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SV:T-34技术前身

BT-SV最初是作为BT系列坦克的改进型,BT系列坦克有着高速机动的优点,但是装甲防御性能却不太好。BT-SV采用全新设计,将正面装甲厚度提升至25mm,并采用了全方向的倾斜装甲的车体设计以此来提升其防弹能力。
BT-SV由苏联哈尔科夫机车厂设计生产,BT-SV相当于一种实验性坦克而非是为了应对战争所生产,其车体是改装BT-7M坦克车体后使用,采用铆接斜钢板的方法,炮塔采用了防弹型炮塔,安装一门45mm炮。

坦克重量15.6吨,车组成员有三人,安装一台M17-FV-12柴油发动机作为动力,功率可达500马力,与之前BT系列坦克一样具有快速机动的优点并一样是轮履两用,一小时可行驶65千米。为了提升夜间作战能力哈尔科夫机车厂又给BT-SV的炮塔与车体前两侧安装上大灯。
BT-SV作为一辆技术实验坦克为哈尔科夫机车厂提供了大量数据为以后设计作参考,在1937年10月提出的A-20坦克就有沿用部分BT-SV的设计。

苏联军方根据1936年西班牙内战中自家坦克表现,要求新坦克的装甲能在近距离抵挡37mm反坦克炮的直射,在中等距离上能挡住75mm炮的斜射。哈尔科夫工厂很快就拿出了A-20的设计,但是军方对于其并不满意,军方认为它的装甲薄弱且装备的45mm炮威力不够,加上A-20上部分设计还是使用之前BT-SV的,这就让它跟之前的BT坦克没什么太大区别,就是采用了大倾角装甲板和流线型的炮塔,这还是辆轻坦,然而军方明显不想要轻坦了至少现在是不要。
哈尔科夫机车厂为了满足军方条件就换装上了76mm火炮,然后直接新设计了新的方案继续采用倾斜装甲来提高防弹性能,然后应军方要求安装上76mm坦克炮,年轻工程师科什金提出安装新型的BD-2柴油发动机在坦克上,BD-2发动机能产生高达540马力。
A-32还放弃了复杂的克里斯蒂悬挂来提高生产效率,就是装甲方面还是有些薄弱,速度方面由于使用了新发动机,速度达到了70千米每小时。A-32具有了高速优势又兼顾火力,装甲方面通过使用倾斜装甲来弥补,在1938年5月4日的国防会议上A-32坦克的设计提交上去,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别洛托夫少校对A-32大加赞赏,斯大林也表示了赞同,不过A-32还是没有投入量产,在1939年5月,斯大林认为坦克在装甲方面还需提升一下便可以投入量产,然后••••••T-34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