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挑战杯论文:物种入侵对南疆农业的影响

2023-05-22 18:03 作者:元帅哲哥  | 我要投稿

前两天,在河南汝州的云禅湖抓捕鳄雀鳝的行动中,当地的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耗时1个月抽干湖水抓捕传说中的怪鱼,很多媒体报道说这是极度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的原生物种回造成重大危害。甚至不惜为了一条鱼抽干整个湖,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的大部分民众和一些工作人员在对生物入侵的认识上存在不足,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份提案来改变一些人对生物入侵的错误认知,也希望官方能完善相关法规。

首先,我认为这次大动干戈捕鳄雀鳝的行为所带来的宣传意义大于对于公园观赏湖的意义,抽干一个湖湖水的财力人力对于捉两条鱼来说肯定是浪费的,但是这个热度足以给无数人强调甚至是种下入侵物种危害的概念。我认为国内目前该普及和宣传生物入侵的危害,并采取一些真实可行的措施。

其次,鳄雀鳝远远没有网络和媒体所说的那么恐怖,没有天敌;成年鳄雀鳝是北美最大的淡水肉食性鱼类,当地的顶级掠食者是短吻鳄和美洲鳄,短吻鳄或美洲鳄是鳄雀鳝在当地最大的天敌,他们时时刻刻威胁着鳄雀鳝的领地或抢夺鳄雀鳝的食物,甚至直接捕食鳄雀鳝,所以说成年鳄雀鳝几乎没有天敌,这话其实是不准确的。

必须在明确一点,外来物种不等于外来入侵物种,,外来物种是指由于人为从外地迁入的物种,并不是只有国外来的才是外来物种,国内物种出现在它不该出现的地方同样也是外来物种,如乌鳢在我国东南沿海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但在新疆却是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外来物种分三类:外来非归化非入侵物种,指的是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其在本土繁殖并建立种群的外来物 种,如鳄雀鳝,大鳄龟,食人鱼和巨骨舌鱼等,对于外来非归化非入侵物种,重在于防不在于治:外来归化物种指的是在本土建立了种群但已融入当地生态系统并没有造成多大破坏的外来物种,比如小麦,土豆和西红柿;外来入侵物种,指的是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在本土建立种群并造成巨大生态破坏的外来物种,这类已经入侵的外来物种,我们不能防而是治,如罗非鱼,小龙虾,拟鳄龟,革胡鲇,蟾胡鲇和斑胡鲇等 。

严防生物入侵的目的是让我们自己的生态环境本土物种不受影响,是让我们的农业生产经济生活持续发展。鳄雀鳝确实是外来入侵物种,但是比起这种性成熟周期长,繁殖慢的大型掠食鱼,大口黑鲈,小龙虾,牛蛙,罗非鱼,福寿螺,巴西龟,流浪猫狗等看起来不那么恐怖,却对生态危害更大的入侵种才更值得我们的警惕和消灭 。

这不是单一关于鳄雀鳝的问题了,鳄雀鳝是该抓,是破坏生态,然而某些媒体营销号的妖魔化“科普”,造谣导致了大众对鳄雀鳝在内的一切外来物种造成错误认知,又分辨不出什么是外来物种以及外来物种的价值,产生了如“外来物种应该禁售”,“养外来物种的都是危险分子”等的极端言论,外来物种里有鳄雀鳝,罗非鱼,西红柿,斑马鱼,鹦鹉,猫等。并非所有外来物种都能破坏生态,成为入侵物种,但也不是都没有入侵风险。最重要的是能意识到外来物种的价值,无论是观赏还是食用,但也能同时意识到外来物种潜在的风险,拒绝无脑放生丢弃,是大众对外来物种应有的态度。

