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悖论——由电影 CENSOR(2021)想到的
我曾在讲课时用过一部英剧的素材片段——一位女警在分析所谓“危险性”时,以游泳池为例讲了一段话,这段话包含了这样一个悖论:
1、“对小孩子而言,游得越多越安全”——通过不断练习,能更加熟悉水性、锻炼技术和体力,从而避免在游泳时发生意外。
这个观点所针对的是,认为“水”(*以下加引号的“水”均指水池、泳池、河流等可游泳的场所)是危险的,进而让小孩子与之隔绝。可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落水的意外,溺亡的概率就会非常高。因此,因噎废食地让小孩子远离“水”不是明智的选择。
——在这部英剧中,角色只谈及这一点就打住了。但关于游泳、游泳池的风险概率问题讨论并不止于此。
2、中国有句老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这提示出,围绕“游泳”的风险问题是复杂的。
因为掌握游泳技能的人,接触“水”的概率要远高于没有掌握此技能的人。进而,因游泳而发生意外的概率也自然会高出很多。(但复杂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孰为因果的问题)
我才疏学浅,简单地将这个讨论中包含的概率背反现象称为“泳池悖论”,我估计在某个学科,应该有更专业的、更系统的、更科学的理论。
这里,我只是作为一个门外汉,简单提炼出一个点,结合一部电影来谈一个问题。

电影《CENSOR》,从标题即知,讲的是与审核有关的故事。影片的女主是一位电影审查员,平时的工作内容就是对送审的电影进行审核。
影片虽然对CENSOR有涉及,也明显提出了一些简单问题,但故事主干其实和审核没有直接关系。
女主在审核过程中,意外发现一部影片和自己失踪(官方推定死亡)多年的姐妹有关,于是开始追踪,直至最后。。。。。
这个故事本体的模式让我想起很多很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讲述一个恐怖片爱好者“不知不觉”间被诱导“进入”了恐怖片,自己由观众变成了影片中的受害人。。。进而最终展示给观众一个可怕的循环。。。
这种“由外部进入内部”,原本看马戏表演的观众后来发现“小丑竟然是我自己”的故事模式,现在来讲,已经不新鲜了。但假如设计得好,还是会使观众获得不错的观影体验。
OK,这个故事本身留给有兴趣的朋友自己观看、体验。这里我只选一个影片焦点之外的一个问题,结合最开始谈到的“泳池悖论”来说一说感想。
首先,我把问题的讨论范围限定一下:仅针对含有爆栗雪星内容的影片CENSOR加以讨论。
其次,由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所有出于保护这一群体目的的分级分类和年龄限制都是合理的。
因此,这里我只讨论18周岁以上观众所看的、含有爆栗雪星内容的影片censor问题。
1、“游得越多越安全”与“恐怖片看得越多越不恐怖”
我想,看了这个小标题,读者就已经明白我想表达什么了。
电影CENSOR往往宣称,那些含有爆栗雪星内容的画面会对观众形成强烈刺激,以至于对观众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含有这类内容的电影进行限制或者封禁。
但这个说法其实很经不住分析——就像很多“宣称”一样。
观众对感官的刺激会有一个疲劳曲线的,实际状况如图所示:

这也就是很简单的“恐怖片看得越多越不恐怖”的道理。这点的本质就是泳池悖论的第一点。
2、“淹死的都是会水的”与“晕血的和胆小的人不会去看《德州电锯杀人狂》”
我相信心理承受力较低的人、有特殊身体和心理状况的人,都有“自知”——这里我们讨论的是成年人的情况。
那么,在这种假设前提下,就像一个完全不能吃辣的人,明明有多种选择,却偏偏跑到美食街里的重庆火锅店吃超辣火锅,这个概率虽然不能说为0,但也应该是很低才对。
所以,censor不必为18+观众担心,而只需要要求影片在开头以及宣传和外包装上有明确提示和警示信息即可。完全不必以保护观众为由搞One-Cut。
3、其他一些经不住分析的点
(1)披露
眼下的信息时代,电影拍摄和制作的方法、流程、技术等等各个环节,早就不是什么行业秘密了,而是公众能够轻易获知的信息。尤其是对于喜欢看电影的人群更是如此。
因此,电影中的道具、化妆以及特效,对于这些熟悉影片制作的人而言,预期效果往往大打折扣,甚至会有反效果。
比如我昨天简单看了一部《生化危机》的2021年新作,非常失望,片中那些僵尸只让我觉得中二和好笑。
所以,表面化的爆栗雪星内容到底对受众能有多大的“刺激”是需要以时代为背景进行重新评估的。进而,建基于这种“刺激”之上的CENSOR,也应当有所发展,才能变得更加合理。
(2)模仿
这其实是一个老话题了,因为平底锅爆栗,能不能完全风进喜羊羊系列呢?猫和老鼠以及迪斯尼的很多动画里都有木仓支以及爆栗的画面,那是不是也要全部风沙呢?有小孩子模仿武侠剧的轻功,从高楼坠落,是否所有武侠小说以及武侠剧都要风进呢?以此类推,所有包含犯罪、爆栗等负面因素的新闻是不是也就不能再报导了呢——因为存在被观众模仿的可能。。。。
这里的核心问题就是——CENSOR究竟应当在哪里止步?
当然,最后作为结论,必须要说,OO并不蠢,谁都知道上述道理,因此,当下社会中存在的CENSOR,重点早已不是是否含有某某因素的问题了,而是演变为一种《宣 示》。。。以下不能再说。就此打住。
*写于 20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