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后历次汽车普及浪潮,最近一波才轮到我们

2022-07-05 21:32 作者:阿黄TWINCAM24  | 我要投稿


二战前已普及个人拥有汽车的

严格来说只有美国和加拿大两国

大致是每千人拥有30辆轿车的水平

其他国家强如英法每千人也就几辆轿车

同时期的中国就算把轿车和大卡车都算进去

连同鬼子的卡车在内每一万人都没有一辆车

最繁华的上海滩才勉强每一千人有一辆轿车

真是难以理解蒋粉所谓民国百姓有车开的神论

民国时阿Q们将乘卡车的苏军当神佛祭拜

第一波
20世纪40年代
澳新及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澳洲在二战中经济影响较小同时吸收了美国重工业的部分关键技术转移,1948年本土品牌霍尔登推出了首款国产原创廉价大排量民用小汽车。

西欧紧接着在马歇尔计划支持下恢复和超越战前水平,原本只能买自行车和贵族卖掉报废汽车的人开始有了经济条件买新车。

50年代西欧普及的廉价小汽车


第二波
20世纪60年代
日本和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中小发达国家


二战后日本在甩掉国防开支大包袱以后,由美国扶持开启了经济奇迹,在60年代开始普及汽车其中较为著名的光冠,卡罗拉,天际线和蓝鸟等廉价轿车都诞生与这一时期。

走入千家万户的天际线S50轿车

苏联在赫鲁晓夫改革后,开始了对外开放引入市场元素的SHZZ改革,将二战前后的高端产业积累变现为更高的人民生活水平。勃列日涅夫继任后,在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同美国与西欧的竞争加剧,终于正式宣布要迅速实现汽车普及到千家万户,90年代国内流行的伏尔加和莫斯科人等民用轿车在70年代的苏联被无数个人消费者购入家中。其他东欧社会主义中小发达国家也跟进频普通工人买得起的廉价轿车,其水平一时间和西欧同价位车型互为瑜亮。

1978年出厂的拉达

这一时期上一波中引领的澳大利亚及更早普及汽车的美国开始进一步市场细分和消费升级,大排量小汽车的普及从中型轿车向大型豪华轿车升级

60年代美国街道上遍地廉价大排量好车


第三波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亚洲金融危机
东亚四小龙和东南亚四小虎

汉江奇迹和对岸钱淹脚目,四龙四虎中间层发展壮大。鬼岛和南曹县的本土汽车工业在依靠代工日本的廉价轿车起步后开始迅速吸收技术繁荣一时,只有南曹县最终形成自己的全新技术和品牌内部分档体系。

80年代台湾生产的福特跑天下

这一时期日本开始了本土轿车高级化和6缸化,同时日韩大排量轿车崛起并依靠更低的价格和故障率风靡世界,今天在美加澳新和阿拉伯地区都举足轻重的日韩大排量车型比如千里马和帕杰罗就诞生在这一时期并占据主流市场。

风靡世界的日产千里马MAXIMA

这一时期国内尽管有了上海大众等最早一批合资汽车厂(而且还是对进口新车持续加征高关税保护国内汽车工业,加上对合资建厂实行三来一补超的国民待遇才可能换来),不过由于汽车还属于不普及的奢侈品,国际大资本和巨头更多关注东南亚四小虎市场。

上汽大众早期厂房


第四波、
本世纪初至今
中国大陆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2004年中国正式宣布全面发展和普及轿车到家庭,国内汽车合资车市场迅速兴起。这时候美国通过了亚洲金融危机和汇率战打击了日韩大排量车出口,同时强迫日韩车企本土化生产吸收了新技术后更加先进和廉价以及更低故障率的新车型使得大排量霸权更加如日中天,日韩彻底结束了经济奇迹,90年代曾经在高油价地区冲击美国大排量霸权的的日韩小排量6缸车开始走向衰弱,但幸好有先进的廉价大排量车型站稳了美加澳新和阿拉伯市场,才能有保住全球高端市场份额至今的基础。

本世纪初美国工厂生产的日产千里马

在燃油车领域我们起步很晚

而且相关顶尖人才要优先发展大国重器

不能像60年代后日韩那样聚焦跨越式发展

大概就注定了国产燃油车要长时间落后了吧






二战后历次汽车普及浪潮,最近一波才轮到我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