目前为止,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流浪猫的问题都十分严重,这已经不仅仅是生态上的问题,已经上升到了社会层面。仅在美国和加拿大,以留鸟为主的种群数量动态数据在72亿只左右,猫每年就杀死大约24亿只鸟,这使得猫捕食成为迄今为止鸟类直接人为死亡的最大来源。由于猫是可识别的捕食者,因此它们出现在筑巢鸟类附近会降低雏鸟的成活率并降低筑巢成功率。2013 年,鸟类学家斯科特·罗斯发表论文,估算出美国本土的猫咪一年能够杀掉约 13 亿–40 亿只鸟,63 亿–223 亿只哺乳动物。而且,论文中还反复强调,这只是一个保守估计。

研究结果显示,散养猫和流浪猫对中国野生动物的年捕食量巨大,每年被捕食的兽类高达36.1-98亿只,鸟类26.9-55.2亿只,爬行动物14.8-43.1亿只,两栖动物11.3-38.2亿只,鱼类16.1-35.8亿只,无脊椎动物16.1-49.5亿只。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 (ISSG) 早就把「猫」其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中,位列第 38 位。

据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统计,过去五百年时间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 33 种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是因猫而灭绝的。

南京大学李忠秋团队于2020年2月10日在Biological Conserva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Where there are girls,there are cat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发现,流浪猫的密度与大学中女生的比例呈线性关系。通过在线调查问卷证实,在中国,女性比男性更关注流浪猫的生活状况。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2038人参与的问卷调查,61.8%的女生曾喂过或救过流浪猫,而男生则只有37.5%。12.4%的女生定期给流浪猫喂食,而男生则只有6.3%。未来的公众或环境教育上,我们应多向女性同胞们展示一些这样的事实。而投掷喂食行为可能造成的流浪猫数量增加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我们也可以借鉴欧洲的一些成功治理经验,规定私人严禁繁殖猫狗,被发现有私自繁殖的猫狗会被强行拿去上户口,然后绑定主人信息。猫舍出售猫正规的时候都会打入芯片,方便丢失追踪以及防止遗弃。如果出现遗弃行为主人要被判刑。救助站如果有抓到野猫第一时间也会查询主人信息,要是是只黑户的话最多饲养十四天没人领养就会安乐死。

生物入侵的传播途径

1.有意引种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将某个物种有目的地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

2.无意引种指某个物种利用人类或人类传送系统为媒介,扩散到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地方,从而形成非有意的引入;

3.自然传入指除人为引种,入侵植物还可先在周边国家或地区归化后,通过风力和水流等途径自然传入。鸟类等动物还可传播杂草种子。如紫茎泽兰是从中缅、中越边境自然扩散至我国的。风和水也是自然传入的原因之一,如薇甘菊和飞机草可能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

据统计,三个生物入侵传播途径对生物入侵的贡献,有意引入占比40%、无意引入占比50%,明显是人为因素占绝对优势。所以,人类才是造成生物入侵的罪魁祸首。

 

新疆受外来物种影响情况

目前,新疆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陆栖脊椎动物)有115种,占全国总数的32.6%。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27种,包括普氏野马、野骆驼、野牦牛、雪豹、河狸、紫貂、貂熊、黑颈鹤、大鸨、小鸨、波斑鸨、金雕、白肩雕等。此外,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8种,包括兽类18种,鸟类69种,昆虫类1种。

新疆地处亚欧内陆干旱荒漠地带,其丰富而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类群众多荒漠特征显著的动物。具代表性的特有种(亚种)有:塔里木兔、塔里木马鹿、伊犁鼠兔、白尾地鸦、吐鲁番沙虎、新疆北鲵、扁吻鱼等。

2022年6月20日,新疆兵团召开森林、草原、湿地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推进会。

根据《关于印发全国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国家林草局2022年工作要点,为切实做好兵团辖区内森林、草原、湿地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监测工作,6月10日,新疆兵团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中心召开了兵团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推进会。兵团林草局生态修复处、兵团林业和草原工作总站、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大学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并对工作开展情况和进度提出要求。

