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满蒙关系简析


最近对清代满蒙关系极感兴趣,读了数本清时蒙古游记。满清从立国之初,就与蒙古关系密切,皇太极从林丹汗后人处得到大元国玺,兼并了漠南蒙古。但西、北二处的蒙古诸部都未臣服。在满清「北不断亲」通婚联姻的方针下,满蒙关系看似融洽,但其实暗潮汹涌,甚至波浪滔天。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平定噶尔丹,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东归,满清用了七十余年,才将内外蒙古各部并入帝国版图。
满清统治蒙古的方法总体来说,为「分旗制」与「兴黄教」,而后者尤为重要。朝鲜使者(见《燕行录》)曾惊讶,为何乾隆竟然让满朝文武,礼拜一位「番僧」(指班禅)?堂堂天子之尊,为何对其如此恭敬虔敬,礼遇极隆?其实满清诸帝未必仰信黄教(见乾隆所撰《喇嘛说》),但明叶自俺答汗后,内外蒙古诸部悉数皈依格鲁派,达赖喇嘛如同罗马教皇一般,成为蒙古诸部的精神领袖,黄教有了这群兵强马壮的粉丝,一跃成为可以影响中国政治的巨大势力。如果有一位「汗王」(其实噶尔丹走的这就是这条路),先统一蒙古诸部,再挥师青、藏,一举成为草原与高原的黄教霸主。那对满清来说,简直就是梦魇!看地图就会发现,清朝是个半农耕半游牧国家,一旦草原与高原结合,满清就会丧失半壁江山!当年汉武帝之所以苦心经营河西走廊也是为了避免此祸。所以满清「兴黄教以安众蒙古」,一方面清帝自称是文殊菩萨应世,厚待西藏宗教领袖,表示与蒙藏是同一信仰,是黄教的守护者;另一方面则分化黄教信仰,除了前藏的达赖外,又在后藏设班禅、内蒙设章嘉、外蒙设哲布尊丹巴,分而治之。在满清高明的政治手法分旗制与兴黄教政策下,蒙古人口减少,性格转向温和,不再成为边患。清代后期及近世,黄教所以衰落,是因为制式武器普及,完全可以应对游牧民族侵扰,加之蒙古羸弱,边患既除,「怀柔」政策也不需要那么卖力了。
好书推介——《清代蒙古游记选辑三十四种》,一卷在手,有清一代蒙古行政、历史、地理、风俗等尽览无余。但九十多块,有点小贵;下册则是古书影印,辅以圈点,我不太喜欢。上册26种,下册8种。
书名如下,
上册:
张鹏翮 奉使倭罗斯日记
钱良择 出塞纪略
马思哈 塞北纪程
殷化行 西征纪略
宋大业 北征日记
范昭逵 从西纪略
龚之钥 后出塞录
方观承 从军杂记
余 宷 塞程别纪
高士奇 松亭行纪
高士奇 扈从东巡日录
高士奇 塞北小钞
汪 灏 随銮纪恩
锡 珍 奉使喀尔喀纪程
延 清 奉使车臣汗记程诗
文 祥 巴林纪程
麒 庆 奉使科尔沁行记
麒 庆 奉使鄂尔多斯行记
博迪苏 朔漠纪程
李调元 出口程记
韦 坦 归化行程记
宜 珍 额鲁特行程日记
李 德 喀尔喀风土记
志 锐 廓轩竹枝词
佚 名 调查蒙古边务意见
佚 名 考察蒙古日记
下册:
温睿林 出塞图画山川记
卢见曾 雅雨山人出塞集
夏之璜 夏湘人出塞日记
查慎行 陪猎笔记
胡季堂 扈从木兰行程日记
升 寅 使喀尔喀记程草
慧 成 科布多巡边日记
春 群 库恰间军事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