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幻小说创作微指引

2018-04-13 20:27 作者:执念残生轮回  | 我要投稿


可以放大本图片

钱胜武

(温州市实验中学,浙江温州 325000)

摘 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幻小说的创作,可加深学生对科幻小说的理解。科幻小说,“科学”是基础, “幻想”是核心,“小说”是本质。科幻小说创作的教学指导,应强调“科学”基础,突出“幻想”核心,立足 “小说”本质。 

关键词:科幻小说教学;小说创作;写作指导

《带上她的眼睛》是我国新生代科幻小说作家 刘慈欣写的一篇科幻小说,教育部 2016 年审定的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将其选入,成为其七年级 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科幻小说将科学 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 象天地。全文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悬念伏笔运用 得当,读来令人兴趣盎然,最后的谜底既出人意料 又在情理之中。 这是科幻小说第一次进入初中语文课本。首 次进入初中语文课本的科幻小说,对于初中学生 甚至一线教师,都是陌生且新奇的。教师应抓住 这一教学契机,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之上,加 深对科幻小说的理解,而引导学生进行科幻小说 的创作,是行之有效的一条途径。以下笔者就科 幻小说的写作指导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厘清“科幻小说”的概念 科幻小说,全称“科学幻想小说”,是一种起源 于近代西方的文学体裁,其定义为:在尊重科学结 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非妄想)而创作出的 文艺形式,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 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 如果给学生呈现上述概念,显然会让学生对 原本相对陌生的“科幻小说”变得更加“陌生”,还 有可能冲淡学生的“新奇”感,势必打击他们创作 “科幻小说”的欲望。 所以,笔者以为,教学时教师可对“科幻小说” 这个短语进行拆解,以便于学生理解。“科幻小说” 由三个词构成——“科”“幻”“小说”。“科”是科幻 小说的基础,“幻”是科幻小说的特征,“小说”是 科幻小说的本质。通过这一方式,学生可以快速 认知“科幻小说”的三个要素。 二、强调“科幻小说”的基础 “科幻小说”,“科”是基础。虽然我们知道,科 学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应用科学等三大领 域。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我们不妨采用通俗 易懂的方式。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科学 无处不在,科技渗透于生活,如电脑、手机、网络电 视等的应用。 其次,我们要让学生明确,“科幻小说”中的 “科”应当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医学、数学 等学科知识,涉及电脑、地球、环境、军事等领域。 再次,我们要让学生知晓,科幻小说分两类 ——“硬科幻”和“软科幻”: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写新技术、新 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 幻”;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 会学等倾向的科幻作品称为“软科幻”。 最后,依据学生实际,我们应让其多写“软科 幻”小说,但前提是一定要强调必须以“科学”为基 础,要求有科学性且认真求证,否则就有可能写成 “魔幻”“奇幻”或“玄幻”小说。 三、突出“科幻小说”的核心 人是理性的,同时又是充满好奇的。科幻小 说,让人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探究陌生的全新 世界及其秘密所在。科幻小说的这种魅力源于作 者伟大的想象力。所以在实际的写作指导过程 中,我们 应当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找到一个突破 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针对“幻”这一角度进行切 实可行的指导。 (一)幻在时间 科幻小说的创作可以对时间进行合理的想象 幻化,如时间由无形幻为有形,由定量幻为变量, 由线性幻为非线性等。 时间由无形幻为有形。如科幻小说《时间裂 缝》,利用“虫洞”原理,时间就像一个有形之物, “虫洞”就是时间产生的一个裂缝,人们可以抓住 一个虫洞,将其无限放大,从而进入另一个“时 间”。这样的情形,其实自古就有之,比如我们日 常所说“时间如流水”“时间如白驹过隙”等,只是 在科幻小说中,时间由有形的形态呈现,所展示的 魅力就远远大于我们日常所言之情境了。 时间由定量幻为变量。如科幻作品《盗梦空 间》对时间进行了这样的表述:现实时空中的 15 分钟,到了梦里会放大成 10 小时,而如果你在梦 中做梦,这点时间会拉长成一个星期,当你继续在 第二个梦中沉入更深的梦,这梦境中诞生的一个 星期就变成了 50 年,而如果用这 50 年的时间来再 做一个更深的梦,你在那个谷底徘徊的时间就足 够称得上永生了。