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CAR-T细胞免疫疗法技术储备领跑全球,中国未来可期
智慧芽发布《医药生物产业系列——CAR-T细胞免疫治疗市场和创新技术研究报告》:
美国CAR-T细胞免疫疗法技术储备领跑全球,中国未来可期
【2022年2月15日】2月15日,科技创新情报SaaS服务商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正式发布《医药生物产业系列——CAR-T细胞免疫治疗市场和创新技术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结合CAR-T细胞疗法相关的国内外公开资料/文献、专利文献、企业官方资料等,详细分析了CAR-T细胞疗法的发展历程、技术发展现状、代表企业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报告显示,全球在CAR-T细胞免疫疗法领域的专利申请约有2.1万件。从数据上看,CAR-T疗法的临床研究集中度很高,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如图1)。其中,美国专利申请量为1.1万件位居榜首,中国虽然排名第二位,但是申请量仅有2600多件,虽然领先于其他欧洲国家和日本,但是相较美国的技术发展和专利储备差距仍然非常大。
对比来看,美国技术发展路径在第四代技术出现后,技术热度爆发驱动专利申请量一路涨高;中国则是在经历2016年调整阶段后,随着2017年指导原则出台后,申请量也有了较大增长,2019年首次突破千件专利申请(如图1)。
图1:中美CAR-T技术发展趋势对比(数据来源:智慧芽)
此外,兴业证券研报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和中国细胞治疗研究数量为全球最多。2020年至2021年,美国该类产品IND的数量从479起增长到654起,中国该类产品IND的数量从264起增长到420起。截至2021年4月16日,全球共有2073种活性细胞治疗药物研发管线,比2020年同期增加了572种,增长率为38%。
整体而言,虽然中美之间还有着较大的技术储备量的差距,但中国已逐渐呈现迎头赶上之势。为此,中国不仅要加强技术创新,还可以学习借鉴美国的技术研发模式。
目前,中国国内在CAR-T领域的主要技术持有者为药企,且大多数药企倾向于自主研发及申请专利。仅有少数公司和研究机构联合研发,如科济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合作申请多件专利,上海细胞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有5件专利合作。
而国外尤其是美国的药企,则倾向于与研究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进行合作研发并申请专利。例如,宾大与诺华在2012年宣布开始共同开发CAR-T免疫疗法之后,作为共同申请人一共申请了多达500多件专利;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与优瑞科生物(Eureka Therapeutics)、朱诺治疗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申请百余件CAR-T专利。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1年中国CAR-T市场规模约为2亿元,到2024年将增长至53亿元,至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9亿元。在该领域,中国若能持续深耕技术研发,有望在未来短时间内弯道超车,占据很大一部分全球市场份额。
(获取报告请留言)
硬科技
在这里看见、读懂和连接硬科技。聚焦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新能源等8大硬科技产业,依托智慧芽独特的科技情报数据优势,让读者看见技术趋势,读懂硬科技产业,连接创新未来。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