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讲 脾胃胜衰论-五脏用药
原文
脾胃不足,是火不能生土,而反抗拒,此至而不至,是为不及也。
白术君 人参臣 甘草佐 芍药佐 黄连使 黄芪臣 桑白皮佐
诸风药皆是风能胜湿也,及诸甘温药亦可。
白话
脾胃元气不足,是母虚不能济子即火不能生土的缘故。脾胃不足,脾土不能制约肾水,肾水盛抗拒反侮脾士,这就是长夏湿胜的节气当至而不至,是为不及的病机。
因此用白术为君药,人参为臣药,甘草为佐药共奏益脾胃中元气;肾水挟肝木之势上凌,故用药为佐助以制肝安脾;肺乃脾之子,脾胃虚则所生脏受病,以黄芪益肺气,以桑白皮为泄肺火;阴火独盛,所以用黄连为使以行经泻上凌的阴火,阴火下降,变食(蚀)气的壮气为生气的少火,则脾胃受益而元气资生。
各种风药如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中柴胡、升麻、羌活都是风药中能胜湿的;配合用于参、茂、术、草各种甘温药中,又是补益脾胃的。
原文
心火亢盛,乘于脾胃之位,亦至不至,是为不及也。
黄连君 黄柏臣 生地黄臣 万药佐 石膏佐 知母佐 黄芩佐 甘草佐
白话
心火亢盛,母病及子,故心火恃凌脾土,这也是脾胃湿胜之气当至而不至是为不及的病理反映,用黄连为主药,黄柏、黄芩辅助主药,以泻亢盛的心火,用地黄、芍药滋阴安脾,佐以石膏、知母、甘草以清胃中火邪,脾胃元气自然恢复。
原文
肝木妄行,胸胁痛,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多怒,四肢满闭回,淋渡便难,转筋,腹中急痛,此所不胜乘之也。
羌活佐 防风臣 升麻使 柴胡君 独活佐 芍药臣 甘草臣 白术佐 获苓佐 猪苓泽泻佐 肉桂臣 蒿本 川芎 细辛 蔓荆子 白芷 石膏 黄柏佐 知母 滑石
白话
肝木妄行,横克脾胃之上,就会出现胸胁胀痛,口苦、舌干、寒热往来而喜呕,心烦易怒,四肢部酸胀,小便淋沥不尽,大便燥结不通,腓肠肌痉挛,腹中痉挛疼痛等症,这都是脾所不能而肝木妄行的表现。用柴胡疏肝利胆为主药辅以防风、芍药、肉桂以制肝本妄行,佐以羌治、独治、泽泻、黄柏升清降浊。用升麻以升脾胃的阳气,为扶脾抑肝之法。下列猪苓、知母、滑石、白芷、蔓荆子、细辛、川尊薰木等药,根据出现的其它症状以备加减。
原文
肺金受邪,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也。故咳嗽气短气上,皮毛不能御寒,精神少而渴,情惨惨回而不乐,皆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是体有余而用不足也。
人参君 白术佐 白芍药佐 橘皮臣 青皮 (以破滞气) 甘草 (诸酸之药皆可) 木香佐 槟榔 五味子佐(此三味除客气)
白话
肺金受邪,是由于脾胃虚弱不能滋生肺金,肺虚,加上心火灼肺,肺受火邪的侵袭,所生受病。因此出现咳嗽、气短、上气喘息,皮肤不能抗御风寒,畏风怕冷,精神欠佳,疲乏嗜卧,口渴思饮,面色憔悴忧郁,都是阳气不足,阴火有余,也就是形体有余精神不足的表现,即所谓“形盛气衰”,“脾胃一虚,肺气先绝。”
因此以人参为主,黄芪为辅以补益肺气,佐以白术、橘皮、木香补益脾胃,用桂枝发汗解表,与芍药合用,一收一散,最能调利营卫,桑白皮甘寒以泄肺火,五味子固敛肺阴,桔梗引诸药入肺,青皮疏肝破气。总之,肺气受病皆因脾胃虚弱,土不生金所致,故重在补中益气。
原文
肾水反来侮土,所胜者妄行也。作诞及清涕,唾多,而恶寒者是也。土火复之,及三脉为邪,则足不任身,足下痛,不能践地,骨之无力,喜唾。两丸冷,腹阴阴而痛,妄闻妄见,腰、脊、背胛皆痛。
干姜君 白芷臣 苍术佐 附子佐 附子佐,炮,(少许) 肉桂佐 (去皮,少许) 川乌头臣 茯苓佐 泽泻使 猪苓佐
白话
脾土是肾水的“所胜”,如果脾胃虚弱,肾水反侮所胜的脾胃,就会造成肾水妄行泛溢,恃强凌弱,侵犯脾土,出现流涎不止;侵犯肺脏,出现鼻流清涕,侵犯于肾,出现多唾、多尿、怕冷等症状,是土弱不能制水,水反欺凌于脾土的肾水妄行,真阳衰弱的病理特征。若因肾火偏旺,复乘脾上,煎熬冲、任二脉,脉皆起于下焦,必然损伤肾精,出现肾亏骨痿之证,出现两足骨软无力,不能支撑身躯,脚跟痛不能立地,神疲乏力嗜卧,睾丸冷痛,腹中隐隐作痛,幻听、幻觉、腰脊、背胛部作痛,这是肾阳亏乏不能资助脾土,肾水上泛而反侮脾土的缘故。
所以用干姜为主,白术为辅,以温煦脾阳,以川乌头为辅,以附子(炮制,量少许),肉桂为佐使以温肾壮阳,佐以苍术、获荟、猪荟制水泛逆,泽泻导水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