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血 | “焚天”应写作“梵天”
◎王宗祥
2020年2月26日《文汇报》第12版刊有《去印尼,一定要去日惹》,该文写道:“普兰巴南离日惹市区更近,是印尼最大的古代印度教寺庙群,……其中湿婆神庙最高,46米。焚天、庇湿奴的神庙,高达三十多米。”文中出现的“湿婆”“焚天”“庇湿奴”(一般译作“毗湿奴”),应是指印度教中的三位主神。其中的“焚天”应写作“梵天”。
梵,音fàn,梵语中“梵摩”的省略,原是“清净”“寂静”的意思。梵文为古代印度书面语,佛教经书原来也是用梵文写成的。“梵”在汉语中一般引申指与古印度或与佛教有关的,如梵寺、梵刹、梵宫。
梵天(Brahmā),亦译婆罗贺摩,是婆罗门教、印度教主神之一,即创造之神。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皆说世界万物(包括神、人)皆由梵天创造,梵天被称为万物始祖。
焚,音fén,意思是烧、焚烧。“梵天”为外来词,异译有梵摩天、婆罗贺摩等,不见有译作“焚天”的。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0年第6期《一针见血》栏目。《一针见血》栏目欢迎投稿,投稿可发送至邮箱:yaowenjiaozi2@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