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极大的公摊面积要取消了?合肥开始试点,商品房销售按套内计价!
地产界的科技与狠活

国内的公摊面积要没了?还有这好事?
原来,据媒体报道,安徽合肥市于7月28日宣布,将在市区试点房地产行业改革,包括要求现房销售、城中村改造公益化等措施。其中,为避免公摊面积比例过大,将积极探索商品房销售按套内面积计价。
对此项举措,业内人士分析,并不会导致房屋总价上涨,因为加入或取消公摊面积只是计价方式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此举有利于预防所购房屋实际面积缩水的情况,让购房者更清楚自己的钱花在何处。
饭Sir认为,如果合肥的这种做法能够推广,中国人买房从此以后将告别不明不白、居住面积缩水的公摊制度!

公摊是指在多户人家、大型商业场所等建筑物中,除了各户人家单独使用的部分外,共同使用的部分所占的面积。包括楼梯、电梯间、走廊、储藏室、门卫室、公共花园、停车场等。
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中国香港地区,是因为当时很多香港老百姓买不起独栋的房屋,甚至也买不起整层的楼房,香港房地产商就将一层楼分割成单间售卖,多出来的公共设施就由大家共同所有,共同分摊所需费用。后面,这种制度就逐渐固定下来,并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炒楼花、期房等香港特色做法,一起传入内地。
简单来说,我们买房都是算建筑面积,也就是套内加公摊面积。套内面积是你房内实际面积加墙厚度面积加阳台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面积,自己在家拿尺子也能量出来,钱花得明明白白。
而如果你们小区电梯和公共设施这样的公共空间以及走廊、过道等越多,那么公摊面积也就越大。所以,也就普遍出现了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套内面积只有70平方米的现象,因为还有30平方米被开发商算作过道、走廊、设备间和电梯面积了。
可这30平方米到底准不准,老百姓就不太清楚了,因为分散在门外,大家也不好去测量。尤其是被物业使用的设备间、地下室,老百姓根本进不去!结果,开发商说公摊是多少,你就得按这个面积交钱。由于现在房价昂贵,这几十个平方米的公摊下来,可就是老百姓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血汗啊!

极端情况下,一些公寓楼、商住两用房还出现了公摊面积比套内面积还大的坏事,例如买90平方米公寓,实际套内只有40多平方米,客厅和卧室都特别小,自己住起来很不舒服。而自家门口的过道有几米宽,特别浪费面积,自己出入根本不需要如此大的地方,开发商还说这是为了大堂更宽敞、品质更高云云。而相关法规没有对公摊面积作出限制,让开发商有了极大的操作空间,更是让消费者无奈,堪称房地产界的“科技与狠活”。
所以,天下可谓是苦公摊久矣!近年来,很多民众都在呼吁取消公摊面积,要求开发商直接按套内面积卖房,哪怕买房单价提高了,也花的明白。何况,建筑面积大一些,自己居住起来不就更方便了吗?至于取消公摊面积后,建筑公共设施该如何维护的问题,饭Sir认为就是把这笔钱加在套内面积上,哪怕让房价贵一些(实际也未必贵),也比被人不明不白的套路了,然后骗走自己的血汗钱要强。
而且,放眼全世界,国外普遍都是按套内面积卖房,没有公摊面积,他们的小区就没人维护或者维护不好吗?而且,公摊面积的起源地-中国香港也在10年前废除了公摊,要求一律按套内面积售房,我们内地作为学生,是不是应该选择跟进呢?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你家住房也有公摊吗?你们认为这个制度合理吗?要不要废除公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