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教师招聘学霸笔记190:先秦三哲

2023-07-02 21:15 作者:教师招聘周小楼  | 我要投稿

《疯狂刷题20000题》全新上线,涵盖某笔6000题,某香3600题,《教师招聘易错题2000题》,全国教师招聘真题套卷讲解,不断更新,更加优惠,限时149元,共计200小时左右,后期会涨。

主观题1200题上线,500+辨析题,600+简答题和若干案例分析题,全程答疑和批改案例分析题,助你上岸。

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代表人物和观点是教师招聘考试的核心考点,大多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其中涉及人物和观点较多,容易混淆,尤其是萌芽时期中国的教育学家思想零碎,考频也较高,为了能够让大家更好地区分观点,接下来将对孔子、孟子、荀子三大家的思想进行对比,帮助大家理清思路,在考试中得高分。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名丘,字仲尼,是春期时期鲁国人,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载着满身的学识,却不求名利,值得被我们尊敬。

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本名孟轲,战国时期邹国人,被称为“亚圣”。在时局混乱不堪的背景下,他坚持儒家思想,却不被重视,于是选择著书,为后人留下了《孟子》。

荀子,生于公元前313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吸收儒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形成了著名的礼法思想体系。

他们的思想涉及教育目的、教育功能、人性论、教育内容、学习方法等内容。

1.教育目的

孔子:赞同子夏的观点:“学而优则仕”

孟子:明人伦,“大丈夫”的理想人格

荀子:培养大儒

2.教育功能

孔子:社会功能:庶、富、教;个体功能: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社会功能:得民心;个体功能:求放心

荀子:社会功能:统一思想;个体功能:化性起伪

3.人性论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性善论:“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荀子:性恶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孔子: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孟子:道德教育

荀子:儒家经典

5.学习方法/过程

孔子: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疏导原则

孟子:深造自得、盈科后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

荀子:闻、见、知、行

6.道德教育

孔子:道德教育居于首要位置,提出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的道德原则

孟子:以孝悌为主

荀子:“道德”词源: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关注我科学备考

教师考编有依靠

教师招聘学霸笔记190:先秦三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