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到底有何资本,引得拜登支持成为“第六常”?两点原因
据5月23日环球网报道,美总统拜登在在访问日本时透露了一个重磅消息,称美国支持日本成为“第六常”,但是要等联合国内部改革成功以后,才可以具体实行。这项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就登上各国的新闻头条,可以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拜登透露出这一关键信息时我们要注意两个点,首先就是近年来想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的国家包括德国、巴西、印度等。但拜登却第一个支持了日本,并没有选择印度或者澳大利亚等国家。其次就是拜登提出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时间是在俄乌冲突激战正酣和美国提出印太经济框架的关键性时期,基于这两点分析,我们就能看到美国背后的想法。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点,早在几十年前,日本、印度、巴西、德国等国家就希望入常,但受限于当时的一票否决制度,使得这些国家入常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俄乌战争爆发后,联合国收到了小国列支敦士登的一项关于削弱“一票否决权”的提案,这表示五常的权力或将大大削弱,而联合国也在美国的支持下通过了这一提案,这也使得其他国家入常成为可能。
但我们要注意到的是,美国可以说是在联合国的力量十分巨大,据说列支敦士登关于削弱常任理事国提案就是美国主导的,而受美国影响力制约,美国几乎是掌握着联合国一半左右的选票。
可以说,当初在有一票否决权的时候,美国还不敢拉着一帮小兄弟肆意妄为,而当这一限制化为乌有的时候,美国几乎是掌握了联合国的“绝对多数”,可以依靠这样强大的影响力做任何事情。
那么联合国自然就变得上美国的后院一样,成了给人送人情的工具,美国第一个要送的就是日本,实际上日本确实是美国的重要盟友,一旦失去日本的支持,可以说美国的霸权可能直接就得退出太平洋。
日本扼守太平洋门户,一切外部势力想要进入太平洋首先要过日本那关,美国对日本也极为重视,不仅在本土驻守了近5万军队,还控制着两大港口横须贺和佐世保,这两个极为优良的深水港是美国第七舰队的支点,依靠这两个军港几乎可以控制整个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水道。
这样一来日本就成了极其重要的盟友,起到给美国看大门的一个角色,同样有这个地位的还有印度,印度也渴望入常,但美国并不能完全的控制印度,印度仍然大量的进口俄罗斯的石油和军事武器,美国只能拉拢而不能信任,一旦某天印度翻脸,美国也是毫无办法。
但日本就不一样,日本和美国的关系极其密切,日本每年要从美国和墨西哥进口大量的粮食,此外对美国的能源也十分依赖,这些条件是使得美国给日本控制得很完全,日本几乎无法摆脱美国,美国也放心的让日本去发展,纵观其他的国家,德国、巴西等,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这只是美国拉拢日本的一个小伎俩,而美国为什么选择在提出印太框架时拉拢日本呢?主要是因为亚洲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客观的地步,不论是人口基数还是经济总量都很高,未来的发展潜力很大,甚至有超越欧盟的趋势,因此美国也是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东盟地区。
美国由此提出了一个印太经济框架,企图拉拢整个南亚和东南亚还有东亚,这样便可以更好的行使美国的霸权,但日本对这个框架并不感兴趣,首先就是因为日本产品的本身的竞争力就很大,不需要依靠其他的框架,在合作上,日本也基本上完成了产业转移,通过对越南和印度的单项投资就可以满足国内企业的发展。
加入这个所谓的框架可以说是画蛇添足,不加入也无妨,加入反而多了一些条条框框,而且当初日本曾吃过美国的大亏,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曾和美国签订了《广场协议》,签完协议日元迅速升值,然后就是泡沫经济灾难,这一下打的日本站不起来,经济几乎停滞。
有先例在,日本也不敢贸然再和美国签订什么协议了。这次为了拉拢日本,也为了显示美国的慷慨,直接宣布后面可以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但前提是要等到联合国改革结束,实际上就是要日本继续支持美国,这一提案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一旦日本成为“第六常”,那么国际地位将大大提升,作为常任理事国的日本,对外对内都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当初由于二战失败,日本被强加上军备限制的枷锁,还将和平写进了宪法里,使得日本一蹶不振,一旦成为了常任理事国,这些都可以慢慢消除。
如果日首相岸田文雄能够在任期内带领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那么他毫无疑问将在国内拥有巨大的威望,后期再在国内搞各种各样的改革或者说是废除宪法,都将十分顺利,毕竟谁能反对带领日本入常的“优秀首相”呢。
总得来说,联合国不是美国的后花园,拿联合国送日本人情是很不地道的,只能说是日本和美国两厢情愿的双簧。
【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