会议对《兵团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资金分配情况以及下半年的任务目标进行讨论并修改完善,强调兵团森林、草原、湿地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监测是2022年兵团全面推进林长制的工作要点,各部门和单位要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团结协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如期高质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会议要求兵师团三级从事林草行业的干部积极参与这次外业调查并准确掌握技术要领,提高业务能力,为今后森林、草原、湿地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监测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近日,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近日联合制订并发布《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四批)》,发布内容显示,国内第四批入侵物种共18种, 其中,垂序商陆、黄花刺茄、野燕麦、德国小蠊和枣实蝇五个物种,已入侵新疆,并已在当地“落户”。

发布内容称,外来物种入侵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我国是全球遭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人员往来的增加和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外来物种入侵我国的速度加快。

新疆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大省,丰富的光热资源孕育了哈密瓜、葡萄等优势特色农业。但长期以来,因为特殊生态条件和区位优势,也是遭受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据报道,1950—2015年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物种多达95种,其中,害虫54种,病害22种,草害19种。

2021年04月22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区名录》(农办农〔2021〕12号),新疆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包括苹果蠹蛾、马铃薯甲虫、稻水象甲、扶桑绵粉蚧、瓜类果斑病菌、梨火疫病菌、大豆疫霉病菌、列当属。

在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中,扶桑绵粉蚧、马铃薯甲虫、苹果蠹蛾、稻水象甲4种位列《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布的在中国危害比较大的入侵物种的一个名单,分别于2003年、2010年、2014和2016年共发布4批,71个物种。该名单中的物种原产于南美洲的比例最大,其次为北美洲。

中国第一批入侵物种名单(2003)

1、紫茎泽兰

2、薇甘菊

3、喜旱莲子草

4、豚草

5、毒麦

6、互花米草

7、飞机草

8、凤眼莲

9、假高粱

10、蔗扁蛾

11、湿地松粉蚧

12、强大小蠹

13、美国白蛾

14、非洲大蜗牛

15、福寿螺

16、牛蛙

 

中国第二批入侵物种名单(2010)

1、马缨丹

2、三裂叶豚草

3、大薸

4、加拿大一枝黄花

5、蒺藜草

6、银胶菊

7、黄顶菊

8、土荆芥

9、刺苋

10、落葵薯

11、桉树枝瘿姬小蜂

12、稻水象甲

13、红火蚁

14、克氏原鳌虾

15、苹果蠹蛾

16、三叶草斑潜蝇

 

 

中国第三批入侵物种名单(2014)

1、反枝苋

2、钻叶紫菀

3、三叶鬼针草

4、小飞蓬

5、苏门白酒草

6、一年蓬

7、假臭草

8、刺苍耳

9、圆叶牵牛

10、长刺蒺藜草

11、巴西龟

12、豹纹脂身鲇

13、红腹锯鲑脂鲤

14、尼罗罗非鱼

15、红棕象甲

16、悬铃木方翅网蝽

17、扶桑绵粉蚧

18、刺桐姬小蜂

 

 

 

 

中国第四批入侵物种名单(2016)

1、长芒苋

2、美洲商陆

3、光荚含羞草

4、圆鼻巨蜥

5、喀西茄

6、黄花刺茄

7、刺果瓜

8、藿香蓟

9、大狼杷草

10、野燕麦

11、水盾草

12、食蚊鱼

13、美洲大蠊

14、德国小蠊

15、无花果蜡蚧

16、枣实蝇

17、椰子木蝇

18、松树蜂

 

入侵物种举例:

1、扶桑棉粉蚧



该虫原产北美,1991年在美国发现危害棉花,随后在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和巴西相继有报道。我国2008年在广州首次发现,2009年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江西、湖南和浙江等8省(自治区)棉花上发现。目前在新疆吐鲁番地区有分布。

 

2、马铃薯甲虫



马铃薯甲虫是世界上著名的毁灭性检疫害虫,原发现于北美洲落基山脉。1993年马铃薯甲虫传入新疆后仅在边境地区霍城、察布查尔、伊宁、塔城4个县(市)危害。

 

