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一”,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

DIGITALIZE
联合国早在2019年就曾经发布过一则《2019数字经济报告》,对于数字经济近年来的快速扩张现象,报告认为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数据收集和处理技术飞速发展,加之有许多数字平台和应用实例产生,这才导致了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
“数字化”转型,当前传统企业的工作重点

正是得益于数字经济提供的历史性机遇,使中国得以在许多领域实现超越式发展。对传统企业而言,要在当前数字经济浪潮下进一步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数据要素的价值不容忽视,深入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从工信部基于12余万家两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企业评估数据的研究分析报告可以看出,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已取得显著成效,制造业的数字网络化水平也得以较大提升。但传统行业对于数字化的应用能力仍然稍显落后。对于许多重要设施装备及核心软件的应用,企业仍然存在短板,还不能满足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应用及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管理体系等,真正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创新。
数字经济既可以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也能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数字化产业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站上数字化高地。只有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互为依托、齐头并进,才能真正驱动产业跃向高层次、经济迈向高质量。
传统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分三步走

系统化
在信息化总体规划的统筹下,明确各层级信息化工作职能,建立服务于不同职能和业务的系统,把企业的核心工作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实现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数字化
在系统化的基础上,统一数据标准,搭建数据治理体系,构建关于数据要素利用的收集、传输、清洗、存储、分发完整闭环,消除横亘在各个层级与组织之间的信息孤岛,引入“中台化”管理的思路、能力和工具,实现数据价值的深入挖掘、开放共享,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智能化
加大数据整合与应用力度,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对经营情况的准确把握和经营决策的有力支持,实现企业日常运营、风险防控、监督管理等的智能化、智慧化,实现供需匹配和全局优化。
传统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需要做到四个“一”

01一个“体系”
完善企业的IT治理体系,进一步明确信息化管理职责、夯实基础保障、规范实施过程,保证信息化建设有组织、有领导、有效率的健康快速发展。
02一套“标准”
建立完善覆盖各项业务、各应用系统的统一标准、管理规范及业务操作流程,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和规范,健全企业统一管理的信息化标准,整合已有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实现企业主数据管理,促进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03一个“中台”
打造企业数据中台,引入最新的技术理论和工具,落实“管数据”的职能,在制定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强化数据运营,推进数据共享,引导企业内部资源向高价值客户、高价值区域、高价值业务倾斜,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
04一个“中心”
组建企业数据中心,全面负责企业系统标准规范制定与优化、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等涉及数据开发利用活动的多项工作,推动数据中台能力建设,打造企业“信息网”,实现数字赋能。
突破电气深入了解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结合20余年深厚经验,推出达峰Summit微型数据中心,解决企业的“中心”需求。
突破电气达峰Summit微型数据中心

达峰Summit系列微型数据中心,紧扣国家“3060”双碳战略目标,高度融合机柜通道、热管空调、微动环、综合配电、UPS电源及消防灭火等全套子系统于一体,为诸多行业用户提供All-in-one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
此外,Summit通过多项创新性设计,实现超越行业均值的IT设备上架空间,为客户带来更高的单位白空间净值。另外,机架式热管空调属业内独创首发,全年最低PUE典型值达到1.07。同时,整机柜采用低噪音设计,满足企事业、商务办公等就近部署需求。
1、PUE≤1.25
采用AI技术实时监测IT热负荷变化和室外环境温度情况,全自动调节纯热管模式、混合模式和压缩机模式三种模式运行,极大化地利用季节性自然冷源及昼夜温差,实现高效节能和极低的PUE
2、本地云端双系统
智能化动力监控系统,实时监控UPS、供配电、烟感、温湿度等综合信息;触摸操作、远程访问、故障报警、动态响应
3、白空间增加5U
0U融合PDM,0U竖装理线架配件,5U机架式热管空调多重改善共建高能U配体系,提升单位U位净值
4、同比降噪5dB
全封闭气流内部循环,与外部环境解除绑定低排放,低噪声,人机共存适用商务办公需求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24小时内删除

突破电气
成立于1995年的中关村。数字基础设施关键产品生产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双软认证企业。主营电能管理产品、热能管理产品、信息技术与边缘计算设施产品、智能软件管理产品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来自数据中心、智慧城市、5G、数字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