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辩论赛】以成败论英雄是否可取-武汉大学

反方一辩蒋舸
概念界定:
成败:成败相对于具体目标而言的,达到就是成功,否则就是失败。
英雄:自身杰出的才能品质激起他人崇高情感。
以成败论英雄:成功了就是英雄、失败了不是英雄。
不可取的理由有二:
一、以片面刻板的成败根本就论不出丰满鲜活的英雄——杰出才能的英雄能否取得外在功业上的成功还要受到天时、地利、人和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成败之中包含着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
举例论证:
(1)岳飞精忠报国、文韬武略但因为生不逢时、未遇明主屈死风波亭。
(2)周瑜感叹“既生瑜,何生亮。”时,我们能否认他是英雄吗?
(3)文天祥狱中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我们能否认他是英雄吗?
在迫求各种目标的过程中,他们有成功,也有失败,成败不过是一时一世的,唯有超越成败的精神才更能彰豆出英雄的本色。
如果拿上一把僵化刻板的成败尺子,又怎么指望能量得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呢?
二、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片面地夸大了功利的意义——在实践中有害,诱导人们为了达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一个人只要成功了,无论手段多么卑劣都照样可以摘取英雄的桂冠。
如此以来,前有赫赫英名牵引,后有滚滚利益推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本已功利的世界还会变成什么样子?
反方二辩袁丁
有可取性就意味着也有不可取之处(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有可取之处就等于这个东西是可取的吗?】
今天对方同学的西服上也有白色的地方,可是我们能够说对方同学的西服就是白色的吗?
“以成败论英雄”最大的不可取之处就是它论不出英雄来。
举例论证:
一、成功方面
如果成功了就是英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当上了驸马爷的陈世美不可不谓是个英雄,“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难道不是一个穷秀才梦寐以求的成功吗?
(2)二战初期的希特勒也不可不谓是个英雄,“创建第三帝国 铁骑横扫欧洲”,他不是成功地在一天内就占领了丹麦、四十天就打败了法国吗?
(3)南宋的秦桧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一世英雄,他成功地当上了宰相,成功地除掉了岳飞,更是成功地出卖了国家。
二、失败方面
如果失败了就不是英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荆轲不再是英雄,因为他舍身入秦的两大目标均以失败而告终。
(2)布鲁诺也不再是英雄,因为他既未能说服当时的民众相信日心说,也没能逃脱宗教裁判所的追捕。
(3)中山先生自辛亥革命之后就更称不上一个英雄了,三次革命失败、护国运动失败、护法运动还是失败。
三、成败综合
成败作为相对的概念,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竞争之中。【竞争一方的成就意味善另一方的败】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第三个结论:
任何竞争的结果都是一方英雄,一方狗熊。
举例论证:
(1)那么荷马笔下的特洛伊战争,金戈铁马,十年鏖战,难道希腊联军主将阿卡流斯是英雄,失败的特洛伊军主将赫克托尔就不是英雄吗?
(2)那么楚汉相争,逐鹿中原,难道开创了大汉王朝的刘邦是英雄,乌江自刎的西楚霸王项羽就不是英雄吗?
(3)那么魏、蜀、吴三国鼎立,豪杰辈出,难道仅仅因为最后三家归晋,就只有司马氏才是真英雄吗?那后人又何来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呢?
可见,按照对方同学的观点,以成败论英雄,其结果只能是假英雄大行其道,真英雄纷纷落马。分明是英雄相惜,棋逢对手,偏偏也要分出个成王败寇。
反方三辩余磊
什么叫做以成败论英雄,就是说一个人成功了就是英雄,失败了便不是英雄。
那么让我们想一下,许多英雄身上有成功的影子,我们不反对,但是,哪个普通、平凡人的身上又没有一点点的成功呢?
如果英雄和平凡人都有成功,仅以成功如何论出英雄?反过来说,又有哪个英雄身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失败,如果失败了便不是英雄,那么对方同学除了全知全能的上帝,还能给大家在世界上找出哪怕是一个英雄来吗?
面对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发现,如果提倡以成败论英雄,只会鼓励大家不择手段去获取成功。
为什么商业界的欺诈行为是屡禁不绝,体育界的兴奋剂丑闻是层出不穷,而学术界的抄袭之风是愈演愈烈?
归根结底,就是人们以为,只要获得成功,一切问题都可以被掩盖在英雄的光环之下。
面对以成败论英雄在实践当中的种种恶果,对方同学还能告诉大家,这种观点是可取的吗?
古往今来,多少气吞山河的丰功伟业,在时间的涤荡下是灰飞烟灭;又有多少坚如磐石的帝王基业,在历史的冲刷下是土崩瓦解。一个英雄的成败,往往犹如一道流星般划过天幕,让我们潸然泪下的,只能是他们超越成败的崇高精神,和他们的英雄气概。
自由辩论
正方二辩:
请问对方辩友,以成败论英雄是否鼓励成功?
反方四辩:
【对方辩友,我们今天要鼓励成功,但是我们不能鼓励不择手段的成功】,所以我们不能鼓励以成败论英雄。
正方一辩:
【难道对方辩友因为今天经济的发展可能带来环境破坏,就说经济发展是不可取吗?】难道我们今天没有其他的价值观去制约吗?
