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史宁 字永和

史宁 字永和

史宁(?—563),字永和,建康表氏人。曾祖父史豫,为沮渠氏担任临松令。父亲史遵,最初担任征虏府铠曹参军,后授楼烦郡守。史宁少年时立下战功,授别将。升任直阁将军、都督,宿卫皇宫。随即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衔。贺拔胜担任荆州刺史时,史宁以原来官职任贺拔胜的军司,率领步兵、骑兵一千人,跟随贺拔胜赴任。当时荆蛮动乱,通向三亚鸟的道路被截断,史宁担任先锋,扫平道路。他趁机安抚蛮族部众,使他们迅速归附,并租来一千五百匹马供应军队。不久,授南郢州刺史。
贺拔胜任大行台时,上表举荐史宁为大都督。他率领步兵、骑兵一万人进攻梁国的下氵差戍,将其攻占,封武平县伯,食邑五百户。又攻占梁国的齐兴镇等九座城池,掳获百姓二万户而归。还没有来得及论功,魏孝武帝已经西迁,东魏派侯景率军侵犯荆州,史宁随贺拔胜投奔梁国。
梁武帝把史宁领到香磴前,对他说:“看你的风度仪表,终会富贵,我一定让你衣锦还乡。”史宁答道:“微臣世代承蒙魏国大恩,位至将军,天下动乱,我朝覆亡,我不能向逆贼称臣,幸而能在这里休息。倘若能公开下诏,则微臣实感无限欣慰。”说着泪流满面,梁武帝也为之感动。在梁国二年,史宁向朱异,说明情谊相合,委婉提出思归之意,言词文雅周到。朱异也为之叹息伤感。不久,梁主果然允许贺拔胜等人回国。
大统二年(536),史宁从梁国返回京师,晋封侯爵,食邑增加三百户。又过了很久,升任车骑将军、代理泾州事务。当时,贼帅莫折后炽抢劫居民,史宁率领州兵,与代理原州刺史李贤将其打败。转任通直散骑常侍、东义州刺史。东魏也任命胡梨苟为东义州刺史。史宁刚刚入据州城,胡梨苟也赶到,史宁迎击,击败胡梨苟,斩其洛安郡守冯善道。州境靠近边界,百姓流散迁移,史宁用心安抚,百姓都回来恢复生业。
十二年,转任凉州刺史。史宁尚未到任,前任刺史宇文仲和据州叛乱。诏命独孤信率军与史宁讨伐,史宁先到凉州,说明利害,城中官民都相继归附。宇文仲和仍据城固守,不久也被攻克。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凉西凉二州诸军事、散骑常侍、凉州刺史等衔。十五年,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衔,晋封公爵。废帝元年(552),又授凉、甘、瓜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孝闵帝登基,授小司徒,出任荆、襄、淅、郢等五十二州及江陵镇防诸军事、荆州刺史。
史宁有见识,善谋划,熟悉用兵的权谋,临敌指挥,都一如他预先的谋略,在当时名望很高。在荆州任职时,奢侈放纵,贪婪昏昧,不整治法令制度。有一次外出,有人控诉州佐枉法,史宁就把此人交给那个州佐治罪。从此,有事者不敢再说话,史宁名望大损。保定三年(563),他在荆州去世。谥号为“烈”。
统帅 A-
(史宁平荆蛮,执獠甘,击突厥,破吐浑,每战必克。周文以所服冠履衣被及弓箭甲等赐宁,谓其使人曰:“为我谢凉州,孤解衣以衣公,推心以委公,善始令终,无损功名也。”)
武力 B-
(史宁少以军功,宿卫禁中。突厥木汗可汗尝握宁手,叹其勇决,并遗所乘良马,令宁于帐前乘之,木汗亲自步送。)
军谋 A
(史宁谙兵权,临敌指撝,皆如其策,甚得当时之誉。时突厥木汗可汗假道凉州,将袭吐浑,宁率骑随之。军至番禾,吐浑已觉,奔于南山。宁谓木汗曰
:“树敦、贺真二城,是吐浑巢穴。今若拔其本根,余种自然离散,此上策也
。”木汗从之,即分为两军。浑娑周国王率众逆战,宁击斩之。逾山履险,遂至树敦,大破之。宁还军于青海,与木汗会。突厥以宁所图必破,皆畏惮之,
咸曰:“此中国神智人也”。)
智略 B+
(史宁有识画,属魏孝武西迁,宁随贺拔胜奔梁。在梁二年,胜乃与宁密图归计。宁曰
:“朱异既为梁主所信任,请往见之 。”胜然其言。宁乃见异,申以投分之言,微托思归之意,辞气雅至。异亦嗟挹,谓宁曰
:“桑梓之思,其可忘怀?当为奏闻,必望遂所请耳 。”未几,梁主果许胜等归。)
内政 B-
(史宁为东义州刺史,邻接疆埸,百姓流移,宁留心抚慰,咸来复业。及在凉州,戎夷服其威惠,迁镇之后,边民并思慕之。晚年迁荆州,颇自奢纵贪浊,不修法度。尝出,有人诉州佐曲法,宁还付被讼者治之。自是有事者不复敢言,声名大损于西州。)
魅力 B
(史宁以将帅之才,受内外之宠。总戎薄伐,着克敌之功;布政莅民,垂称职之誉。然史在末年,货财亏其雅志。传曰“终之实难 ”,其斯之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