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大于过程?关于EVA终和EVA的那些事

EVA终上线流媒体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被冠以“再见了,所有的evangelion”和系列完结作的旗号为它同时带来了非同一般的争议。B站提供的庵野秀明纪录片也让我们了解到其背后的制作历程。相信经过了CP党、剧情党的一系列讨论之后,大家已经可以理性给出心中的评分。此文的初衷便是在2021年即将过去之时,记录我对这部作品和EVA这个系列的个人感受。
免责声明:This is (not) personal.
一 真正的结局?
首先谈谈EVA终本身,和Q相比,它终于变得有趣了起来。
庵野秀明用了相当长时间走出Q的阴影。在9年之后,他似乎真的恢复过来了。
这部作品克服了很多Q中的问题,开始认真的讲故事。影片全程没有明显的拖沓之处,仅在第三村的地方放缓了节奏。表面是讲述丽如何融入第三村生活,而真嗣的觉悟相当于是一个暗线。在影片前40分钟他基本没有说过一句话,但在黑丽的剧情结束之后,我们的主人公就再也没有迷茫过。
他开始和其他人正常交流,乖乖的被WILLE收容,主动提出驾驶初号机,坦率的向明日香告白,并在最后主持了其他重要角色的补完。在wunder突入南极大气层之后,基本都是在长时间的决战阶段。
把EVA终和EOE相比,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
EOE里,真嗣一直被动的迎接世界给他的恶意,他的精神濒临崩溃,直到补完最后才得到了片刻治愈,影片的结局众说纷纭,但可以看成是真嗣从自我封闭到面对现实的一次转身。
EVA终里,当真嗣的觉悟来得如此之早,如此彻底,甚至有些让人不熟悉的时候。你可以感觉到庵野秀明是认真的,他决心书写一个真正的结局,不仅是为了男主角,还要让他去赋予其他角色各自的结局。
这给EVA终带来了和TV版完全不同的叙事质感。
二 EVA终的选择:意义还是过程
EVA终背负着完结新剧场版和EVA这部作品的双重身份,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就需要做出一个选择,到底是追求完结的“意义”还是走向完结的“过程”。
从结果来看,我认为EVA终选择了前者,因为从Q开始,这部作品对于我就“陌生”了起来。
新剧场版序是一次令人身心愉快的重逢,新技术给旧世纪的画面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提升。破就像给EVA剧情线打入了一剂强心剂,虽然太多不一样的地方,但亦没有完全背离TV版的脉络,留给我们一个激动人心的结尾。
但是,Q就像在EVA剧情前进的路上开出一道巨大的裂缝,阵营疏离,角色迷茫,在一般折腾之后又回到了原点,一切悬置在那。
在EVA终里,我认为庵野秀明用了很大的努力跨过Q这条裂缝,在成功之后却发现留给完结EVA本身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首先,我们谈谈EVA终的战斗。虽然CG技术提升了很多,但和破相比感觉缺了点什么,和EOE相比就更不必说了。2号机和8号机的无双割草,有些地方的画面接近于visual noice,兴奋感过去后更多是一种视觉疲劳。在Q和终里,没有了使徒,没有seele,敌役种类的大幅度缩小让战斗的意义基本停留在战斗本身。
后半段,初号机和13号机的摄影棚之战,很多同学说违和感严重。这个部分做的确实有点微妙,至少和“特摄”两个字沾边不大,因为它动起来的感觉就不像特摄。特摄感不是加个摄影棚放一堆建筑模型摆件就搞定的,庵野这么懂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它反映的东西更接近于一种心灵的交锋和碰撞。
我只能很遗憾的表示,khara引以为豪的cg技术没有为EVA终带来进一步的突破,尽管画面的丰富度大幅提高,EVA的机体设计越来越奇异,还加入了动捕技术——但结果却不是质的提升,反而在某些时刻产生了一种廉价感。请不要误会,我说的“廉价感”不是指做这些东西不用花钱,而是战斗的重量比起TV版在退化。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请回顾一下TV版22集和EOE中二号机的战斗,再想想驾驶EVA对明日香的意义,这其中的差别就很明显了。