反方二辩:
【对方同学类比不当,你怎么知道,以成败论英雄是经济发展而不是破坏环境呢?】
正方二辩:
我们的社会并不是只有单一的价值观,在多元并存的价值观中能够相互制约。我们的社会也倡导道德,我们也追求真善美啊。
反方三辩:
原来对方同学说,以成败论英雄是一个正确价值观的一部分,所以是可取的。
【可是让我们想一下,轮胎还是汽车的一部分,坐在汽车上是可取的,大家坐在轮胎上,可取还是不可取呢?】
反方二辩:
【请对方同学不要混淆论题。对方同学对于充分与必要的条件一次都没有回答,请您告诉我,究竟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是不是没有关系呢?】
正方一辩:
【这到底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我们不用看。因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以成败论英雄是追求成功的价值取向】
【这种价值取向为什么不可取?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
正方四辩:
我总算看清楚对方辩友的错误所在了。他们将可取理解为必取。【请问,大卡车载人是可取的,难道组委会载着对方辩友来比赛现场吗?】
正方二辩:
可是对方辩友并没有指出今天不可取,【要证明这一句话在任何层面,任何角度它都不可取。】今天只是一直告诉我们,【这句话其实有点不可取之处,它就不可取了。】
反方四辩:
对方同学还是在说,【有那么一点点的可取之处,就是可取的。】
【那我请问您了,我方的观点有没有一点点的可取之处呢?我方的观点是不是可取的呢?】
正方三辩:
对方辩友又说得好。【确实,这个价值上有它不可取的时候,但是我们现在说的是一个社会价值倡导。】为什么社会倡导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呢?
反方二辩:
对方同学还是在那儿谈精华、糟粕。
【夸父的问题对方同学不回答,岳飞的问题对方同学又不回答。文天祥起兵以来,一败于兴国,二败于安平,三败于海丰,连自杀都没有成功。为什么他还是一个英雄呢?】
正方一辩:
【对方辩友以为,今天的辩题就是多举几个例子,谁就能赢吗?】
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时代的命题要有时代的意义。【请您继续论证,作为一种价值观,它为什么不可取?】
反方一辩:
对方辩友,【当然不是多举几个例子就能赢,但是如果一个事例都没有的话,你怎么能让大家信服你的观点呢?】
正方三辩:
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岳飞和文天祥身上究竟有没有追求成功的价值取向。他不是英雄吗?
反方二辩:
【追求成功就等于成功吗?每一个非洲的饥民都要追求吃饭,是不是追求了吃饭就等于吃到了饭了呢?那每一个非洲饥民的肚子可都是饱的啦。】
正方一辩:
【对方辩友今天错误的理解命题,是因为他们只翻《现代汉语词典》。那里面只有成败与英雄,没有以成败论英雄,要找到这六个字,请翻一翻《哲学大辞典》吧。】
反方四辩:
【我们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我们翻的并不是《现代汉语词典》,我们翻的是《现代汉语大辞典》,一共有27条成与败的解释,没有一条有这样的判断,没有一条符合对方同学的解释。】
正方四辩:
【所以说对方辩友没有翻《哲学大辞典》嘛。】
正方二辩:
那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像岳飞这样的人,他体现出了追求成功的价值取向,我们称不称他为英雄呢?
反方三辩:
【谁都不能否认岳飞、文天祥、诸葛亮最后失败了。对方同学说他们成功了,这是不是说你成你就成,不成也成,说不败就不败,败也不败。对方同学这样的观点,我只能说不可取啊。】
反方一辩:
对方辩友,要讨论价值的问题,当然先要看事实,中国的问题您都不回答,那么拿破仑和惠灵顿当时在欧洲打得不可开交,一成一败,到底谁是英雄,谁不是英雄呢?
正方一辩:
【为什么我们不回答?因为今天这本来就不是一个事实判断,而是一个价值判断。对方辩友为什么总是粗浅地理解一句俗语呢?】
【我们还有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难道就是让大家什么都不做,就等着天上掉馅饼吗?】
反方三辩:
【对啊。“成事在天”,可见,一个英雄是一个再大的英雄,成功失败他自己都不能把握,恰恰说明我方观点,不以成败论英雄嘛。】
反方二辩:
【对方同学今天告诉我,他们是价值判断,不是事实判断。这好比告诉我,这件衣服多好,不过事实上,它不能穿。】
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
对方辩友告诉大家说,要看到成败背后那些精神的东西。原来对方没有先去论成败论英雄,却是看成败背后的东西论英雄。那么我今天和对方辩友辩论的时候,对方辩友是不是要告诉我,是我背后的这把椅子和对方辩友在进行辩论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三国时的大英雄,关羽,关云长。综观关羽的一生,既有千里走单骑,又有兵败走麦城。成功之中,我们发现他的非凡才略,过人胆识,于失败之中,我们同样看到了大义凛然,威武不屈。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成功时,失败时,我们都说关羽是一个英雄呢?
这恰恰说明,英雄本色超越了成败而存在。这就像燕瘦环肥,各尽其美,正因为美本身并不以胖瘦而论。以成败论英雄,就像是以胖瘦论去美人,其结果只能是亵渎英雄,唐突佳人。
当成功成为衡量英雄的标准时,手段就变得无关紧要。于是,卑鄙成为卑鄙者的通行证,而高尚只能成为高尚者的墓志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而当是非成败转头成空,最终留下的,是一段激昂于天地之间,不能为成败所论的英雄气概。
正方四辩:
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
而成功则是对这种意义最好的诠释之一。
没有人不渴望突破,没有人不希望成功,因为这是发自内心的向往。
从钻木取火到四大发明,再到今天的互联网和基因技术,这无疑不是人类渴求突破和超越的结果。我们怎能逆性而为?
只有鼓励成功,才能渴求突破,渴求突破才能超越自身,超越自身才能使生命张扬。
个人价值游离于社会价值之外,就可能沦为一己私利,而缺少了个人价值的社会价值也只是徒有虚名。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才是个人发展的最高目标和社会前进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