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农村的“伪寡妇,留守男”宁愿摆烂,也绝不出去打工,难道不缺钱

2023-02-20 08:27 作者:小鱼儿说史  | 我要投稿

春运,这个被誉为人类历史中人数最多,周期最长的的“人类大迁徙”,往往会持续个数十天,人次超过几十亿。


有人说,这是一场不亚于春晚的“文化表演”。这也是一段心酸莫名的“成人之礼”

早些年,要赶上春运,必须要早早的提前地买票,快车不一定有,座位也不一定有,往往是十几个小时站回来,再十几个小时站回去。

途中简直生不如死,人着挤人,包堵着门,女的都得变男人,男的全都成狼人。蛇皮袋翻翻滚滚,打工人三五成群。


如潮的人流中,大部分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因为我国地域经济的极大不平衡,即使面对城内的高消费和高房租,每年还是会有无数的农民涌到城里谋生。

而为了尽量节约成本,他们一旦出门,往往就是一年半载,于是,农村里也就相应的出现了大批的“留守人员”


除了人们常常谈论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其实还包括“伪寡妇”“留守男”

老人孩子呆在老家情有可原,但是年轻男女留守村中,宁愿摆烂,也不出去工作,难道是不缺钱吗?

背井离乡

其实,这是我们追求高速经济发展的畸形生态和弊端。


如果呆在家里,就有锦衣玉食,优渥人生,谁又会四处奔波,背井离乡?所谓柴米油盐,其实是没有办法。

因为城里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薪资报酬也远远高于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城市的建设有着更多的劳动力缺口,无论是建筑还是工厂,快递还是送餐,都需要大量的普通劳动工人。

在这里,农民远道而来,省吃俭用,即便打打零工,一年下来还是可以赚到更多的工钱,对他们来说,一天几百块的报酬,已是家乡村里难以企及的高收入了。


这些钱,要用来养家糊口,照顾老人,教育子女。为了省下路费和路程上的时间成本,大多数的打工人都是年初走,年尾回,一去就是一整年,更有甚者,连续几年不回,宛如“大禹治水”者,也不在少数。

但是,光靠打工的微薄薪资,是不可能在大城市安家的。一家老小当然得留在老家,而家中的大小事务,难免需要留下一个“年轻壮年”来操持。

这样,也就有了“伪寡妇”“留守男”


农村的“伪寡妇,留守男”宁愿摆烂,也绝不出去打工,难道不缺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