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机械运动(选修一第二章,总结笔记)

2023-05-28 19:55 作者:syr56  | 我要投稿

1.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描述;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单摆;5.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6.受迫振动、共振

1.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平衡位置(equilibrium position):振子原来静止时的位置.

机械振动(mechanical vibration):振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简称振动.

弹簧振子(spring oscillator):小球和弹簧构成的系统.

【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

用横坐标表示振子运动的时间(t),纵坐标表示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x),描绘出的图象就是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即x-t图象,如下图所示。

图1

振子的位移:振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平衡位置:振子原来静止时的位置。平衡位置不一定是中心位置,如图2(a)所示物体的振动,物体经过平衡位置时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如图2(b)所示物体的振动。

图2

弹簧振子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物体可看成弹簧振子的条件:①不计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②不计弹簧的质量;③物体可视为质点;④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振子的振动分析】

①位移及其变化

位移指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子所在的位置.当振子从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处运动时,位移增大;当振子由最大位移处向平衡位置运动时,位移减小。

②速度及其变化

振子在平衡位置处速度最大,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振子由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处运动时,速度减小;振子由最大位移处向平衡位置运动时,速度增大。

③加速度及其变化

水平弹簧振子所受弹簧的弹力是振子受到的合力,竖直弹簧振子所受的重力与弹力之和是振子受到的合力。不论是水平弹簧振子还是竖直弹簧振子,均满足:在平衡位置处所受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而在最大位移处所受的合力最大,加速度最大。

(2)简谐运动及其图象

简谐运动(simple harmonic motion):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象(x-t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注意:x-t图象不是振子的运动轨迹。

x-t图像的应用】

①可直接读出不同时刻t的位移x值。位于x轴上方的x值表示位移为正,位于t轴下方的x值表示位移为负,如图3甲所示。

②判断任意时刻质点的振动方向。看下一相邻时刻质点的位置,如图乙中a点,下一相邻时刻比t_0时刻离平衡位置远,故a点此刻向%2Bx方向运动。

图3

③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根据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判断。图象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在平衡位置,切线斜率最大,质点速度最大;在最大位移处,切线斜率为零,质点速度为0。在从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处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减小;在从最大位移处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增大。


2.简谐运动的描述

(1)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①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振幅与位移的区别:(a)振幅等于最大位移的数值;(b)对于一个给定的振动,振动物体的位移是时刻变化的,但振幅是不变的;(c)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

路程与振幅的关系:(a)振动物体在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四个振幅;(b)振动物体在半个周期内的路程为两个振幅(c)振动物体在%5Cfrac%7B1%7D%7B4%7D个周期内的路程不一定等于一个振幅。

②全振动:振动物体以相同的速度相继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过程,称为一次全振动。如下图所示,类似于O→B→O→C→O的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

图4

【全振动特征】

(a)物理量特征:位移(x)、加速度(a)、速度(v)三者第一次同时与初始状态相同。

(b)时间特征:历时一个周期。

(c)路程特征:振幅的4倍。

(d)相位特征:增加2π。

③周期和频率

周期(T)定义: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

频率(f)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二者关系:T%3D%5Cfrac%7B1%7D%7Bf%7D。都是标量,反映了振动的快慢。

一个振动系统的周期、频率由振动系统决定,与振幅无关。

④相位:描述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

(2)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简谐运动的一般表达式为x%3DA%5Csin(%5Comega%20t%2B%5Cvarphi)x表示振动物体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t表示时间;A表示简谐运动的振幅;%5Comega叫做简谐运动的“圆频率”,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5Comega%3D%5Cfrac%7B2%5Cpi%7D%7BT%7D%3D2%5Cpi%20f(与周期T和频率f的关系)。

%5Comega%20t%20%2B%5Cvarphi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5Cvarphi表示时的t=0相位,叫做初相位(或初相)。

图5

【相位差】

若两个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_1%3DA_1%5Csin(%5Comega%20t%2B%5Cvarphi_1)%EF%BC%8Cx_2%3DA_2%5Csin(%5Comega%20t%2B%5Cvarphi_2),则相位差为%5CDelta%20%5Cvarphi%3D(%5Comega%20t%20%2B%20%5Cvarphi_2)-(%5Comega%20t%20%2B%5Cvarphi_1)%3D%5Cvarphi_2-%5Cvarphi_1

