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忒修斯之船(1)
“忒修斯之船”是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许多人被该问题的悖论性所吸引,进而陷入对其的思考当中。但是,它不仅仅是一个逻辑学问题——事先选定一个立场,然后利用一些逻辑规则为其论证,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在更基础的层面上,它是个存在论问题,存在论是形而上学的主要部分,是研究何物存在、为何存在、如何存在的学说。通过存在论思辨,我们能够发现忒修斯之船为何会产生矛盾。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检验我的哲学学习成果,也算作一个学习分享,因此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碍于我的个人水平和文章篇幅,本文作为第一篇,将使用亚里士多德的角度来探讨。
亚里士多德将变化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体层面上的变化,一种是不涉及实体的变化。前者称为生成-毁灭,后者称为运动,运动还可以分成三种,属性变化、大小变化(生长)、位置变化(位移)。而对忒修斯之船问题的讨论,只需要用到生成-毁灭,属性变化两个概念。
试想一下,如果忒修斯之船的木板被海浪侵蚀,褪色了,那么它还是忒修斯之船吗?我想所有人都会作肯定回答,因为它只是属性上的变化。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反对的观点,即不是忒修斯之船了,因为它与之前不一样了。但是,在现象世界中,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如赫拉克利特所说“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因此忒修斯之船每时每刻都在变化,那么每个瞬间就有忒修斯之船1,、船2、船3……而无法组成整体的“忒修斯之船”;或者跟随赫拉克利特,回答说:“它既是忒修斯之船,又不是忒修斯之船。”但这是个违反矛盾律的回答。要么把流变观推向极限,像克拉底鲁一样用嘶嘶声称呼一切。
以上3种极端观点我们现在全都不考虑,因为这些观点都不符合直觉,作为第一篇,还是选择更容易被接受的观点。
那么如果一块木板破损了部分,那么它还是忒修斯之船吗?从整体上来看,还是,那木板还是木板吗?它当然是,但这里我们注意到,这里的木板不是特称的,而是一般木板。如果我们考虑忒修斯之船在换了全部木板后还是忒修斯之船吗?会出现矛盾,但如果问它还是船吗,那根本没有矛盾,忒修斯之船是特称的。因此我们给这块木板取个名字,叫A木板。A木板的破损既是木板的实体变化,也是忒修斯之船的实体变化。把破损的A木板和别的木板结合在一起,那A木板还是A木板吗?我们倾向于把别的木板看成异质性的,现在眼前的木板是破损的A木板+别的木板。
这里我们似乎发现了忒修斯之船与木板的不对称性,把忒修斯之船的木板换掉一块,我们并不会认为新的木板是异质性的。但是,如果我们要对称考虑的话,应该是从别的船上取下一块木板,然后装在忒修斯之船上,这里就会出现异质性了。
木板既是忒修斯之船的实体性构成,又是忒修斯之船的属性,我们可以想象,去除忒修斯之船的所有可感属性后,还剩下一个“基底”,基底无法被名字指称。与基底相关的概念是“本质”,本质才能被“忒修斯之船”这个名字所称呼。我们一般在想象“忒修斯之船”时,往往会把它想象成由一堆木板构成的外壳,而没有内部结构。假设它还有船长室、船舱等内部结构,那么在换完外壳的木板后,我们一般也会认为它还是忒修斯之船。
结合前面讨论的,忒修斯之船的木板的异质性来源是因为那块木板已经与另一艘船处在“关系范畴”(亚里士多德的范畴之一)中,从“那块木板是别的船的”变成“那块木板是忒修斯之船的”,是关系属性上的变化。而当我们把没有关系的木板换到忒修斯之船上,木板就有了与忒修斯之船的关系,但换下来的木板仍然没有丢失与忒修斯之船的关系,而当我们用这些没有丢失关系的木板重新建造忒修斯之船后,会让我们觉得是造出了忒修斯之船。
我们可以以亚里士多德的语言总结,“没有关系的木板”(木板是主词,没有关系是谓词,是关系范畴)生成“忒修斯之船”,此时,“没有关系的木板”变成了“忒修斯之船的木板”,我们用“没有关系的木板”替换“忒修斯之船的木板”,这与“忒修斯之船”的生成过程是一样的,但是前一批的“忒修斯之船的木板”没有变成“没有关系的木板”。因此会出现两套“忒修斯之船的木板”,我们可以这么称呼来作为一种解决方案,把更换了木板的忒修斯之船叫“新忒修斯之船”,把旧木板生成的忒修斯之船叫“旧忒修斯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