3、苹果蠹蛾



苹果蠹蛾原产于欧亚大陆南部地区,19世纪后随苹果种植栽培面积的扩大而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扩散。1953年最早报道苹果蠹蛾在中国新疆造成危害。

 

4、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水象甲属害虫,为全国二类检疫性害虫,发源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1988年首次在我国唐山市唐海县发现,新疆于2010年6月首次发现该虫。

 

5、瓜类果斑病菌


1965年Webb和Goth首先报道西瓜果斑病的发生。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后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现,1989年蔓延至南卡罗来纳、印第安那等州以及关岛、提尼安岛(Tinian)等地区的9个州,使当年的西瓜产量损失50%~90%。数千公顷的西瓜受到影响,80%的西瓜不能上市销售,在美国被认为是西瓜上的毁灭性病害。1994西瓜果斑病大发生时,美国的许多种子公司都暂停了种子销售。1998年以来,在新疆的阿勒泰地区哈密瓜每年都有发病,减产46%以上,病重的田块,商品瓜率仅有1/3。

 

5、梨火疫

梨火疫病是由梨火疫欧文氏杆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梨上的病害。主要为害花、果实和叶片,受害后很快变黑褐色枯萎,犹如火烧一般,但仍挂在树上不落,故此得名。梨火疫病于1780年第一次发现在美国纽约州和哈德逊河高地,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人为传播到世界各国。


目前新疆生态环境和耕地的现状

新疆的面积是全国的六分之一,而人口则只占全国人口的1.3%。从这个表面的数字上,必然得出新疆地广人稀的结论。但是,只要是到过新疆,并对它的自然地理情况稍微留意的人,都会清清楚楚地看到这里的土地资源是极其匮乏的。

解放之后,南疆地区同我国的其他地区一样,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几次意义重大的社会变革,由于毁林开荒等不合理的开垦方式,虽然开垦出大量荒地,但是导致南疆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的沙化和干化非常严重。南疆地区生态系统原本较为脆弱,最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与各种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动,该地区的环境形势逐年严峻,南疆地区的一些特有物种数量减少甚至濒危,剩余的物种还要面临入侵物种的危险,打乱了原本的生态平衡,导致种植业极易发生由入侵物种导致的大规模病虫害,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分发:利用合理性、明确性、逻辑性、非诱导性原则设计针对南疆地区物种入侵对农业的影响的调查问卷,并选择阿克苏地区有代表性的乡(镇)农户作为具体调查对象,发放问卷,问卷现发现收。

2、实地调研:选择物种入侵和农业病虫害高发地区和普通地区各6个县进行实地调研,每个县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30-40户居民进行调查,询问目击的次数和情况,同时与各县、乡、村的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和座谈。

3、数据及资料的整理:首先,从查阅的资料中筛选最前沿最贴近最符合现状的有效资料进行整理。其次,筛选有效问卷并通过SPSS软件检验得出可信性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有效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使收集的数据得到最大化的精确和运用。

4、撰写报告:通过对选取地方的深入调查研究,对南疆地区物种入侵对农业的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撰写调研报告。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观察法

 


改进措施

农村地区应启动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并加强外来物种口岸防控,严防境外动植物疫情疫病和外来物种传入,筑牢口岸检疫防线。

目前防治生物入侵有三种方法,一是人工防治。依靠人力,捕捉外来害虫或拔除外来植物。人工防治适宜于那些刚刚传入、定居,还没有大面积扩散的入侵物种。二是机械去除。利用专门设计制造的机械设备防治有害植物。三是替代控制。替代控制主要针对外来植物,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自身规律,用有经济或生态价值的本地植物取代外来入侵植物。从外来有害生物的原产地引进食性专一的天敌将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控制在生态和经济危害水平之下。

 

总结

我国的野外生态保护确实还有待进步,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也是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我们爱我们的国家,是想让他变得更好是要提出不足并说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把错误藏着掖着不让人知道,即使说出来无法改变了,我们也必须承认。


挑战杯论文:物种入侵对南疆农业的影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