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传.德意志帝国
欢迎批评好评等一切意见,禁止人身攻击,其他随意。本篇为个人一战前传系列作品。 话说拿破仑战争后维也纳会议上,奥地利与普鲁士争夺德意志地区的正统权,以奥地利组成的“德意志邦联”获得胜利而暂时告一段落。然而,当时德意志大地上诸侯国多如牛毛,各邦保持完整的主权,北部与南部的利益又不相通(等等,这好像有些熟悉)。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北部38个小邦国组成了德意志关税同盟,脱离邦联(上图即为德意志关税同盟)。听起来可能只是一个商业同盟,但正如北大西洋公约不仅限于北大西洋,德意志关税同盟也不只是关税,而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由普鲁士国王任主席。 这支同盟首先对丹麦展开了行动。此时实力尚缺的关税同盟联合奥地利,对北部的赫尔斯泰因——石勒苏益格地区展开了声索。丹麦国王此时签署了让石勒苏益格地区并入丹麦的宪法,这使当地的日耳曼族出离愤怒(之前丹麦签署过使两地半独立的宪法,但由于丹麦人盲目自大的波兰行为,他们无视了德意志邦联的愤怒)于是,俾斯麦在邦联大会上对丹麦宣战。奥地利本不想参战,但俾斯麦巧用外交手段,让他们相信不参战普鲁士就会彻底领导所有德意志邦国,奥地利被迫对丹麦宣战(典型的是非不分,人家就没打算服从你的领导)。丹麦在迪波尔战争中失败,险些失去对日的兰半岛(就是德国北边那个半岛)的控制,不得不承认两地并入德意志联邦,两地由普鲁士与奥地利分管(典型的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那地方离普鲁士多近你多远心里没点数是吧)。此战普鲁士陆军表现出极强的能力,可一直抑制普鲁士扩张的奥地利就跟瞎了眼似的忽视了。
普丹战争结束后,俾斯麦首相几乎立刻准备对奥地利的战争。彼时他与意大利结成同盟(意大利也希望得到威尼斯这座古城),而法国与俄国保持中立(他们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奥地利),于是普奥战争以“普鲁士应该独享赫尔斯泰因——石勒苏益格”为理由打响了。
南线的意军装备精良,但库斯托查战役被打的溃不成军,然而奥地利没有乘胜追击,因为在上图的摩拉维亚战役,奥军惨败,同时西线军队攻克汉诺威,进逼法兰克福,北线也翻过苏台德山脉(今捷克与德国边境),剑指维也纳。
拿破仑三世此时出来调停。俾斯麦考虑到法国参战的可能,劝威廉一世(普鲁士国王)不要冒进,适可而止。于是普奥签订《布拉格条约》,奥地利完全退出德意志,普鲁士成立北德联邦(如下图蓝色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战损率最低的参战国是列支敦士登,低达-1.25%,(八十人参战81人回来,带了个迷路的意大利参谋人员))
此时南德联邦由法国控制,但是普鲁士暗通他们,阻止了拿破仑三世合并南德意志联邦,又确保如普法开战,他们会支持自己。俾斯麦希望由法国宣战,这样英俄都不会派兵介入。此时西班牙女王退位,下一位国王很有可能是威廉一世的远亲,威廉本想息事宁人,但LYB俾斯麦故意激怒法国,一气之下拿破仑三世对北德联邦宣战。
拿破仑三世从斯特拉斯堡出兵,想从巴伐利亚进攻普鲁士,但此时的巴伐利亚公国倒向了普鲁士,拒绝了。而普军将法军逼回国境线,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打败法军。此时法军有再战的能力,结果内阁远程微操换帅,导致指挥错乱,主力在梅斯被包围。拿破仑三世本想回巴黎,但他的“好家人”告诉他必须用胜利安抚民众,于是他率领全部预备队赶往色当,收到假消息的法军主力也前往色当,结果全部被围,皇帝丧失了抵抗意志(拿破仑此时恨得咬碎三颗后槽牙并表示不认这个侄子),率领十万法军投降,而梅斯17万法军随后也投降,法国彻底失去后手,宣布投降(传统了属于是)。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德皇威廉在凡尔赛宫加冕第一任德意志帝国皇帝,此时德国南北统一,正式成为世界强国之一。
好的还有就是谁能教教我怎么发图本来还有几张注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