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受害人》:请正视人的复杂性
哈喽哈喽,今天是关于不完美受害人这一部剧的一些观点和一些关于这部剧跟朋友产生的讨论的一个总结。
一、关于剧情及人物的看法 首先来讲一下不完美受害人这部剧的第一个单元,也就是赵寻这个案件,我们很明显的在这一个案子里面看到了一些性别上的对立,尤其是在电视剧播出之后网络上的一些评价就很明显的看出来了,关于它发生的一些争议。
在赵寻这个案件当中两个当事人,一是成功这个大老板,二是赵寻这一个职场新人,其实就已经很容易会先入为主的给人一些主观概念了,一个功成名就的大老板提携了一个刚刚入职的管培生作为他的高级助理,很明确的会给人两种猜测:一这个高级助理她有很深的后台,二是她长得很漂亮。无论是哪一种,首先大家都不会在这样的一个事情里面去预设这个初入职场的女性她是因为有很强的个人工作能力才得到这样的提拔。而剧中很明显的给了我们答案,就是因为她很漂亮,成功在看到了这样一个漂亮的刚入职场的年轻的女员工的时候,他把她从管培生提携到了他的高级助理这个位置,并且在之后不断地给她赠送了各种各样的礼物,明确地向她表达,“我是喜欢你的”这一个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首先想问的是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做什么样的应对呢?
我们首先已经很明确了一个有家庭的老板对你做出这样的行为很明显他就是性骚扰,但是面对顶头Boss的性骚扰,作为一个年轻的职场新人你是选择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说我不干了,然后放弃这个你凭自己的实力得到的机会,还是说委婉地表示你的拒绝呢?我觉得说到这里,其实很多人就已经开始在想这样的想法未免太过于天真了,不管你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说你不干了,还是委婉的表示拒绝其实都是不太现实的。
现实的情况,反而大多数时候就是想剧里找寻的反应一样,不敢坦然地接受,也不敢坦然地拒绝。这不仅仅是面对强权时所展现出的怯懦,也是面对社会不公平时一直顽固的倔强。“这个人是决定我是否能继续保有我这份工作的人。”“我明明是凭自己的实力拿到了管培生的offer,为什么要因为老板是个人渣而放弃自己争取来的机会。”换做是你,难道不会有这样的犹疑吗?诚然,她的不坦荡与犹豫不决带来了很多很多后续的问题,尤其是在QJ事实发生之后的案件处理过程中,几次三番地摇摆不定和前言不搭后语,令人看了气愤不已。可这难道就可以完全否定她在这件事里受到的不平等和伤害了吗?
在赵寻的身上,再完美不过的体现了“不完美受害人”这个概念的特质。对于这样的受害者,我们认为他们软弱、不道德、明明有机会拒绝却不明确表示等等,所以有很多人会说她是“又当又立”。但是,无论如何,QJ是既定事实。剧中赵寻在警察询问时明确表示过“没有人能够拒绝像他那样的男人”,但是不管是在日常的相处中,还是在那一晚,她都曾经表露出逃避和挣扎。我们可以说她因为道德薄弱而遭受了后续发生的很多事情,让她陷入痛苦。你可以不同情她,但不可以说她被QJ是活该。更不能说施暴者是无辜的、冤枉的,因为施暴者不仅违反了法律,还坦然地表露了他的毫无道德感。
二、与朋友对此的讨论 在朋友发了对“不完美受害人”这个概念的看法那一个视频之后,她收到了一些比较有争议的评论,并且截了图给我看。
其中有一条明显对立的评论是这样的:
“作为男性,我只能同情,那种真正拒绝,但是被强迫的女性。
而赵寻明显不符合这条件。
因为她不符合大众认知的受害人,却符合认知的受益者。
那到底是以大众认知为准则,还是少部分职场霸凌的女人认知为准则?(还是少部分受到了职场霸凌的女人的认知为准则?)
因为这部剧很多女性也觉得废他们(她们?)三观,因为大部分女性觉得,这部剧也是又当又立。
每次以女性主导的内容,都喜欢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宣传男性的强势,女性的弱势,搞性别对立,这样的剧,很难让人认可
问题是,这部剧是什么?是女性情感剧吗?