其次,是设定的介绍。TV版对很多东西都是半遮半掩,这种留白的做法——无论是刻意还是非刻意——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宗教意象的使用和神秘的人类补完计划,成为了EVA独特世界观的魅力之一,吸引了很多粉丝考据研究。在EVA终里,出现了大量新设定,其中很多在序和破中从没有出现,在Q中也只是揭露了一部分。影片却迫不及待的用角色的台词直接告诉你。而且当我意识到这些东西可能是拿来就用、用完就丢的时候,就很难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上面,更不要说很多画面意象根本没有解释。人类补完到底需要一把两把三把还是四把枪,对我来说不是很重要,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看EVA终不是冲着这些去的,是冲着角色去的。
最后,电影后四分之一的补完安排,稍显仓促。很多角色的心路历程和设定是第一次介绍,有种把信息扔到你脸上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人告别时,突然发现还有好多话没讲完,于是一改过去的态度,把能说的都说清楚,不断的呼应过去,表示我要完结了。可以看到痞子终究是妥协了,他希望在“意义”层面不留遗憾的刻意是很明显的。
三 丽党、香党和retake
起初看EVA时,我是一个坚定不移的丽党,这个角色一下子击中我的某个地方。至于香党是什么,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后来,我需要无耻的承认,retake改变了我的阵营。
retake的感情能量太大了,那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原作的冲击,很多人在看完retake后,觉得自己被深深的拯救了。
我认为这部同人的伟大之处,是在真嗣和明日香之间描绘了一种亲情。
我们知道,亲情是EVA中最为稀缺的东西之一。
retake把亲情放进了EVA残酷的世界中,让周围的角色也随之动起来,他们仍然有自己的不完美,却愿意去守护一个让真嗣和明日香幸福的世界。最终,世界和它的神允诺了这两个人的幸福。
这个结局,让被EVA深深伤害的粉丝们,得到了无法言表的治愈,我也在泪眼模糊中承认自己被说服了。
Retake对丽党也许是不公平的,作者并不打算把丽和香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竞争。
我依然喜欢绫波丽,但我心中认定和真嗣走下去的人,是明日香更合适。这两个角色,就这样在我心中达成了某种平衡————
然后EVA终的剧透出来了,香党爆炸了。
四 真希波在巴黎
最初听到明日香和剑介在一起了,我根本不信
我拒绝阅读关于EVA终的每一个剧透帖子,因为我一定要等到正片放出,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断。
感谢某些整活UP主,让我在视频封面就看到了剑介灿烂的笑容。
于是我选择了回避,论坛不逛了,贴吧不上了,暂时把这件事情忘了吧。
从3月等到8月,等到EVA终,我们都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
持剑香CP观点的人,受到了舆论的强烈反噬,甚至凭自己理解得出这个结论的吃瓜群众,也受到了他人的攻击。
我对于剑香CP的看法是,电影里确实在很多地方建立了这两人的联系,但也仅此而已。他们之间是否会发展成爱情,又或者根本不存在什么爱情,这就不在影片的讲述内容中了。
有人做了很多细致的考据分析,分析影片中的构图逻辑、车站结局还有官方特典漫画,说明这两个人并没有那层关系,香香一直喜欢真嗣。
我很认同这些结论,但也坚持认为能做到的很有限。
因为,在EVA终里接走真嗣的,和真嗣打情骂俏的,拉着他的手走出站台的人,都是真希波。
香党再怎么努力,最多是赢在过去,而真希波已经赢在当下了。
这种困境和我在解释《空之境界》里根源式和黑桐的关系是相同的,我就算把小说原作读一百遍,也回避不了她在FGO里和立香调情的事实。所以一定程度上我能理解这种心情。
因为,真希波·玛丽·伊兰崔亚斯这个角色——
你可以不喜欢她,你可以对眼镜娘没感觉,但你很难找出她的毛病,她是一个情商高,有手段,开EVA也很猛的女人,而且最关键的是,她没有困扰于过去的心理阴影。
与明日香和绫波丽相比,玛丽显得轻盈而灵巧,把这个角色放进EVA的党争中就是在犯规。
如果我是真嗣说不定也就从了,管它什么心之壁什么豪猪理论,有个对你温柔没有PTSD的大姐姐(or阿姨)在身边还要啥自行车。
