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要开50辆宾利堵占车位的“宾利姐”,和开老头车的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你更喜欢哪种社

2022-06-13 10:14 作者:留德华叫兽  | 我要投稿

01

上了热搜的“宾利姐”

看到要开50辆宾利堵占车位的”宾利姐“的热搜新闻内心不禁唏嘘了一下,这和当年”我爸是李刚“的新闻如出一辙。在遇到矛盾时,人们的第一反应不是通过法律解决,而是通过彰显自己的财富和权力,达到一种威慑的作用,告诉别人:我有钱和有权你竟然敢惹我?看我怎么收拾你?可这明明是2022年了,不是说好的法制社会吗?而且物质水平已经大大提高,甚至有1亿多人的消费水平能达到欧美水平,可好像整个社会只是物质水平提高罢了,其它的一切都没变,甚至人性的恶更加凸显。

记得在德国时,有次去当展会翻译,当时和中国老板聊天,他说他最看不起穷人,捞女都知道要努力,去捞钱,而穷人却不知道去努力赚钱。当时听了他的话,内心受到特别大的冲击,好像通过他的想法,我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说中国是“笑贫不笑娼“的社会,可这种价值观是如此的畸形,这是在告诉所有人:钱是一切中的一切,不管你干什么,捞到钱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手段,那都无所谓?


02

人分三流九等和人人平等的社会

最开始回国时,特别不习惯的是中国社会的等级感,不管是在公司工作还是和这个社会其他人打交道,时刻都在告诉你,你应该清楚自己的定位,知道别人属于哪个等级,对待不同等级的人,你要知道怎么说话。我记得刚从德国博士毕业的朋友,去中国高校入职以后,抱怨着说:诶,在高校和其他老师打交道太难了,尤其是对于资历高的老师,他们总是无形透露着:我都在学校这么多年了,我的话你们怎么敢不听?你们怎么敢不尊重我?根本就无法沟通。

对于他的抱怨,我好像特别能够理解,因为在德国,教授总是鼓励大家去思考、去表达和去批判,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听话“的人,因为你一旦”听话“,就做不出任何有创造性的事情。而在德国公司,都是鼓励沟通和表达的文化。我记得第一次在德国小公司当兼职工时,看到德国同事和老板沟通时,会很自如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觉得老板是更高级的一种存在。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中,我慢慢的学会了表达自己,也学会了替自己维权,那个社会潜移默化的告诉我,不管是工作还是私人生活的问题,法律永远都在你背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03

开着老头车的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

那次和在德国马普所读博后的校友聊天,他说在德国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有同事获得了诺贝尔奖,却一点变化也没有,获奖之前是开着老头车上班,获奖之后也还是开着老头车。在外人看来他获得了如此高的荣誉,可他却完全不会通过任何外在的变化去彰显这种荣誉。他说这点真让他特别感动。而在德国待了那么久,好像能够理解德国人这种对外在淡然处之的态度。因为走在大街上看到的衣服都是黑白灰,绝大部分人都是素面朝天,每次都会感觉自己生活在朴素的大农村。而回国以后看到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随处可见的外在美,大家都在追求用精致的外表和名牌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就好像告诉别人:你来看我,我多光鲜亮丽。可我却看到的是光鲜亮丽背后的空虚感。


04

一切向钱看的社会

回国之前,我以为对于这种“一切向钱看“的社会能够抱有特别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毕竟父母年轻时经历过极度的贫穷,而我们这一代人物质比他们富足了很多,但整个社会却还是一切向钱看,一切向奢侈品看。只要有了钱和权,人生就赢了,就走向了顶峰,就可以遇到矛盾,向大家说:”我是XX国企书记的妻子,我要开50辆宾利堵占车位“。可这种社会是健康的吗?法制什么时候能够深入人心?这一刻,我好怀念那个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追求个人内心价值实现,法制深入人心的德国社会。


硕博、科研交流群

关注公众号


要开50辆宾利堵占车位的“宾利姐”,和开老头车的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你更喜欢哪种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