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记录
国庆回家的第一天,家庭聚餐的时候,表弟忽然在微信上和我聊天。隔着饭桌我没有看到他发信息时的表情,我不知道他纠结了多久才鼓起勇气终于向我发出这样的求救。
表弟:哥我在家里甚至感觉不到亲人间的爱
表弟:感觉很离谱
手机一亮,居然是表弟的信息,我吓一跳,想到右手边坐着我妈,我赶紧抓起手机按掉屏幕,夹了个螃蟹咬了两口定定神。嘴里咀嚼的小半分钟,我脑子里在想他的感受我多少也有一些,但是我至少没有感觉到需要同他人诉苦或者求助。
我:[表情]
我:等下慢慢说
我:你以后发这个东西跟个表情顶掉
我:哈人
我:先单说你表达自己这个事儿,OK的,但是我让你发个表情顶掉是怕比如我妈坐边上看到胡思乱想
我:然后和你说一个,我和一个温州的高中同学一起得出的结论
我:温州人都是傻逼
我:[表情]
我:这个结论是综合各方面的,包括素质家庭等等
我:我们认为温州人普遍的家庭教育是缺失的,不当的,不理性的
这怎么说呢,是我们的结论的一个小部分,完整的“推理”过程是从温州扩大到浙江,再扩大到中国,再扩大到全世界,最后得出一个“全宇宙的人都tm傻逼”的结论。但是为了增加他的认同感,拉近彼此的距离,后面的我没说。同时为了切合主题,特地点了一下家庭教育。都是高中语文作文给逼的,不管你扯得多远,都要记得回来点题。
表弟:这个结论很精辟
表弟:[表情]
二姨丈叫表弟喝酒,大家也都说,读大学了喝点酒没问题的。表弟推脱了。但第二次,二姨丈又叫表弟喝酒,我说,没事的呐,他不愿意喝就算了。第三次的时候,二姨也发话了,这时他才真的放弃了劝酒。
我:但是这个结论其实是半开玩笑的,我们要用辩证唯物的角度看待问题
我:问题的关键永远不在于地域,而应该是其他的
我:我们要明白的是,首先,他们必然是爱我们的,但是我们感受不到爱意,这中间出的问题是我们要思考的,爱的传递是要以怎样的形式进行
我: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之前二姨说二姨丈的,将自己认为的正确强加给对方
我:为什么说这点最重要,理由是在你大学毕业前的22年,你的经济没法独立,这种强迫性质的给予你没有办法拒绝
我:以及,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他们所能给的不能够像真正的有钱的家庭做到全面甚至全能
表弟:就是说这中间出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我:你要先去分析问题
我:而不是急于解决问题
我:如果你对问题的评估不够到位,那么最后的解决方式很可能不够彻底,不够清晰,甚至不正确
其实是我也没想好我要怎么讲这些显而易见又玄之又玄的事情。这次的突发事件就像一个你可以拖时间的作文考试,我可以用吃饭,用别的话题扯开去。但是由于通讯技术的发达,我注定不能长时间地思考,我被迫要在一个不算太长的时间里讲出一些东西去点题。
我:回到原题
表弟:但是我每次思考这样的问题都会上升到人性的问题上
表弟:就是我的思考不够全面
表弟:很难得出结论
我:那么我们最重要的这个理由,引导出来的两个问题,
1.他们的给予带有一种大家长主义的封建决定,这种决定往往激起一般人的逆反和抗拒心理;
2.我们无法从对方的给予中获得我们认为自己需要的,所以他们的给予变成无用的
我:这很正常,你毕竟就那么屁点大
我:多看看书
我:那我扯开一点,对于一般人而言,如果打破砂锅对所有的问题都试图做切割做分析,那么问题必定从科学转变为哲学
我:我不是说哲学不好,而是哲学是相对唯心的,他的理论变化是多样的,任何哲学理论方向都有前人研究,你可以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
我:我晚上回家看看我家里那几本书合适你看不,合适的话可以给你
表弟:好啊
我:但是看单纯哲学书是一个很无聊的过程,你要有心理准备
表弟:或许我会喜欢
表弟:我觉得我需要这方面的观念和思考
我:另外就是,书只代表了作者本人的观念,你不需要完全吸收并认同,也不要因为一点点观念上的不合而抛弃一整本书
我:然后等下我再回正题来讲,先吃一点
我这时候已经有些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我可能难以解决他心中的难题。所以我开始转换思路去让他多看一些书,去形成自己的思考,毕竟他也到了这样的年纪。前面18年枯燥甚至对他来说“无爱”的生活至少不太可能让他在没有人引导的时候走上极端。但仅管如此,我依然要试着把我自己之前泼出去的几句话圆回来,总不能讲一半当做没有发生过。
我:针对我说的两点问题,我们能做什么?
