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是21世纪音乐人的终极归宿吗?
“记得你第一年用廉价麦克风和吉他写歌的感觉吗?难道那一刻你真的没有创作出一首伟大的歌曲的欲望吗?”
这句话出自2020年的一篇国外媒体文章,标题是《BILLIE EILISH使用什么设备?》,如实还原了当时的格莱美新秀:Billie Eilish所使用的音乐设备。
当时的她靠这套设备,斩获了四项格莱美大奖。

这套设备的成本在当时总计三万RMB不到。抛去那张昂贵的阿波罗声卡,其他都属于非常廉价的平民产品。
对比那些动辄花费几十万美元,团队一天的人均餐补都得300美刀的明星,可以说是非常简陋了。
文章用一张朴实无华的设备清单,重复了一个道理:廉价的设备也可以做出好音乐。

而正是这一年起,“卧室音乐人”这一词逐渐开始在国内慢慢传开,并且普及化。
事实上从90年代开始,卧室音乐人已经登上了音乐舞台。在林肯公园在酒吧门口发专辑传单的那个年代,很多音乐人就可以在卧室里,仅靠一把吉他和一个分轨录音机(通常是4轨)创作自己的作品了。
而发展到今天,Home Studio这种形式早已空前盛行。
例如亚裔音乐人Rich Brain辍学在卧室就制作出了上亿播放的热单。

被英国的《卫报》评价为“爵士乐的解放者”、爵士权威杂志《Jazzwise》称为“音乐的未来”的天才:Jacob Collier,也是一位卧室音乐人。

著名电子制作人Deadmau5,则是卧室音乐人中的超级天花板,如果你是一个器材党,进过了他的家庭音乐工作室,恐怕会当场流下口水。

自从像Cubase、Ableton live这类DAW(音频工作站)普及后,制作音乐变得更容易,用MIDI制作的成本更低,其中还包括了沟通成本。
如今基本上是个音乐人多少都要具备“独立包办所有工作”的能力。
然而说的简单,做起来难,想要做一个能够独立包揽音乐制作的音乐人,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光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宿主软件、理工科术语,就已经很令人头疼,而加上互联网上的知识太碎太杂,一不留神就走了弯路。

如果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极容易浪费大量的时间,情况不好还很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来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新朋友:KO老师,作为一名由摇滚乐手转为制作人的资深音乐人,由他来为大家讲解关于音乐制作的问题再适合不过。


Q:老师是以Abeton Live作为教学,听说这款宿主软件目前非常火,想问一下老师为什么选择教这款宿主呢?对比其他的主流宿主,这款宿主都有哪些优势?

KO:有两个原因,第一、现代流行音乐的源头是从黑人音乐发展过来的,如蓝调爵士等,所以特别重视律动的部分,而Ableton Live对节奏部分的制作非常直观,对制作电子、嘻哈、舞曲类有着天然优势。
第二、Live独特的Session模式是现场演出的神器,所以Live不是普通的daw,而是具备强大现场演出功能的综合软件,学会了这个,无论是在家制作,还是出去演出都能兼顾,不需要不同软件转来转去,非常实用。
Q:很多人觉得学编曲很难,成本很高,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KO:做编曲肯定是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这是从事音乐行业的根基。
但对和声、演奏方面反而只需要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即可,因为软件本身有这丰富的功能来辅助你,像我本人并不会弹键盘,但使用了LIVE里的一些辅助软件,小白也能弹出超出预期的旋律,大家可以参考我的这首《伊斯坦布尔之夜》,里面的SOLO是完全不会键盘的人弹出来的,你信吗?
Q:老师的新课程《编曲快速入门》,主要以Hip-hop、电子这些目前大热的音乐风格为主。学习这类风格,可以提升哪方面的音乐能力呢?面对传统华语流行编曲,又可以具备哪些优势呢?
而西方流行音乐更重视音色、律动以及混音的质量,我们的课程重点在于了解嘻哈、电子类音乐的独特结构(固定套路),对音色的把控,以及提升对律动的驾驭能力。
Q:和老师学习编曲,在音乐基础上需要达到什么水平呢?最后又能达到什么样水平?
KO:基本乐理要掌握,比如音程、节奏、基础和声,一般初中生音乐水平即可。
如果能喜欢上音乐制作,以后制作出初具国际水准的原创作品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的学习对象全部都是国外一线作品。

Q:编曲最需要关心的是什么?
KO:编曲类似交响乐团的指挥,要顾全大局,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风格定位,然后根据定位平衡各个声部的关系,分出主次。
Q:在编曲中,设备是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卧室里做出来的音乐,真的可以比过在千万级录音棚里做出来的音乐吗?
KO:设备还是挺重要的,因为决定了你的音色和后期质量,所以建议大家在自己的预算内尽量选好点的设备。
在卧室当然可以做出受欢迎的音乐,这个属于前期创作,千万录音棚是帮你做后期,你创作出来的音乐如果足够优秀,自然有千万录音棚向你招手。

Q:在音乐行业内做编曲是一种什么体验?如果想要坚持下去,一定要做好哪些事情?
KO:个人认为这行最重要的是保持“玩”的心态,音乐是让人快乐的,而且不像数学有标准答案,自己爽最重要,所以创作的过程也要能娱乐自己,每次玩点不一样的东西,有了乐趣,自然就会坚持玩下去。

正如文章开头的那句话:“记得你第一年用廉价麦克风和吉他写歌的感觉吗?难道那一刻你真的没有创作出一首伟大的歌曲的欲望吗?”
在如今这个年代,音乐制作愈发趋向简易,独立编曲制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与其在未来花大笔的预算去请人编曲、混音,为什么不自己学着动手呢?
做音乐,靠的从来不是金钱堆出来的设备,或是雇多好的团队,买多好的词曲,而是实打实的才华和实力。唯有不断学习,放手去做才是王道。
如果你也想踏上编曲之路,不妨明天晚上来KO老师的直播间,来听一听老师的免费公开课:"BLACK PINK的《Kill This Love》是怎么编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