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头可还行》——一个外行人眼中的张克
老妈喜欢张克的戏。2019年初,我第一次进剧场,陪老妈看《状元媒》,对唱全程无感,反正每个人都挺能唱,每个人下场前都扭回头唱一句再走,再就是戏里的状元公有些精明可爱,仅此而已。 转过年的国庆节,再陪老妈看折子戏《三娘教子、空城计、访鼠测字》。这一次,老薛保一上场,我就惊呆了,可真是个帅老头呢!看他拖拉着迟缓的步子,颤巍巍下跪、起身,被薛倚哥推的站立不稳踉跄后退,人物的老态无处不在,可就是挡不住老头的帅,比状元吕蒙正还帅!他是小东人可以依靠的家院爷爷,是三娘可以信任的仆人长者,他不无宠溺的教倚哥认错,更是掏心掏肺的跪地苦劝母子和好。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个知身份,守礼节,明事理,懂进退的忠心家仆,这么丰满走心的人物形象在短短的30分钟戏里传达给观众,演员功力可见一斑啊!
(图一) 这场戏也第一次让我领略到京剧老生的表演和声腔之美,从此也便喜欢上看张克的戏,虽然已经是别人并不稀罕的残血张克。 2022年7月底,张克退休,很快又继续返聘。 “张克的嗓子还能唱么!” “没点自知之明,非砸自己牌子!” “好好歇着教教学生不好么!” ——太多这样的质疑和吐槽此起彼伏。 也确实,他的嗓子,一言难尽了!而且这几年也越发放飞自我,《杨家将》里假摔,某社开业跑去跳加官,直播里语无伦次没底线的“夸”,凡此种种,让他忠实的观众都脸红! 不过,抛开这些黑历史,也有网友另持观点:看张克看什么呢?一看做派,二看长相,唱是其次。 哈哈!虽然双标,但我,深以为意。 这个世界是看长相的——颜值即正义——对于演员更是如此。 论长相,张克未见得拔尖,可硬是靠着一缕髯口遮住了鼻子以下的劣势,把脸上最俊美的部分——剑眉,桃花眼,挺阔的鼻子,和水滴形的苹果肌展露无遗。上了妆,勒过头吊起眉毛眼角,整张脸赏心悦目,真就美成了画里的人。
(图二)
(图三) 论身材,除去微鼓的肚子,张克肩宽不端不溜,腿长且笔直,腰背挺拔如松,加之中上等的身高和恰到好处的头身比例,算得上绝好的衣服架子。不用多厚的靴子底和衬垫就能把各种老生服饰穿得有款有型,后摆甩起来都更潇洒飘逸。
(图四)一身暗花褶子,长身玉立,清俊飘逸 张克的做派一向从容不迫,张弛有度。整出戏,无论是正冠捋髯,拱手抖袖,迈步亮相,甚至是整理他并不零乱的袍袖……用程式化的方式悉数展现,你看不到任何非程式化或者是多余的小动作,这是他最规矩也是最高明之处!总有人把程式化等同于刻板,认为京剧的行体动作应该加入一些更生活化的东西,这恰恰是把京剧引入了其他戏剧的误区。程式化是高度凝练与写意的表达方式,是已经非常成熟的囊括了“行动坐卧、喜怒哀乐”的一整套去繁就简的形体动作。它的刻板与否完全取决于演员的表演功力,而非这套动作本身。张克正是个中高手,他动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圆融舒展,无丝毫局促冗赘之感,近几年随着年岁增长则越发的举重若轻不落斧凿痕迹。正所谓雕琢见其功,大巧者非功也,天赋使然。 综合起来张克的外形做表,视觉上的美感几乎拉满,可称当今老生演员中的上品。
(图五)讨饭都不能失了风骨
(图六)一派不怒自威的肃杀之气
(图七)铁血丹心,英雄末路
(图八)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话说回来,京剧不谈唱,那是耍流氓。 可作为一个京剧外行人,我实在无法对“唱”做出专业客观的评价,而只谈自己的感受。 我一直认为,人始终是感性的,对于声音的好恶本就是直觉、主观的,无关专业、对错。张克现在的嗓音,我个人尤喜中音区域,声音澎湃,如丝弦古琴般苍劲醇厚,磁实耐听。他的声腔朴实典雅,从不卖弄一些不合时宜的花腔怪调,往往顺势行腔,洋洋洒洒,稳中见巧,纯然古拙之美,这是我最喜爱之处。 自从第三次倒仓后,张克好多高音已无法达到,只能抹着唱,虚着唱,前两、三年尤甚。 那我又是去看什么呢? 无法否认,看他无论怎么卖力都唱不上去的高音和越来越多的呲花纯属找虐!可赌徒的心理总是占据上风。每次演出都希望他能比上一场有更好的发挥,遇到有难度的唱段时,我比他还紧张,台底下一块使劲,不自主的跟着唱,一旦他顺利通过,甚至有时还发挥不错时,别提多开心了。那是种微妙的看戏体验,是担心与期待的矛盾,更是跨越难度后的释放。为此,我甘之若饴。
