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研;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研;广东财经大学2013年研;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案】
社会形态是指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形式和类型的具体体现,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整体性特征的反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通过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体现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社会形态是与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由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组成。经济形态是社会形态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必然性和历史选择性、前进性和曲折性。依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绝对剩余价值[吉林大学2021年研]
【答案】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就越高。这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叫作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研]
【答案】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是各个资本主义企业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因为任何资本主义生产,都必须把工作日绝对地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之上,否则就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同时,也只有以工作日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为出发点,才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进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具体来看: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②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空想社会主义[中央财经大学2018年研]
【答案】
空想社会主义是指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为代表的关于改造人类社会的思想体系。它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独立运动的理论表现,是一种不现实的关于改造人类社会的思想体系。空想社会主义也称“乌托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但却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他们不能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无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向未来社会过渡的现实基础和实现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暨南大学2021年研;中央财经大学2018年研]
【答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其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其主要内容为:①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②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③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④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⑤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

篇幅有限,请百度「迩才题库网」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