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者”正式开篇

引言:“零跑者”是一个回答网友问题的窗口,我试图以我对科技产业肤浅的认识去解读深度问题。写这些问答,我并不是以所谓的观察者、行业专家的身份来与你们对话,说实话,在科技行业,我也只是一个小学生,所以跟大家一样,我只是一个“零跑者”。好在天天都有“老师们”讲课,我平时花的时间更多一些,如有谬误,请大家直接开喷,不过请大家告诉我“死因”!
先回答@善良的吉安-- 对英特尔产品路线图和代工思路的提问

英特尔今年下半年就会推出Intel 4(7nm)制程(这个取名是为了与代工量最大的芯片厂做等效换算),相对Alder Lake的Intel 7(10nm)制程,这一代芯片密度提升了2倍(有人说应该用HD库来换算,但英特尔实际上是没有采用HD库的,所以直接比是牛头不对马嘴。我觉得不管是HP库换算基准不同,还是其他库来标注,都不影响Intel 4的明显提升),在工艺流程上,HP库的芯片密度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参数,它代表芯片的实实在在的性能潜力。

紧接着是Intel 3,它将是最后一代Fin FET,下一代就是Intel 20A的Ribbon FET,据说是2024年推出。从这一代起,英特尔在先进制程上将改变节奏,数据中心芯片至强将比酷睿率先使用先进制程。此举是反击AMD对数据中心市场的侵袭。

Ribbon FET是一个类似于GAA FET(三星正在研发的方向)的先进芯片构架。它拥有更多纳米带和更多驱动电流。更重要的是,它引入了背面电源传输方案PowerVia,将电源线和信号线分开,能打造更强大的供电方案。由此可以预期,它比同制程工艺的Fin FET性能更强,更省电。
但是,但是,但是,这只是理论上!芯片更好的能效表现建立在巨大产能上,所以芯片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设计出来的。当初高通把骁龙 888、骁龙 8 Gen 1两代拿给拥有GAA FET工艺的三星代工,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拉跨到被MTK压着打。是高通对三星代工没有预期吗?
不不不,反而高通对此看得相当明白,这纯粹就是一个省成本的选择,但是高通有足够技术底蕴扳回局势,躺平两年并不算啥。

再来看英特尔的IDM 2.0,它同时兼容传统IDM(自产自销)和Foundry(代工)模式,最新的消息是英特尔已经开放Intel 18A的关键技术代工,就是刚才说的Ribbon FET和PowerVia,而且向所有ARM构架提供代工。
从构架上来看,英特尔的x86构架与ARM构架存在相当大的竞争关系。比如ARM构架一直觊觎数据中心市场,但苦于没有相应的软件基础和第三方支持,所以英特尔向更大领域提供代工,是有相当风险的。但是,此举也能带来更好的好处,就通过代工订单来获得更多“练手”的机会,加速其先进制工艺的成熟。
英特尔这次把超前的核心技术拿出来代工,是有相当有诚意的。毕竟Intel 18A要2025年才会率先应用在数据中心处理器上,消费级处理器甚至还要晚一年。但是,英特尔拿出诚意其实还远远不够。在它开放代工后,这个市场更加激烈,反而是高通、英伟达等厂商会获得更大的议价权。所以英特尔还需要提供稳定的产能和良率,这些都需要通过英特尔接下来几代芯片拿出实实在在的表现,接下来几年,我们能难再看到牙膏厂挤牙膏了,但挤牙膏的人还会继续存在,比如苹果,比如高通。
再跟 @一个落入凡间的精灵 有一些讨论: M芯片在效率上还是有优势,创新对于任何成熟产品的大公司都是挑战,不觉得intel前途比苹果有优势,每家都有难念的经。各大厂家都想让最擅长上的那块板更长,能把短板补齐当然更好,都是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英特尔面临的的阵痛比苹果更大。在短短4年(Intel 18A酷睿发布),应该说是3年(Intel 18A至强发布),甚至是2年(Intel 20A上市)必须要完成落后制程向领先制程飞跃。
从Intel 3的7nm+跃升至Intel 20A的2nm,不是光引入深孔径的Euv就能达到的,还有很多工艺上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可以看到英特尔现在就已经宣布开放先进制程的核心技术,而且很多都是向Arm构架的竞争对手开放的,就是要在先进制程产线上换得更多的“练手”机会,摊薄成本。
说白一点,苹果就是一个消费电子终端厂商,在生态成熟后,反而没有产业链上端这么多烦恼。M芯片针对原生Apps的高效率大家都能看到,苹果选择做M芯片并没有错,补齐它在Mac、iPad上的硬件短板。苹果放弃英特尔芯片问题出在英特尔本身,这是帕特·基辛格自己也承认的,而且他也说了,英特尔也希望拉回苹果这样的优质客户。
所以苹果重新选择英特尔代工并不是什么可笑的事,英特尔的先进制程成熟、产能、良率和成本都走上正向循环后,苹果选择英特尔代工只是一个商业选择,无关粉丝们心中的尊严问题。

苹果最大的烦恼其实是找不到下一个乔布斯,你们发现没有,现在给苹果带来最大收益的还是乔布斯那一套底层产品逻辑,而这个时代还是在围绕消费终端在转吗?其实不是,GPT给人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建立了一个全球范围的高关联度数据池,其模型正是通过训练中找出关联性来实现的。

GPT给行业最大的改变在于它在现有硬件基本上开启了一个AI可以落地的方式,而不需要等到神经拟态计算成熟后,它的训练模型是基于GPU的,那么苹果就要自己做GPU产品?这方面,苹果可不比英特尔有优势,当然,最大的话语权还是在NV手里。
目前,我还没看到苹果有任何产品体系跟GPT类的产品做链接,下半年发布最重头的VR产品不过是在炒两年前元宇宙的冷饭,苹果真的跟这个世界上最前端、改变行业格局的创新有些脱节了。我喜欢@一个落入凡间的精灵 说的“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我们可以看到,英特尔是在算力道路上努力前进着,但苹果,是在前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