另一方面,有的粉丝仍然在努力并等待着,期望未来的原案设定可以支撑自己的想法。进行细节分析推论的初衷很好,但如果得出的结论和台面上看到的完全相反,那么这份执着是否还有必要呢。
如果台面上给出的东西是假的,是错误的,那为什么要做出来放在台面上,给傻子看吗?是要筛选观众吗?我想不出导演有这么做的任何必要。
毕竟——庵野秀明又不是肖斯塔科维奇。
从一两句访谈,发散到整个作品的基本视角,把eva终变成了“表面一个样,实际截然相反”的解谜游戏。这种主张下,所有的影评分析必然会走向“看懂了”和“没看懂”的二元分化 。
但是,谁又能说自己懂了EVA呢?tv版如此,新剧场版亦如此。
当年我们入坑是因为把eva看懂了吗,难道不是因为明日香绫波丽葛城美里,因为eva单纯的“好看”吗。
大家都在分析明日香对真嗣的离别告白,“我曾经喜欢过你,但是我先长大成人了”。
但就是没有人去分析真嗣对真希波的那句”今天的你也一如既往的可爱”。
为什么?因为没什么好分析的。台面上的东西过于明显了,没有解释的余地,只能去找那些有发挥空间的地方。
如果最后车站结局里真嗣的互动对象换成明日香,我相信全网一定热血沸腾,高呼两人终于成了,可惜换不得。
这就像你告诉我FELE这部TV必须要结合蘑菇的原案一起看才算完整,没看过原案你就没资格说它烂。
我是所见即所得派,我没有看到剑香之间的cp关系 ,也没有看到明日香和真嗣在车站外相遇,也许官方会拍新作呢。但至少现在他们把真嗣和香香之间离别告白做出来了,这一点还是很有情怀的。
五 人们可能已经忘记了
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EVA厨比月球人还魔怔。人们可能已经忘记了,曾经EVA粉丝的战斗力有多强
在互联网的启蒙时代,在那个被纸质传媒主导的年代。
1995年,当月厨的皇帝还在打工,《魔法使之夜》只是脑中的一个念头;当太田顺也还在制作开启东方project 20多年历史的第一部作品。
那些从千禧年走来的人们,已经领略过了EVA的能量
他们和今天的我们一样,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喜欢,却看不懂
于是他们开始像寻宝一样,研究EVA的各种细节设定和背后线索
为了EVA,他们听巴赫的音乐,研究亚当和夏娃,去搜索死海文书,想尽办法玩到各种官方衍生游戏,自己写同人文,去evageeks看老外的讨论,一帧一帧的解读动画的每一个细节、文字和意象
08年我在EVA吧看过一个设定解答贴,楼主耐心的回答每一个人提出的问题,有些答案今天已经不适用,但当时的我觉得无比钦佩。
所以在2021年,当你在贴吧、nga、S1看到他们对EVA终的分析考据,尽管你可能不认同他们的结论,但请不要觉得他们魔怔
人们只是已经忘记了,曾经EVA粉丝的战斗力有多强。
相反,那些试图将EVA和现实连接的观点,高举“玛丽原型说”以及“庵野自我和解”的大旗,喊着“痞子都不在乎了你们在乎什么”,带来了很多作品之外的说教。 但当时间流逝,我们发现这些说教也没有改变什么。庵野秀明对于阿宅,可以是同道中人,也可以是人生导师。但在这些之前,他们首先是创作者和观众的关系。
在乎CP不是为了魔怔,而是它已经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细节考据不是去颠倒黑白,而是相信导演一定不会留下多余的信息。
EVA终里主动的绫波丽,身为克隆人的明日香,惦记着儿子的美里,以及和真嗣如此相似的碇元渡。他们和tv中已经不是同一个人了,仿佛是挂着相同名字的演员。电影结尾的摄影棚以及车站的变化,似乎都在跳出故事本身来俯瞰这一切,这种事情在tv版25和26集已经出现过,而在完结之时,来的更加果断。
当然,即使新剧场版完结了,旧世纪的EVA依然如此独特,依然会被我们谈论下去。就像20年前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天鹰战士的时候,它是如此时髦而异样,和电视上播出的其他动画如此不同,它就这样抓住了我的心。从此以后,这部作品成为了我的幻想,我的心结,我的恐惧,我的忧郁和痴迷的源头。20年后,我的学生时代和这部作品也一同完结了。今天是12月31日,据说是eva剧中的人类补完之日,不知道各位的心灵有没有变得完整一点。虽然我们还要在EVA完结的世界里继续彷徨,但它留给我们的来自昨日世界的回忆依然如此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