我:第一点,大家长主义,这个是精神上的问题,相对来说他们的三观已经成型,你任何试图扭转其三观的举措都将成为无用功。当然有例外,二姨是我们家我认为最开明的长辈
不只是劝酒这件发生过很多次的事,包括我留长发、我哥自己做生意的想法等等,二姨从来确实都是家里最能理解我们然后给予我们支持的人。
我:所以,我们只能接受这一点。然后学会接受的同时,学会拒绝,这个听起来很矛盾,但是我认为确实是我们要做的
表弟:就是说我们要从自身出发从中找平衡点是吧
表弟:理解理解
我:接受,不是摆烂式的,啊对对对,你要怎样就怎样,而是真的知道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他们给予你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
我:比如说,二姨丈让你喝酒,他的出发点是什么
我:我们不能简单理解,老懵懂,爱喝酒,烦死了
表弟:让我提前适应社会生活
表弟:我是这样理解
表弟:但是我认为目前我不太需要
我:一个人是他的过去的总和
我:对的
表弟:就是说二姑姑在这方面有过经历(他的二姑姑就是我的二姨,但这里可能应该是二姑父)
我:他认为要尽早适应祝酒词,提高酒量,可以减少未来的损失
我:因为他的过去和他认为的社会,绝大多数事情要在酒桌上通过社交解决,那些相对专业的问题都被他认为是简单的,打工人的,没出息的,只有做生意是出路
我:这个和他谈到华为阿里工作的别的人很推崇并不矛盾,因为那在他看来是绝对的少数
表弟:这是她对于自身成功在这方面得出的结论
表弟:是她对成功的定义呗
我:不只是他自己,他的周围的人,身边的统计学告诉他,要成功要有钱,做生意是最可能成功的
我:理解这一点,你会接受
我:拒绝,也不是简单的啊,我不要。而是像你说的,你知道自己现阶段不需要
我:但你这里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你现阶段不需要,你会不会在下阶段需要
我:如果下阶段需要,或很可能需要,那你要思考你现在是不是真的要拒绝
我:上面说的是思考拒绝的必要性
我:必要性明确了之后,你还是决定拒绝,那你要拒绝,那这个理由就是你拒绝的必然性
我:这是你自己的工作
我:平衡其实我觉得是个伪命题
我:没有平衡,就直接做自己想做的,反正家里饿不死你
我:但这只对我个人
表弟:对于这件事情我认为我应该拒绝 因为对我而言下阶段还是比较远的 我当然会选择提前适应 但是现在我还有其他目标 而喝酒会影响到我的目标
我:你要是觉得自己接受不了失败后啃老躺平,你要找好自己的退路
我:[表情]
我:第一点就先到这里,你大概需要自己考虑,很多决定都是知易行难,不只是行动,知道和理解也有一段路要走
我:第二点,你得不到你想要的
表弟:我并不认为我一定得不到我想要的
表弟:而且每个人想要得到的都不一样
我:你得不到你想要的,简单点拆解问题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你想要的是什么,另一个是你得不到
表弟:我回答的就是这两个问题
我:你想要的是什么,你现在可能可以很清晰地回答我,但是你回答的是一个终极目标的过程,还是终极目标本身;你的回答是你认为你想要的,还是你真的想要的
我:这样聊有点往哲学去了
表弟:做个普通人就是我的愿望
我:那我简单点到下一个
表弟:每天快快乐乐
我:你得不到,你要明白自己能不能得到,能得到多少。这些其实都很难在你现阶段去想
我:你现在不明白做一个快快乐乐的普通人要付出什么代价,等你多读点书,工作一两年再回来思考这个问题
这段对话里充斥着表弟作为一个年轻人的急切和燥热,也充斥这我的自以为是,我以为他并没有一个更长远的想法;而他也不知道这个想法意味着什么。
我:现在你要先把这个目标放到比如大学阶段的目标
表弟:嗯
我:然后综合上面,他们不了解,不愿意了解你
我:你觉得不被爱
我: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愿意了解
我:你现在去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不愿意了解
