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习笔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1 绪论

2020-07-12 18:48 作者:某托主教  | 我要投稿

1、钢筋能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

①良好的粘结力

②相近的温度线膨胀系数

③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2、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①耐久性、耐火性好

②整体性好

③可模型好

④就地取材

⑤节约钢材

缺点:

①自重大

②抗裂性差

③检查、加固、拆除较为困难


3、普通混凝土结构相比预应力混凝土,其主要缺点为抗裂性差,普通混凝土在正常使用荷载下通常带裂缝工作


4、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一般只有抗压强度的1/10,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基本相同,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受压力,钢筋受拉力

 


 关于思考练习部分的个人尝试解答(请大佬指正)



       1.1

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称为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混凝土的结构有耐久性、耐火性、可模性、整体性好,就地取材、节约钢材的优点,同时也有自重大、抗裂性差、不方便检查拆除的缺点。克服自重大的缺点,可以采用更加轻质高强的混凝土,克服抗裂性差的缺点,可以对它施加预应力。


 1.2

按组分:

①素混凝土结构: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②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置普通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③预应力混凝土:配置高强钢筋或钢绞线,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按强度分:

①低强混凝土结构:C25及以下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②中强混凝土结构:C30~C45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③高强混凝土结构:C50~C80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④超高强混凝土结构:C80以上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1.3

由于混凝土结构的抗压能力较强而抗拉能力很弱,因此往往素混凝土结构受拉达到抗拉强度破坏时其抗压强度还有很大的盈余;而钢筋的抗拉能力很强,把钢筋配在混凝土中二者共同作用,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同时也保证了其抗压能力,满足了工程结构的使用要求。

钢筋与混凝土能够共同工作的机理是:良好的粘结力、相近的温度线膨胀系数、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1.4

普通钢筋混凝土耐久性、耐火性、可模性、整体性好,就地取材节约钢材,但是自重大、抗裂性差。

高强混凝土比起普通混凝土耐久性、刚度更好,材料更省,整体造价更低,但是对各种原材料有严格要求,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延性比普通混凝土差。

预应力混凝土抗裂性好,但施工制作所需设备和制作技术要求高,单方造价高,延性差


1.5

素混凝土简支梁在受到拉应力较小的情况下就会破坏,是无明显预兆的脆性破坏。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在开裂后,拉应力由钢筋承担,极限荷载明显提高,变形能力明显改善,且是外延性破坏。


1.6

第一阶段:1850-1920,该阶段钢筋与混凝土的强度都很低,只能建造一些梁板柱和拱等简单的构件。此阶段采用材料力学中的容许应力法。

第二阶段:1920-1950,这一阶段钢筋和混凝土的刚度都得到提高,开始出现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壳体空间结构等。此阶段计算理论在考虑材料塑性性能的基础上,按破损阶段进行构件的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第三阶段:1950-1980,该阶段材料强度不断提高,各种新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技术相继得到应用,同时广泛采用预制构件。结构构件设计理论已过渡到多系数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但各项系数取值仍然带有不少主观经验成分。

第四阶段:1980年起至今,这一阶段高强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相继出现并在工程上得到应用。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也已经发展到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该方法分为三个水准:半概率法、近似概率法、全概率法。

【学习笔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1 绪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