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基因测序市场鏖战正酣,中国企业务必警惕专利风险

2022-04-14 11:49 作者:硬科技观察  | 我要投稿


医药生物

研究员:蒋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美两大基因测序巨头间专利诉讼迎来新进展。美国当地时间3月27日,加州北部地区法院对基因测序巨头Illumina(因美纳)在美起诉华大智造及其他涉案实体专利侵权案做出一审判决。目前判决结果是Illumina名为“修饰核苷酸”的专利被裁定无效(美国专利号7,541,444)且其他几项专利被判侵权;Illumina 将获赔800万美元(仅为其主张索赔金额的三分之一)。


该判决结果对华大智造意味着,在赔偿800万美元的同时将有权提前十个月(即2022年8月)将其相关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这必将威胁Illumina的市场份额。不止此案,华大智造此前对因美纳的反垄断诉讼也仍在进行中。


根据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发布的《医药生物系列报告之四——基因测序前沿技术洞察报告》显示,当前全球纳米孔测序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量共约8.8千件。从整体趋势上看,自 2011年起,相关技术专利量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2019年专利申请量达到顶峰,近两年专利申请略有回落。孔蛋白和控速蛋白作为纳米孔测序技术的核心技术,目前对纳米孔的研究热度高于机动蛋白。



此外,纳米孔测序领域的主要技术掌握在美英中三国。其中,美国是该领域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英国发展速度最快,而近几年中国则在纳米孔测序技术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美国、欧洲是当前纳米孔测序技术应用最广泛的目标市场。


基因测序设备作为基因测序整个产业链的起点和支撑点,测序设备制备技术壁垒很高、大单品催生大市值公司,导致该领域一直处于巨头垄断格局。因此当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推动新锐公司意图瓜分测序市场一杯羹时,专利诉讼就成为老牌巨头打压竞争对手的方式之一。


报告显示,近年来在基因测序领域,涉诉多发生在国外公司/研究机构间,如太平洋生物科学(Pacific Biosciences of California,Inc.)、因美纳公司(Illumina, Inc.)、牛津纳米孔科技公司(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Inc.)、加州大学董事会(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equenom, Inc.、Verinata Health, Inc.等。其中,典型案例如2016年,因美纳公司为了阻止牛津纳米孔科技公司通过纳米孔测序仪占据快速测序仪及相关制品的市场份额,对牛津纳米孔科技公司发起的专利诉求。


据申万宏源预测,至2026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将达到近400亿美元,中国的基因测序市场将达到563亿元。面对这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仅要筑高自身的技术壁垒,同时也一定要警惕专利诉讼风险。



硬科技

在这里看见、读懂和连接硬科技。聚焦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新能源等8大硬科技产业,依托智慧芽独特的科技情报数据优势,让读者看见技术趋势,读懂硬科技产业,连接创新未来。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出品。

基因测序市场鏖战正酣,中国企业务必警惕专利风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