他如果打上女性情感剧(的tag),我们其实看都不看。
他这是法律悬疑剧啊,这部剧的内容就不符合法律认定。”
ok,很不好意思,我的职业病导致我喜欢把句子捋清楚了再看。针对这一条评论我和朋友当时衍生出了一系列的讨论。
首先,“因为她不符合大众认知的受害人,却符合认知的受益者”这一句,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认可的。我们对于“受害”和“受益”的界定是怎样的。剧中明确给出的“受害”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被QJ,二是职场性骚扰。我和朋友在聊天的时候讨论的隐性伤害是“面对对方的强势地位不能或不敢做出拒绝”这一情形。而“受益”这一概念,赵寻收到了成功赠送的奢侈品、得到了工作上快速的上位,还有事件后收到的“补偿”协议是公认的“受益”吗?
我想问的是,这两者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是否真的可以完成一个1对1抵消。我受害了就绝对不能在这其中有一点点受益的情形,只要有,我就是活该,就不算受害?
之前有过一个新闻,一个男生给自己喜欢的女生买了奶茶,女生收了,于是被默认为她接受了男生的追求,这就是“性同意的信号”。这曾经被无数人骂翻了天。现在,奶茶被换成了奢侈品,性质就突然不一样了?这两者之间我看到的是,经济地位处于不同阶层的男人利用同样的手段去追求他们欣赏的女性,并且都以为付出了物质没有被拒绝就等同于“我所付出的物质得到了对方的默许”,底层的思维逻辑一样的让人觉得恶心。而区别只是,赵寻在面对一个有家室的男人对她的示好时,表现出了“动心”和“克制”两种情绪的挣扎,她在偷偷试那些奢侈品的时候表现出了那个年龄段的女孩都有一些虚荣心,却终在自己被一点一点削弱了的道德感下依然选择了无声地拒绝(或者说逃避),这恰恰是人会有地复杂性。
这种复杂性体现在男人身上时是多么的容易让人共情啊,所以有那么多人同情成功,甚至开始为他辩护,觉得他无辜。是呢,他不过是一个功成名就之后虽然对不起曾经共同奋斗的妻子但是难免会在面对年轻吸引人的女孩儿动心并勇敢面对自己感情的男人罢了。而赵寻身为一个女孩儿,一个像小白花儿一样却怀着迷药让人忍不住沉沦的女孩儿,怎么能够在“享受”了“君恩雨露”之后居然妄图去维护那点儿可怜的脆弱的所谓的尊严,甚至长出刺来以反击自己的“恩人”的方式给自己洗白呢?
其次,“每次以女性主导的内容,都喜欢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宣传男性的强势,女性的弱势,搞性别对立,这样的剧,很难让人认可”。说得真好,给您鼓鼓掌。之所以能够“宣传男性的强势,女性的弱势,搞性别对立”,是因为直到今天我们的生活之中仍然存在明显的男女占势区别,而我所看到的大多数类似电视剧真正要做的,是鼓励女性在面对不公平时可以勇敢地站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非我们要推翻父权,站到压倒异性的立场上。事实上所谓的“性别对立”和面对异性的“压倒性胜利”在今天,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我在生活中听到过太多关于性别差异的谈论,有人说女性在职场上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够爬上高位,而男性只需要练好酒桌社交就轻轻松松得到了竞职晋升;有人说当下的教育明显表现出女性的升学率比男性高了太多应该限制女孩们的升学人数多给男孩们一些机会不然以后就业现象会“阴盛阳衰”。可是再多的讨论和埋怨,都比不上实实在在地提高人们的认知。无论是“阴盛阳衰”还是“男尊女卑”,都不会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如果有人要在这一点上表否定意见,你思想自由,但别来干涉我。
最后是,“他这是法律悬疑剧啊,这部剧的内容就不符合法律认定。”
我们国家的普法做得确实还不够。我认为普法要做的无非是两点:
1. 正常人知其不可为而不为。 2. 受害人知其所受不为常态而勇于维权。 是否符合法律认定,由法律来判,不由舆论判决。
三、一些总结 拉杂着居然已经写了3000多字的底稿,总之,对于这个社会发生的任何一个现象,我们不应该只着眼于其表象,把某个被摆出来的挂着“不道德”、“不完美”等标签的角色作为靶子去无意义地进行各种谴责或谩骂,更不应该以偏概全地去看待任何一个复杂的人。而是认真去思考一下在这样的现象之后,到底体现出的是这个社会怎样的变迁,人们思想怎样的转变,以及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如何去应对类似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各种各样的评判,但是,当事临己身时,你真的知道如何保持自我了吗?
人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贤者能勿丧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