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版《三国演义》里的“十常侍”为什么只出场了九个?
央视版《三国演义》是中国电视剧历史上经典佳作之一,更是名著改编影视的“天花板”,甚至该剧有些看似的“bug”其实都是在还原小说。比如在第二集“十常侍之乱”中,有人发现这集里的“十常侍”只出场了九个,好像出了错。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十常侍”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宦官组合之一。但具体人选存在争议。按照《后汉书》的记载,“十常侍”为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让、忠及夏惲、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

出于各种原因,《三国演义》里的“十常侍”是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惲、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三国演义》第一回)。人数和人选都与《后汉书》不同。

《三国演义》虽然承认汉末乱世是统治者昏庸无能导致的,但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三国演义》小说依然将黄巾起义称为“贼”。在《三国演义》看来,东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宦官酿祸;四方扰攘(如黄巾、董卓等等)。有意思的是,两者在历史上还真有直接关系。

根据史书记载,宦官在黄巾起义爆发前就与张角有往来,中常侍封谞更是当了张角的内应(而让等实多与张角交通。后中常侍封谞、徐奉事独发觉坐诛)。《三国演义》则在史书记载的基础上将张角的内应封谞列入“十常侍”,让封谞在黄巾起义爆发前夕被东汉朝廷下狱了。

因为封谞在第一回就被下狱治罪了,所以《三国演义》版本“十常侍”在黄巾起义之后就只剩下了九个人。而央视版《三国演义》第二集“十常侍之乱”演的是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的东汉朝廷内斗,“十常侍”也就只出场了九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