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时间”, 由现实中的定量幻化为变量,且在变量中又幻化 为定量,小说中的时间就在定量与变量之间任意 幻化。 时间由线性幻为非线性。如在科幻小说《你 一生的故事》(2016 年改编成电影《降临》)中,时 间是呈环形的、非线性的。小说告诉我们,时间的 线性特点,或许只是人类因为无法回首或展望太 远而被误读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时间是有先 后概念且呈直接形式的。但在科幻小说里,时间 可以任意变换,人们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去到未 来,可以时间并列,也可时间交叉…… (二)幻在空间 科幻小说可对“空间”进行合理的想象幻化, 如相对固定变随时漂移、维度空间任意幻化等。 相对固定幻为随时漂移。如在科幻作品《第五元素》中,汽车可以在空中行驶;在科幻作品《阿凡达》中,山峦可以漂浮在空中……科幻小说通过 这种方式就可以使人从地球的任意地点穿越到能 想象到的宇宙中的任意之所在。在现实世界里, 空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科幻作品中,空间却可以 随时漂移,这点与《西游记》中孙悟空一个筋斗十 万八千里类似。 维度空间任意幻化。如科幻小说《平面国》, 描述了一个名叫平面国的国家,这里的一切都是 平面的,国土是平面的,山川河流是平面的,连人 也是平面的:最贫穷卑微的是等腰三角形,最高贵 的是圆形,最让人害怕的是直线……平面国里的 房屋建造、行走规则、辨认方式以及阶级斗争也都 自成一体、妙趣横生。小说中还呈现了平面国与 零维国、一维国、二维国和三维国的争论。现实 中,我们存在于由“长宽高”构成的三维空间之中, 但通过想象,一个空间可变成存在于并列时间点 上的不同空间。这个空间,可以重叠,可以变长变 宽变高,也可以变短变窄变矮…… (三)幻在人物 科幻小说可以对“人物”进行合理的想象幻 化,如肉体与灵魂的脱离重组、其他形体与人形的 组合、金属与生命的组合等。 肉体与灵魂的脱离重组。如在科幻作品《惊异大奇航》中,主人公把自己缩小后,驾驶着一座 被缩小成水滴的实验舱。又如《机器替身》,展现 的是:只要你的大脑还活着,你的机器替身就可以不断地更换、更新,它可以让你永远以年轻、美丽、 光鲜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其他形体与人形的组合。如:人与狼的组合, 产生了狼人;人与“不死”的组合,产生了吸血鬼; 人与树的组合,产生了树人;人与飞鸟的组合,产 生了精灵…… 金属与生命的组合。在科幻作品《变形金刚》 中,汽车人就是一种金属生命体,金属与生命的组 合产生了汽车人;在科幻小说《魔种》中,金属球里 诞生出的婴儿,发出的却是机器的声音,完成了由 金属到人类的转变…… 四、立足“科幻小说”的本质 科幻小说的内核依旧还是小说,所以构成小 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还是不可缺少 的。在科幻小说中,“人物”可以与现实中无异,也 可以通过“幻”的方式形成,而“环境”则必须具备 “科学”“幻想”两大元素。弄清两大要素之后,科 幻小说的创作应把着力点关注到“情节”上,并更 加注重悬念和主题。 (一)悬念 悬念的设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方法一,故弄玄虚,即利用人的好奇心理,让 读者甚至书中人物一起寻找答案。如科幻小说 《一个末世的故事》设置了“人们消失”的悬念以吸 引读者。 方法二,展露“未知”,即作者描写这“未知”似 “已知”一般,让读者尽情融入这未知之中,但最后 读者却依旧不知这“未知”。如科幻小说《三体》, 作者将这个“未知世界”描述得淋漓尽致,近乎达 到“已知”境界,但又产生了“三体世界到底为什么 会这个样子”的疑惑。 方法三,用“已知的已知”呈现,不仅考虑“悬 念”是什么,而且思考“悬念会怎么样”。如在科幻 小说《去死的漫漫旅途》中,主角是什么,他们要做 什么,告诉你了,你仿佛成了洞悉一切真相的人, 但当你知晓这“已知”之后,你更想知道的是:他们 会怎么样? (二)主题 虽然目前科技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但 初中生一般仅限于了解、使用,显然不适合写“硬 科幻”小说。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思考“软科 幻”小说的人文关怀主题。 科幻作品《阿凡达》,思考的是人类生存方式 的转变。文章讲述的是在未来世界,人类为取得 另一星球“潘多拉”的资源,开启了阿凡达计划。 受伤后以轮椅代步的前海军陆战队员杰克接受政 府招募,穿越无数光年,来到美丽的“潘多拉”星球 化身“阿凡达”后行走自如。片尾纳美人与人类混 战,在即将战败时林中猛兽倾巢而出,帮助纳美人 战胜了人类。 科幻小说《火星公主》(2012 年改编成电影《异 星战场》),主题是呼唤爱与和平,思考的是生命的 存在只有在爱的土地上才能达成。文章讲述美国 内战时期,饱受创伤的前军官约翰·卡特无意间穿 越到了火星。由于引力不同,约翰成为力大无穷、 弹跳如飞的“超人”,也因此卷入当地几大族群的 冲突。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借鉴优秀的科幻小说, 在创作中融入对科学本身的反思、对人类发展的 反思。 综上所述,科幻小说是立足现实对过去与未 来进行思考的作品。初中学生适当进行科幻小说 的写作是大有裨益的,这正如著名文学批评家、美 国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所说:对于年轻的学生来 讲,所谓的历史不是只往后看,历史永远是投射 的,它还往前看。科幻小说,正是满足了这一点。

科幻小说创作微指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