表弟:他们认为他们了解
我:你说说你的答案,后面我在聊聊我的想法
表弟:聊聊你的想法吧
我:你先百度一下,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人是社会的,群居的,很多问题会从社会问题映射到个人问题
表弟: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表弟:眼睛闭上都会背
我:还有呢
表弟:就这个啊
我:我记得有个,难道是升版了(这里确实我记错了,何况我本来政治就不好)
我:[表情]
我:xs
表弟:那个应该是旧版的吧
我:嗷
我:确实17年改版了
我:1、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2、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的工业国之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2017年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第一个影响不到现在
我:第二个你可以对应到爷爷奶奶
我:第三个是我们父母辈
我:最后一个你要记住,这很可能也会是你的问题(当然也很可能是我的问题)
我:二和三,都有一个相同的
表弟:真的是对应的诶
表弟:以前都没有发现
我:物质文化需求里面物质在前,很大程度上来说,对我们长辈当时的阶级来说,他们几乎没法去满足文化,只能满足物质
我:他们的的一生都在竭尽全力满足上下的物质需求
我:他们对文化的需求十分基础,低级
我:因此在我们面前,显得几乎没有
我:所以他们不愿意,不在意你的精神需求
我:因为他们这一辈子就这么过来的,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多数情况下都没有实质性的满足,通过一种自欺欺人地方式自我欺瞒过去
我:上面就是我大概的想法
表弟:一种自欺欺人地方式自我欺瞒过去 这怎么说
表弟:我想具体了解
我:等下
我夹了只虾开始思考我这个坑要怎么填。我原以为讲到上面已经可以结束了。于是我一边优雅地吃饭,一边开始想我要怎么圆。写作文写到一半监考老师出现在你背后和你说,你这里再加一段吧,这种情况我还真没见过。
我:首先,最基本的理论,精神需求是需要时间去追求的,低下的生产力决定了下层阶级的绝大多数时间需要用于生产物质资料,以满足其物质需求,也可能更进一步稍高级的物质欲望
我:举例子来说,我妈在我很小的时候是想做一个作家,至少写散文,写诗会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
我:后来放弃
我:她会和自己说,没有办法,这些都没有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重要等等让自己相信她可以不需要这个精神需求
我:但实际上,可能在我们看来,精神和物质是几乎等同的
我:(不过要认识到,物质确实是排在精神之前的基础
我:其次是蒙蔽,这种蒙蔽是发自的。它很多时候不会被意识到,因为他就是你的意志本身,你的意志本身让你以为你真的想要,或者不想要,但你其实并不需要
我:举例来说,婚姻,说媒,相亲,这中间种种在我看来,日久生情并非爱情,他更可能是对生活的妥协。但这种妥协往往被伪装成所谓“最美的爱情”
我:我们很难去定义爱,去定义那些自己心中的悸动。我会承认日久生情中有部分是真正的爱情,但是大部分,都是人云亦云的自我欺骗罢了。
我:就像这样吧,我有些话题想展开,但是对你现在来说不合适。
我这里提到的两种其实可以归为一种,就是自我欺骗。区别在于这个发起者“自我”是谁,主观的自我,还是客观上的意志。主观的自我欺骗是强逻辑的,多数时候你能告诉自己,为什么;而客观的意志欺瞒,则多时候表现为一种冲动,这些冲动最后得到一个结果,他很可能是你潜意识想要的,而不是你想要的。
饭局终于结束,我母亲开车将外婆和他送回外婆家之后,我们匆匆逃离了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