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水一样吧,朋友:我从父亲李小龙身上获得的智慧、哲思和勇气》读书摘句Ⅰ

如果从未遭遇过任何艰难或棘手的事,第一次碰上时,你会被打倒,无所适从,可能只想蜷缩在地板上。所以,试着以挫折为师,甚至还可以为友。试着倾听它想说的话,听听它想对你、你的能力、你的信念、你有待拓展之处、你真正追求和热爱的东西说些什么,接受它的指引,充分了解自己。我保证,久而久之,你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开阔,也会逐渐感受到强大与自由。
在这场与水相伴的旅途中,我们还会谈到令人充满能量的专注与快乐。我们会探讨如何应对失败和不断变化的环境,如何培养对自己和这场旅途的信心,如何在生活中保持觉知,以及如何专注地实现内心的平静。这项工作激动人心,但到底是项工作,会有差池,会有障碍。不过我们打的是持久战。这是我们毕生的修行。毕竟,人生本就该充实地度过。我们要对生活抱着一种全情投入的态度,要在毕生的修行中寻找对我们有意义、能培养乐观精神的东西。我们可以承认这需要努力,也会遭遇失败,但却有可能从中学习和成长,越变越好。我们会学着以一种既放松又做好了准备的姿态对待人生的修行,成为最好的自己。还有最重要的,记住,我们并不是要成为李小龙。我们是要努力活出完整的自己。
面对对手时,我的思想和情绪难道不应该像这鸟轻轻掠过水面时的倒影吗?正如师父所说,不黏着、不闭塞。因此,要想控制自己,首先得接纳自己,顺应而非违背自身的本性。
活在当下和保持觉知是其中的关键。如果我的心中满是各式各样的负面情绪,心情不好就对别人大发雷霆,那这并不是在主动回应——只是在被动响应。如果我对自身的感受和脑海里的想法没有觉知,那如何才能改掉坏习惯,变得更加幸福和满足呢?要能够观察自己,才能看到需要改善的地方。如果我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就能看清周围环境和自己内心的状况,只有这样,我才能自由地选择要以怎样的方式投入其中。如果看不到自己有选择的余地,主动回应就无从谈起。
完美只存在于生活层出不穷的不完美之中,因为每一个不完美都创造了学习的机会,我可以从中成长并致知于行。接受那些挑战赋予的锻炼机会——锻炼我的包容力、耐性、爱心、自我完善——我将积累自信,最终把经过锻炼增长的能力变成我的第二天性。我们应当把通常意义上的完美,视作一种专心致志的态度,而不是一个人获得的最终成就。这种看法能让我们将生活的不完美视作学习工具和学习机会,促使我们成长进步,而不是一个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
我父亲曾说:“一边是天性,一边是控制。你要将二者和谐地结合起来。”因此,我一直自问,我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不完美的自我,在面对棘手的人和境况时,全然地活在当下,负起责任来——这样我才能为自己和所创造的一切发现新出路。有时我做得不是很成功,但在反思有什么可改进之处时,我收获颇丰。所有的成长和学习,无论是发生于当时还是过后的反思,都来源于全然地活在当下,以及对自己的内在体验与外在经历的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