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反应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与人的特异性过敏体质相关,仅见于少数人。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本病有增多的趋势,其预防要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高度重视。药物过敏反应一般发生于多次接触同一种药物后,首次发病具有潜伏期,再次发病则可即刻发生。它的发生由于异常的免疫反应所致。这种反应总得来说都是对人体不利的。药物过敏反应一般应具有较典型的过敏性症状或体征。
Ⅰ型过敏者:
往往有皮疹、皮痒、喷嚏、流涕、哮喘发作,甚至全身水肿,血压下降、休克等。
Ⅱ型者:
常有贫血、出血、紫癜等。属于Ⅲ型者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肾脏损害等。
Ⅳ者:
常有湿疹、固定的疱疹,周界清楚的皮肤色素沉着等。
目前药物过敏反应的评估和药物过敏反应的治疗原则是,首先停用致敏药物或强烈怀疑的致敏药物,其次是对症治疗。
真菌病型反应 由于大量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常引起体内环境平衡扰乱和菌群失调,出现真菌病例反应,表现为白念珠菌、曲菌或皮肤癣菌感染,前两者可有胃肠道、肺或其他内脏感染,可同时累及多个脏器。生前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尸解中发现严重的全身性真菌感染并非少见。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患皮肤癣菌病者,由于上述药物的应用,癣病皮损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且不易治疗,即使治愈亦易复发,造成癣病防治上的困难。
症状
药物性过敏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属于任何类型的变态反应,而在不少情况下,是多型变态反应的综合。
(1)药物热。由药物过敏所致的发热称为药物热,它常常是药物过敏的最早表现。药物热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如果是首次用药,发热可经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如果是再次用药,则由于人体已经被致敏,发热可迅速发生。药物热一般是持续的高热,常达39度,甚至40度以上。
(2)药物疹。药物过敏常可引起皮疹,我们称之为药物疹。药物疹一般紧跟药物热发生,但也可以先于药物热发生。皮疹可有多种形态,如麻疹样,猩红热样,湿疹样,荨麻疹样,紫癜样,疱疹样等。
(3)血清病样反应。血清病是首次应用血清(如马血清)制剂,经过10天左右发生的一种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 关节肿痛,肝脾肿大等。
(4)其它系统性损害。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可引起全身性损害如过敏性休克、血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呼吸系症状如鼻炎、哮喘、肺泡炎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肝损害如黄疸、胆汁郁滞等;肾损害如血尿、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神经系损害如偏头痛、癫痫等。
容易过敏药物:
(1)可引起荨麻疹等皮疹的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磺胺药、阿司匹林、痢特灵、保泰松、***类药普鲁卡因。疫苗接种、白喉及破伤风抗毒素等。
(2)可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药物有:青霉素、磺胺药、阿司匹林、保泰松、土霉素、氯霉素、已烯雌酚、疫苗接种、白喉及破伤风抗毒素等。
(3)可引起剥脱性皮炎的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磺胺药、保泰松、***类药、已烯雌酚等。
(4)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有:表霉素类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土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等。
防治
药物既有治疗作用,又有毒副作用,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没事不要乱吃药,没必要的药物就不要随意服用。目前很多医生为了增加药物提成收入,给患者开了大量辅助用药,这些药物效果和安慰剂差不多,但可能引起患者药物过敏。因此患者需要有基本药物常识。
python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学:http://dwz.date/b9vw
可采取以下办法防止药物过敏。
(1)严格控制使用易过敏药。临床上易过敏的药物较多,如青霉素钠、链霉素、林可霉素(输液)、庆大霉素(输液)、维丁胶性钙、柴胡针、红花针、穿琥宁针、维生素K等,应严格控制使用。
(2)用药前准备好抢救药品。即使是从未发生过过敏反应的药物,并不等于不发生过敏反应。有过敏体质的人,对任何药物都有过敏的可能。在用药前一定要准备好抢救药,如肾上腺素、尼可刹米、地塞米松、安钠咖、氧气等,待发生过敏反应后再准备抢救药品就来不及了。
(3)严格按要求用药。详细阅读说明书,对药物的毒副作用、注意事项、禁忌症要有充分的认识,严格按药物的用药途径和剂量用药。如维生素B1只能肌注,静注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士的宁过量会引起痉挛。
参考: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D%AF%E7%89%A9%E8%BF%87%E6%95%8F%E5%8F%8D%E5%BA%94/8477753?fromtitle=%E8%8D%AF%E7%89%A9%E8%BF%87%E6%95%8F&fromid=5055021&fr=aladdin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D%AF%E7%89%A9%E6%80%A7%E8%BF%87%E6%95%8F/5654252?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