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体积十分巨大,一旦遇到暴雨怎么处理?中国方法尽显东方智慧

图为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
在探索深空奥秘的路上,中国研发黑科技的脚步从未停歇,并且早在2016年就建成了名为天眼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轰动一时,后来它也成为了世界唯一的射电望远镜,不过,因为它的体积十分巨大,造型犹如一口大锅,也让外界很是好奇,一旦遇到暴雨该怎么办,中国会怎么处理灌满水的天眼呢?而中国工程师们仅用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在天眼下面开凿了泄洪隧道,这也引起了网友的议论,中国方法尽显东方智慧,远比美国巧妙多了。

图为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
自从去年通过验收并开始运行以来,天眼就一直在执行着为人类探测宇宙万物,观测脉冲星,研究行星等任务,在此期间,也发现了大约两百多颗脉冲星,超过了欧美各国的观测总数,另外,天眼还一举拿下了两个世界之最,即最大单口径以及最灵敏,综合性能远超于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不仅拓展了人类的视野,而且也让该国走在了天文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天眼的建设地是在贵州的大窝凼,这里地势低洼,处于大山深处并且人迹罕至,但是在科研人员的眼里,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相比于喧嚣的闹市,天眼被安置在这种偏远的地区可以采收宇宙射电波,信号不会受到干扰,另外,这里的群山环绕,刚好能够容纳面积达到了26万平方米,抵得上数十个足球场的天眼射电望远镜。

图为天眼面板
不过,也正是因为它的造型奇特,所以也让很多人对此充满了担心,万一遇到暴雨,这种锅型结构岂不是很容易就会灌满水,从而影响正常运行?实际上,针对当地经常发生暴雨的天气情况,天眼的设计师也早已考虑周全,在选址以及建造之初就做好了万全准备,首先,天眼之所以会设计成一口巨锅,是因为这样会增加它的反射面以此来接收更多的外太空信息,但它的面板并不是整张金属片,而是采用了特殊的带有孔洞的铝合金材料,雨水会从中渗漏下去,各块面板之间也留有缝隙,更加让雨水无处可存。其次,在为天眼选址时,除了要有足够宽敞的空间来防止望远镜受到电磁干扰,设计师们还优先考虑了排水问题,大窝凼周边的地貌是极易被流水侵蚀的喀斯特地貌,所以这里的地下有着许多暗河和溶洞,为了防洪,设计师们还在天眼下方开凿了许多防洪和排水通道,雨水还可以经过这些通道流入贵州全境,至此也无需再担心天眼被雨水淹没的情形发生。

图为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
如今,天眼正在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天文数据,并且推动了中国在天文学的发展,相比之下,曾经名声大噪的美国阿雷西博巨型电望远镜,在遭遇支撑架和支撑钢缆全部断裂之后,望远镜平台也随之倒塌,最终难逃拆除的命运,由此看来,中国天眼背后所采用的技术不仅充满了智慧,而且也体现出了该国高超的建设实力,它是中国最受瞩目的超级工程,同时也是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