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洛阳游 现场办公的先河

2022-11-03 00:20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本篇为深度洛阳游的第187篇。

洛水,出洛宁峡谷,入宜阳平川,徐徐向洛阳前行。在宜阳县西北3公里处香鹿山下,一条小溪从山上淙淙而下,汇入洛水……这条小溪,名曰甘棠河。在洛水与甘棠河交汇处北岸不足2000米的甘棠河畔有一个村庄,古名甘棠寨。甘棠河从甘棠村中流过,两岸绿树成荫,青山秀水,是个宜居的好地方。

甘棠村的得名,和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召伯密不可分。据《史记》记载,召伯姬姓,名奭(音shì),是周文王的第五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召伯也称召公、姓姬名奭,召伯一生经历文、武、成、康四代。他食邑于召邑(今陕西省东岐山西南),故又称召公、召伯。召伯帮助武王平定天下后,被封于燕,但他并没有到封国去,而是让长子就封,自己留在周王室辅助国君。他的侄子周成王继位时年纪很小,他担任太保。

《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于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召伯到各县乡调研,就在田间地头处理民间事务。留下“甘棠遗爱”的传说。

话说当年,夏日炎炎,西周大政治家文王庶子召伯巡行来到现在的洛阳宜阳甘棠村,召公发现在一棵甘棠树树冠如伞的树下有许多乡民在此乘凉,于是停车,与百姓攀谈起来。这一攀谈发现了一个问题。百姓说笑间出现了一个问题,有一富户的恶奴为主子抢亲,女子为此不敢回家,四处躲藏。召伯听后大怒,命令当地的官吏公正审判,官吏审判后杖击了无法无天为非作歹的富家子弟。召伯为了根治这个顽疾,就制定了民间婚姻嫁娶的制度。于是,纳采、问名、纳吉、纳证、请期、迎亲等婚姻“六礼”出现了。这就是此后民间婚俗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开始。

召公为了更详细地更彻底地了解百姓的现状,就到乡村田间地头处理民间事务。有人向他诉讼,召公当即判断处理。而且,公平断案,不偏不倚,上至官员下至百姓,无不折服。召公由此开创了现场办公的先河。

后来,人们就编歌谣赞颂、怀念召伯。这棵甘棠树就成了召伯的化身。《诗经》中:“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bá)。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百姓还立碑纪念。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宜阳知县郭朝鼎立有“召伯听政处碑”。碑高2.2米,宽0.7米,正面中间竖刻河南府尹张汉题写的“召伯听政处”5个大字的碑。这通碑目前矗立在甘棠村广场中间。






深度洛阳游 现场办公的先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