【特殊点】

(%5Comega%20t%2B%5Cvarphi)%3D2n%5Cpi%2B%5Cfrac%7B%5Cpi%7D%7B2%7D时(n为任意整数),%5Csin(%5Comega%20t%20%2B%5Cvarphi)%3D1,即x%3DA

(%5Comega%20t%2B%5Cvarphi)%3D2n%5Cpi%2B%5Cfrac%7B3%5Cpi%7D%7B2%7D时(n为任意整数),%5Csin(%5Comega%20t%20%2B%5Cvarphi)%3D-1,即x%3D-A

(%5Comega%20t%2B%5Cvarphi)%3Dn%5Cpi时(n为任意整数),%5Csin(%5Comega%20t%20%2B%5Cvarphi)%3D0,即x%3D0

(3)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

如下图所示

图6

【时间的对称】

①物体来回通过相同两点间的时间相等,即t_%7BDB%7D%3Dt_%7BBD%7D

②物体经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等长的两线段的时间相等,图中t_%7BOB%7D%3Dt_%7BBO%7D%3Dt_%7BOA%7D%3Dt_%7BAO%7D%EF%BC%8Ct_%7BOD%7D%3Dt_%7BDO%7D%3Dt_%7BOC%7D%3Dt_%7BCO%7D

【速度的对称】

①物体连续两次经过同一点(如D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物体经过关于O点对称的两点(如C与D)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位移的对称】

①物体经过同一点(如C点)时,位移相同。

②物体经过关于O点对称的两点(如C与D)时,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1)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①简谐运动:如果质点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②回复力

定义: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为零的位置就是平衡位置。

表达式:F%3D-kx。k是比例系数,其值由振动系统决定,与振幅无关。只有水平弹簧振子,回复力仅由弹力提供,k为劲度系数。“-”号表示回复力的方向与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的方向相反。

简谐运动的加速度:由F%3D-kx及牛顿第二定律F%3Dma可知,a%3D-%5Cfrac%7Bk_x%7D%7Bm%7Dx,加速度a与位x的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回复力的性质: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可能由合力、某个力或某个力的分力提供。它一定等于振动物体在振动方向上所受的合力,分析物体受力时不能再加上回复力。

例如:如图7甲所示,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弹力充当回复力;如图乙所示,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弹力和重力的合力充当回复力;如图丙所示,m随M一起振动,m的回复力由静摩擦力提供。

图7

物体做简谐运动的判断方法:简谐运动的回复力满足F%3D-kx;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是正弦曲线。

(2)简谐运动的能量

①能量转化

弹簧振子运动的过程就是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的过程。

特点:在最大位移处,势能最大,动能为零;在平衡位置处,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对于同一个振动系统,振幅越大,振动的能量越大。

简谐运动是一种无能量损失的振动,所以其振幅保持不变,又称为等幅振动。

在简谐运动中,振动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而在实际运动中都有一定的能量损耗,因此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4.单摆

(1)单摆及单摆的回复力

单摆:如果细线的质量与小球相比可以忽略,球的直径与线的长度相比也可以忽略,这样的装置就叫做单摆。单摆是实际摆的理想化模型。

单摆的平衡位置:摆球静止时所在的位置。

单摆向心力来源:细线拉力和重力沿径向的分力的合力。

单摆的回复力来源:如下图所示,摆球的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提供回复力。

图8

回复力的特点:在偏角很小时,%5Csin%20%5Ctheta%20%5Capprox%20%5Cfrac%7Bx%7D%7Bl%7D

所以单摆的回复力为F%3D-mg%5Csin%20%5Ctheta%3D-%5Cfrac%7Bmg%7D%7Bl%7Dx,即小球所受的回复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单摆的运动可看成是简谐运动。

回复力的大小:在偏角很小时,摆球的回复力满足F%3D-kx,此时摆球的运动可看成是简谐运动。

注意: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回复力为零,但合外力不为零;单摆的回复力为小球受到的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而不是小球受到的合外力。

(2)单摆的周期

伽利略发现了单摆运动的等时性,惠更斯得出了单摆的周期公式并发明了摆钟。

单摆振动的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在振幅较小时与振幅无关,但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周期越长。

