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出发,看创业者和风险投资的关系
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是什么关系,如果没有风险投资者介入,创业就会营养不足发育不良,甚至活不到成年就会夭折。
如果没有创业者,风险投资者也很难找到如此之高回报率的项目,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
比如说,小李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风险投资者投入了100万,占了公司10%的股份,五年后小李公司上市,公司市值100亿,风险投资者手里10%的股份就价值10个亿了,相当于增值了1000倍;
但是如果小李中途创业失败了,风险投资者的100万也就打水漂了,这就是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的关系,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从投中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风险投资的最新动态。
7月16日,投中研究院发布了2022上半年VC/PE报告。
从募资情况看,新的基金成立的数量增加了33%;但是总体的募集资金的金额却比以前下降了。
也就是说玩家变多了,成绩反而变少了。
从投资情况看,交易数量变的更多了,但是单笔金额却变得更小了,市场变得更加分散化。
从投资轮次来看,天使投资占比22%,VC占比62%,PE占比16%。
和以往数据对比来看,天使投资和VC的投资占比显著提升,而后期的PE投资占比缩小。
这是因为每个阶段的投资看重点是不一样的,天使投资看团队,A轮看产品,B轮看数据,C轮看收入,上市看利润。
正是因为投早期项目主要看团队和产品,而不太考虑业绩,所以,在市场整体业绩不好的情况下,早期项目反而更受欢迎。
反过来看也是一样的道理,后期PE投资更加看重落袋为安,在整个“募、投、管、退”这四个环节中,如果最后一步“退”没做好,那么前面的“募、投、管”做得再好,也是白干。
对于基金来说,也只有退出成绩,才能真正显示一家基金的成色。
以前,一家投资基金想要表明自己的业绩,主要指标看的是内部收益率,只要投出去的公司估值涨了,自己的内部收益率自然也涨了。实际上跟买股票来的逻辑是一样的,买的股票涨了,投资收益率就高了。
但是这都只是账面收益,并没有真正落袋为安。
一只基金只要投中过一两个明星项目,短期内估值就会涨得猛,收益率就会很好看,拿这个数据来继续募资,就会非常容易。
从去年开始,一些基金陆续到期,才发现被说赚钱了,连本金都没收回来。
市场这才反应过来,哦,原来不能只看收益率,更应该关注的是资本的分红率,这才是真正可以反映基金的退出成绩。
前不久,卫哲在接受《中欧商业评论》访谈的时候,提出了关于退出的“三大纪律”。
第一,流通性比收益率更重要。
还是从退出来考虑的。公司总盘子如果只有四五十个亿,稍微卖一点股价就会有很大波动,很可能要捂在手里一两年都卖不掉。但如果是过千亿市值的公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从流通性角度来看退出,未来市场规模更大的公司更值得投。
第二,退出要看投资组合。
卫哲认为,对于投资公司来说,投资的项目中既要有拉动整体收益率的项目,也要有拉动分红率的项目。所以,周期大于配置,配置大于组合,组合大于明星项目。不是有几个明星项目就行了,而是一期基金的组合成功比单个项目重要。”
第三,很多基金有专职的募资团队、投资团队和投后管理团队,但没有专职的退出团队,退出的事情往往是由投资团队兼着做。但实际上,投资和退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种,需要的经验并不一样,出发点也不一样。
好,希望金天鹅资讯对你有帮助,我是爱好元宇宙的张文举,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