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货币银行学 货币金融学 期末复习(六)

2023-02-25 21:19 作者:月亮没空喏  | 我要投稿

一、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一)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与分业经营模式

1、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

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金融机构只能分别专营某种金融业务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主要经营短期工商信贷业务和支票存款业务;长期信贷业务、证券投资业务、保险业务等则由专业性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来经营。

2.分业经营模式的内涵

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所对应的是金融业的分业经营模式,即指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按照分业管制的程度不同,分业经营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分业经营,是指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分离,金融机构不能经营非金融业务,也不能对非金融机构持股。第二层次的分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子行业的分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只能经营各自的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一个子行业中的金融机构不能经营其他两个子行业的业务。第三层次的分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各子行业内部有关业务的进一步分离,比如在银行业内部,经营长、短期银行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的分离,经营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的金融机构的分离;在证券业内部,经营证券承销业务、证券交易业务、证券经纪业务和证券做市商业务的金融机构的分离;在保险业内部,经营财产保险业务、人身保险业务、再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的分离等。通常所说的分业经营,是指第二层次的分业,即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的分离,更多情况下,特指商业银行业与投资银行业之间的分业经营。

3.分业经营模式的评价

分业经营模式的优点:

第一,有利于提供专业化的业务及培养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第二,有利于银行业内部协调管理。

第三,有利于银行业安全稳健经营。

分业经营的缺点:

第一,不利于金融业的充分竞争。

第二,不利于金融业资源共享。

(二)全能型商业银行与混业经营模式

1. 全能型商业银行

银行可以经营全面的金融业务,包括贷款业务、证券业务、 信托业务,等等。全能型商业银行除了提供短期商业性贷款以外,还提供长期贷款,甚至可以直接投资股票和债券、帮助公司包销证券、参与企业的决策与发展,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财务支持和咨询服务。

2.混业经营模式的形式

金融混业经营有两层含义:一是狭义上的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的交叉经营。二是广义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促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通常所指的混业经营是指狭义上的含义。

3. 混业经营模式的优缺点

混业经营模式的优点:

第一,规模经济。从理论上说,在投资规模或经营成本既定的情况下,业务量越大,其单位成本越低,从而效益越高。由于混业金融机构的金融资源由不同业务部或机构共同分享,其总体经营成本通常应低于每一机构单独经营时的成本总和。

第二,分散风险,调整灵活。从业务多样化角度看,由于混业经营金融机构从事不同领域的业务,其业务波动的周期与基础多有不同,因此,当其中一个部门或机构的业务因某种原因陷人低谷时,有其他部门或机构的收益冲抵,并可以随时进行内部调整,果断转人其他市场,而不至对该金融机构本身产生重大乃至致命的影响。

第三,金融服务多样化、混业性的金融机构既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低价位的金融服务,又有利于自身参与竞争,提高竞争能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

混业经营的缺点:

第一,道德风险。如果缺乏健全的 金融监管体系作保证,混业经营模式难以阻止道德风险问题的产生。

第二,管理难度大。混业性的金融机构往往从事多种业务.而试图巩固在每一领域内的地位需要大量的资源,而且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激烈竞争。另外,在一个机构框架内同时管理、协调多类业务也极为不易。

第三,风险传递。通常可能出现的连锁反应是:经济形势严峻,投资者信心减退开始抛售股票,股票下跌混业性金融机构受到严重损失,银行信用危机,银行挤兑,全社会信用危机,出现金融危机。而这种风险传递的危机在分业经营的专业性金融机构之间是较为容易避免的。


二、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一)、单一银行制

1.单一银行制定义

又称单元银行制,是指由于法律上禁止或限制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银行业务完全由各个相互独立的商业银行本部经营而不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

2.单一银行制的优缺点

单-银行制的优点:

①可以防止银行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

②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和工商企业协调关系,集中全力为本地区经济服务;

③银行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其业务经营的灵活性也较大;

④银行管理层次少,有利于管理层旨意的快速传导,便于管理目标的实现。

单一银行制的缺点:

①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在电子网络技术应用日益普及的条件下,单一银行制使用高新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从而不利于银行采用最新的管理手段和工具,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受到限制。

②银行业务过度集中于某一个地区或某一行业,容易受到该地区经济的束缚,使经营风险过分集中,同时由于银行实力相对较弱,难以有效抵抗风险。

③单一银行制本身与经济的横向开放性发展存在矛盾,使银行业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削弱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二)总分行制

1.总分行制的内涵

又称分支行制,是指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并在该市及国内外各地设立分支机制的银行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分支行的业务和内部事务统一遵 照总行的规章和指示办理。

2.总分行制的优缺点

总分行制的优点:

①利用分布广泛的分支机构,便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经营

②由于有大量的分支机构、便于资产在地区和行业上分散,从而有利于风险分散,提高银行的安全性

③便于银行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工具,提高服务质量,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④银行家数少,便于中央银行宏观管理

⑤其业务经营受地方政府干预小,可以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

⑥由于资金来源广泛,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竞争实力。

总分行制的缺点:

①容易形成垄断,不利于自由竞争,一定程度上阻碍整个银行业的发展;

②增加了银行内部的控制难度。因为总分行制银行规模庞大,内部层次多,机构庞杂,上级行(或总行)对下级行的情况不可能总是及时掌握并做出处理,在执行重要决策时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偏差,结果会造成损失。


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

各国商业银行在制度上存在定的差异, 但是在业务经营上,各国商业银行通常都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

1.安全性原则

是指银行资产免遭损失、保障安全的可靠性程度。

2.流动性原则

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借贷的能力。

3.盈利性原则

盈利性是指银行为其所有者追求盈利最大化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际。

货币银行学 货币金融学 期末复习(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