单摆的周期公式:T%3D2%5Cpi%5Csqrt%7B%5Cfrac%7Bl%7D%7Bg%7D%7D

单摆的周期公式在单摆偏角很小时成立,偏角为5°时,由周期公式算出的周期和准确值相差0.01%。

公式中l是摆长,即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l%3Dl_%7B%E7%BA%BF%7D%2Bl_%7Br%E7%90%83%7D

公式中g是单摆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由单摆所在的空间位置决定。

周期T只与lg有关,与摆球质量m及振幅无关,所以单摆的周期也叫固有周期。


5.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1)实验原理

T%3D2%5Cpi%5Csqrt%7B%5Cfrac%7Bl%7D%7Bg%7D%7D,可得g%3D%5Cfrac%7B4%5Cpi%5E2l%7D%7BT%5E2%7D,则测出单摆的摆长l和周期T,即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实验器材

铁架台及铁夹,金属小球(有孔)、秒表、细线(1 m左右)、刻度尺、游标卡尺。

(3)实验步骤

①让细线穿过小球上的小孔,在细线的穿出端打一个稍大一些的线结,制成一个单摆。

②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端,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把单摆上端固定在铁夹上,使摆球自由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做上标记。

③用刻度尺量出悬线长l'(准确到mm),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的直径d,则摆长l%3Dl'%2B%5Cfrac%7Bd%7D%7B2%7D

④把单摆拉开一个角度,角度不大于5°,释放摆球。摆球经过最低位置时,用秒表开始计时,测出单摆完成30次(或50次)全振动的时间,求出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

⑤改变摆长,反复测量几次,将数据填入表格。

(4)数据处理

公式法:每改变一次摆长,将相应的lT代入公式g%3D%5Cfrac%7B4%5Cpi%5E2l%7D%7BT%5E2%7D中求出g值,求出g的平均值。

设计如下实验表格

表1

图像法:由T%3D2%5Cpi%5Csqrt%7B%5Cfrac%7Bl%7D%7Bg%7D%7DT%5E2%3D%5Cfrac%7B4%5Cpi%5E2%7D%7Bg%7Dl,以T%5E2为纵坐标,以l为横坐标作出T%5E2-l图像(如下图所示)。其斜率k%3D%5Cfrac%7B4%5Cpi%5E2%7D%7Bg%7D,由图像的斜率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图9

【注意事项】

①选择细而不易伸长的线,长度一般不应短于1m;摆球应选用密度较大、直径较小的金属球。

②摆动时控制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应很小。

③摆球摆动时,要使之保持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不要形成圆锥摆。

④计算单摆的全振动次数时,应从摆球通过最低位置时开始计时,要测n次全振动的时间t。


6.受迫振动、共振

(1)固有振动、阻尼振动

固有振动:振动系统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固有频率:固有振动的频率。

阻尼:当振动系统受到阻力的作用时,振动受到了阻尼。

阻尼振动: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如下图所示。

图10

(2)受迫振动

驱动力:作用于振动系统的周期性的外力。

受迫振动: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受迫振动的频率: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其振动频率总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三种振动的理解】

①简谐运动: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一切阻力都不考虑.

②阻尼振动:考虑阻力的影响,是更实际的一种运动.

③受迫振动:物体做阻尼振动时受到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三种振动的比较】

表2

(3)共振

定义:驱动力的频率f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f_0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共振曲线,横坐标为驱动力的频率,纵坐标为受迫振动的振幅,如下图所示。

图11

从受力角度看: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它的每一次作用都使物体的振幅增加,直到振幅达到最大。

从功能关系看: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驱动力始终对物体做正功,使振动能量不断增加,振幅不断增大,直到增加的能量等于克服阻尼作用损耗的能量,振幅才不再增加。振动能量最大,振幅最大。

认识曲线的形状:f%3Df_0,共振;f%3Ef_0f%3Cf_0,振幅较小。ff_0相差越大,振幅越小。

【共振的利用与防止】

利用:要利用共振,就应尽量使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一致.如共振筛、共振转速计等。

防止:在需要防止共振危害时,要尽量使驱动力的频率和固有频率不相等,而且相差越多越好。如:部队过桥应便步走。

说明:共振是物体做受迫振动时的一种特殊现象。


本章思维导图

图12 思维导图


机械运动(选修一第二章,总结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