(图九)
(图十) 其实,这几年的戏看下来,可以感觉出张克自己也在努力寻求改善,对发声方式也有不同的尝试。 去年元旦《杨家将》调门很低唱的依然吃力,《乌盆记》里的反二黄唱的摇头晃脑还破音;今年《赵氏孤儿》的赵盾和《状元媒》的宋王也发挥不好;《群借华》的借东风更是声嘶力竭。没办法,嗓子硬件上出毛病加上演出过于密集,失误就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去年的《法门寺》调门降的也很底,但整场戏没什么大的纰漏。 今年2月份的《杨家将》比去年元旦那场要好,“接过了夫人酒一樽”还升了调唱。 4月份的《伍子胥》,则用了19年的调门,从头到尾大大小小二十多个唱段,随着剧情进展,张克的演唱也渐入佳境,后边越唱越顺,“遇姬光”一折几乎滴水不露,听的人酣畅淋漓,欲罢不能。既便文昭关“父母的怨仇化成烟”前半句呲花被叫倒好,后半句的唱依然尺寸没减,颈头没缩,情绪烘托到了顶点,卯足了也把它唱完。杨派的看家戏,戏核绝不退缩,这就是来自于张克的倔强,一种大丈夫宁死阵前不死阵后的胆魄!句尾博得满堂喝彩,也正是观众对这份“不妥协、不糊弄”的充分认可。
(图十一)
(图十二) 更可喜的是,前几天的《大探二》,张克更是用了98年时的调门,竟然还算顺利唱完了一整出。这不得不使我有了更多的非分之想——说不定他还能恢复的更好!
(图十三) 哈哈,越想越离谱了,嗓子生理上的退化是不可逆的啊! 反观张克本人,他干嘛还唱呢! 是苦心想把儿子领上道,还是为剧团上座率有所保障?这些理由好像都不够充分。细想之后,我到认为,他之所以唱下去,还是出于对舞台艺术和表演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再次证明自己的一份执拗吧!好角就应该较这个劲儿! 可以说时至今日,虽然他嗓子败了,不再圆润通透,但行腔上的劲头和尺寸不减——形可散,魂必在。而他对人物的理解,对角色的把握,强大的舞台表现力,都是他同辈和后辈演员难以岂及的。只要他一扮上,一上台,那种英挺和俊美,那股子气定神丸、舍我其谁的“范儿”一下子就出来了。一句话,张克就是那个万丈光芒于一身的站在中间的“角儿”。
(图十四) “二皇娘”说了:古董瓷器,越老越值钱,人老了不中用了!张克肯定也想如他饰演的李克用一样,虎老雄心在,人老力刚强。也正是如此,我在叹惋他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同时,更觉他在渐渐老去的路上倾其所有所能呈现出的美好是如此珍贵和令人着迷。 当然,年龄决定了张克的唱已是强弩之末。如果有可能,我也希望哪位年轻后辈用实力把他“赶下”舞台,那意味着又有真正的好角儿了。
(图十五) 转眼又到7月底,不知不觉张克退休整整一年。 恰逢年假,大连旅游,白天玩,晚上写,实在充实,总算在返程的前一天搞定。作为水平极其有限的普通观众,一个京剧外行人,也可以说是张克的“无脑粉”,终还是把一直以来的想法付诸于文字,笔力所限,可能言不尽意,又或失之偏颇,但不吐不快。 无他。只为说出我心中的张克。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不喜勿喷,谢绝板砖! 2023.7.30晚 于大连 图四、五、六、七、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摄影者:银工,感谢网友提供美图! 图九、十,摄影者:取景器中看京剧,暂未获得使用授权,唐突使用,惭愧致歉。如有冒犯,请告知删除。图片出处:“取景器中看京剧”微信公众号【戏园子影记·230402(A)】张克和卢松主演的《伍子胥》(正记) 图一、二、三、八取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