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柳河
初来温江,我对一切都很好奇,迫不及待地等着夜晚降临,我就可以出门自由地探索地图了。
起先是咖啡店的坐标。曾几何时我习惯了以周围咖啡店的分布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于是初到温江就去了一家咖啡店面试。这是我在这里生活的起点。然后是美食地图,万宝路地图,再然后是电影院地图......直到我对周围街道熟悉了之后,我的去处就只剩下了这条杨柳河。
闲暇的时间多的是,白天为了避开烈日不是在家睡大觉就是看书写文字,买咖啡和买烟大概是在午后时分,不过也是去去就回。到了晚上就想要出门走走。每天的线路都是固定的,在楼下吃碗隆江猪脚饭,再在隔壁便利店买一瓶饮料,路过地铁口考虑是否下去上个卫生间,如果现在不想上杨柳河边上也有。我喜欢沿着河水边上的小道走。这一段河水是笔直的南北走向,我就沿着河的左岸一直向北走。
河不过十来米宽,就像一条大街从中间凿开。不过两岸光景却大相径庭。左岸极尽繁华,沿街都是馆子,二楼也都是火锅店茶楼,整条街像是一个巨大的饕餮,每天吞吐着来往人流。我喜欢晚上去杨柳河也是这个原因,因为白天餐馆没有生意,显得平平无奇。晚上就能感觉到那种人间烟火的气息。而右岸则是一条条年久失修的小巷,岸边这一面往往是夜宵烧烤摊,小巷里面是KTV酒吧洗脚城。也许二十年前这里也繁华过,不过城市在不可阻挡地进步,这里只是当年的那个藏污纳垢的温江最后一块被人遗忘的角落。
再往南走我也去过,那里的地皮不值钱,沿岸是坍圮的旧房子,大片的地方空着,变成了茶园和农家乐。走在这里会感觉到城市非线性的发展进程,短短一条河床,将城市划分成云壤之别的片段。我突然想到要不写一个纵横温江的地产大亨的故事吧,写他敏锐的嗅觉,精明的眼光。然后突然有一天倒了运,买进了一处凶宅,从此每况愈下,落魄到将仅有的资产购进了右岸一家洗脚城。从此就在那个被人遗忘的角落过着偷鸡摸狗的生活。
我对命运这种东西一向不屑一顾,但是当城市的运数一一展现眼前的时候又觉得太过扎眼。我在这里没有房产,也购置不起,也没有归属感,仅仅凭自己过客的眼光去审视,只觉得四通八达的城市就像一场梦,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县城,二十年后的这里是一座真正的都市,你会感到一夜之间起高楼的那种不真切的感觉。但是温江确实是宜居的,从行人悠闲而安逸的步调就不难看出。
说起行人,桥头永远是钓鱼佬的天下。河边公园是看孩子的老人的阵地,游乐设施则是孩子的天堂。你很难去揣测那些老人是不是真的快乐。他们不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他们是异乡人。跟着子女进城,干着帮忙带娃的活。白天他们无所事事,有的老太太就在小区里面转悠,捡快递纸箱,卖得几块钱便是一天的劳动成果。做饭,操持家务,带娃,祖孙三代挤在一个小房子里,说不出的龃龉。晚上就把小娃娃带到杨柳河的公园,任由小孩玩耍,自己则坐在树荫下乘凉,怀念着家乡闲适的生活,至于这些,你只能从他们麻木的脸上才能看出一丝端倪。你不能说城市是冰冷的,在这里意味着失去自己的生活。所以你看看那些中年夫妻,手挽手走在河边,怡然自得,他们是享受这座城市的生活的。
出来练胆子的民谣歌手,一把吉他,一张收款码,就能在桥上唱上一整晚。但是路人行色匆匆。没有人驻足观看,他的身边只有应景的商贩,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年轻人喜欢坐在廊桥上。有精神小伙也有精神小妹,我说不出太多的原理。
像我这样形单影只的人不多,他们是在爱情里心碎的人。他们凭靠在河边的栏杆上,低头看着手机,仿佛河水使他冷静,让他可以从容地面对恋人的移情别恋。就是这样一条河水,也会在深夜招来几个醉汉,躺在长椅上呼呼大睡。你可以在这条河边看到人生的千姿百态。
我很享受在河边散步的感觉,但是不多。我做不到长时间在河边游荡,往往一出来就心生倦意,走不了多远就想要回去。那些零星半点的思绪我想要迫不及待地写在纸上。而等不及让它酝酿成形。
我望着远处的高楼大厦,觉得不真实。我看不出来往行人都做什么职业,只是一到晚上,街道就会出现很多电瓶车。他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在城市的十字路口横冲直撞。可是那高楼的影子却挥不去,它是每一个来这座城市求职谋生的年轻人的梦。玻璃外墙的写字楼在夜晚显得深沉,但是白天它却是耀眼的,太阳在它身上反射着光斑,它仿佛也在夸耀着自己流线型的腰身,和它无与伦比的设计感。而当地人对此司空见惯,仿佛那座高楼是闯入他视野的一个异物,和他的生活没有太大的联系,自然也不产生任何意义。它只是存在着,就像这座怪异的城市那样,仅仅是存在着。
我想人们都能在这样一座城市里面看到一份生活,现在我开始怀念我生活过的那座小城,还有我的朋友们。我不能在那座小城谋得一份生活,却感到舒适和自在。那里有一条大河,几百米宽。杨柳河在它面前简直就是一条水沟。但是这里有杨柳河公交站,有杨柳河地铁站。我就住在地铁站边上,于是我有一种错觉,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是离我不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