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已死,PaaS当立,最终归于数字化生态!
前言
最近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SaaS、PaaS、IaaS了,究其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客户主动来问公司有没有类似产品可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本质推动力是数字化浪潮利益驱动下开始倒逼用户开始主动寻找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数字化产品。
但是大多数用户采购相关产品后发现根本没法满足自己的需求、解决问题,或者是表面上解决了自己问题、满足了自己需求,但是怎么用起来都不爽,从数据上看或许提高了公司效率,但是公司气氛和气氛背后组织战斗力却变得糟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产品买错了!
现在时代是SaaS已死,PaaS当立,最终归于数字化生态的时代,买产品也要跟随时代趋势。
为什么说SaaS已死?
SaaS意思是软件即服务,意思是我表面上卖给你是个软件,实际上卖给你的是(用来加工某种数据)的长期软件服务。它和传统软件厂商或定制化软件厂商最大区别是付费方式。
即传统软件或者定制化软件是买断式付费,而SaaS软件是按使用时长付费。前者意味着你只要使用,哪怕只用一次就要按全价购买,而后者是用多久就买多久的软件。
SaaS相比传统软件厂商可以极大降低用户决策成本,可以在使用满意后再进一步扩大付费费用,而传统软件是一锤子买卖,很有可能出现用户被忽悠买回一堆垃圾后,无人服务的情况。
从博弈论角度来看,买断式付费模式下用户和厂商是相互博弈对手,因为软件效用已经软件销售前确定,无论用户付费多少,只要厂商愿意出售,用户拿到都是同一个软件,所以用户就希望有尽量少的付费甚至免费(盗版)来使用。而对厂商来说,软件制作已经完成,软件总开发成本已经确定,这时我卖给用户的价格越高,自己获利越大。所以在买断制博弈情境下,用户和厂商是相互博弈的对手。
但是在按时长付费的情境下,厂商是希望用户用时间越长,自己得到的收入越高。而用户因为是按时长付费,用不爽直接卸载走人就好,也没有买断制情况下的沉没成本压力。这时用户的利益是希望长期使用某个软件,减少自己反复更换软件带来的学习成本,厂家利益是希望用户长期使用自己软件,自己获利更多。所以在按时长付费模式下,厂商和用户实际上形成了某种利益共生体。
那为什么说SaaS已死呢?
因为SaaS是用软件服务用户来加工数据的,为了增加竞争对手模仿难度和用户转换其他软件的成本,会使用某种专有数据格式(标准)来限定在自己软件内加工的数据只能在自己软件内打开,其他同类软件无法打开。比如你用PS绘图十多年后累积了一大批数据资产,一旦决定弃用PS更换其他绘图软件,这些数据资产就无法被其他软件所打开并再创作了,数据资产也就成为了废物。
在数字化社会之前,因为跨行业间数据交流并不频繁,一个行业的主流软件往往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会更换一次。这种情况下,一份数据资产需要转换到另外一个软件系统里使用的情况并不多见。如果遇见数据需要跨软件转换的情况,我们可以在新软件系统里重做一份就好了。比如建筑设计中,用某种手绘软件绘制的艺术草图,用CAD重新做一遍就好了。
但是数据化社会后,你用某个软件制作的数据资料,可能需要被任意人在任意场合进行再创作或展示,而对方很可能没有你制作时使用的软件,而且对方可能只是临时使用一次。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对方重新学习这套软件使用方法和技巧,对于再创作者或者整个社会来讲,这个学习成本都是不可接受的。
那如果我们要保证同一份数据可以被不同软件在任意地点被任意人顺利加工该怎么办呢?
PaaS出现了!
PaaS未来在哪里?
PaaS意思是平台即服务,相比SaaS最大优势是他提供是一个平台,而平台上可以加载各种软件服务(SaaS)。因为平台本身约定了某套数据标准,这样同一份数据可以被平台上不同软件(SaaS)使用并再创作。
比如你在钉钉平台上记录的各种人事相关信息,基本可以无缝被上面任何一个HR插件所调用。而当你决定从一个HR插件切换到另一个HR插件时,因为钉钉对很多数据规定了同一套数据标准,很多原HR插件使用过程中积累的数据资料可以无缝转换到新HR插件里继续使用。
所以在钉钉这样PaaS平台上,你用某个SaaS插件制作的数据可以很容易被平台上另一个 SaaS插件打开复用再创作,这样数据就可以在不同SaaS间无缝切换了。
因为PaaS相比SaaS具有数据可以跨软件无缝复用的特点,所以相比SaaS按时长收费模式,PaaS收费模式为按时长、服务双重计算模式。
所谓双重计算模式是指把你使用每个软件服务单独按对应的使用时长收费,不同软件服务时长费用累加就是你的总使用费用了。这种收费模式和QQ的各种红钻、绿钻收费模式是一样的,比如你使用QQ或钉钉是免费的,但是当你要使用上面某个增值服务模块时,就要按着服务模块时长收费标准单独付费。比如你要同时使用QQ游戏和QQ音乐增值服务时,你需要分别购买对应QQ蓝钻和QQ绿钻服务时长。
那么PaaS平台就是数字社会未来么?
不是!
PaaS虽然解决了SaaS间数据标准不同带来的数据复用问题,但是因为其本身也订立了自己的数据标准,导致数据不能跨PaaS平台使用,这点在目前正数字化热火朝天的建筑业里表现最明显。
在建设行业数字化热潮前,不同建筑子行业一般有自己的PaaS或SaaS系统,比如机电一般用Tricad,而建筑师是用 Revit,而财务统计时又要转为excel(office系统),这里就涉及统一数据标准问题。所以目前建筑业数字化中遇到最大难题是数据标准的问题,同一建筑相关数据没法在不同PaaS(SaaS)间直接复用的问题。这时PaaS平台原本为了打通SaaS间数据复用问题利器而设立的数据标准。又成为了跨PaaS复用时最大的阻碍。
那么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
化PaaS私有数据标准为公有数据标准,也就是为数据在不同PaaS间复用制定一个统一的数据标准。
实现这一标准目前有两条路可以走:1,政府或行业协会制定一套公有数据标准,所有PaaS平台都强制支持这一数据标准。2,某个PaaS平台开源自己数据标准,允许所有人免费无限制使用。从目前看这两条路都有人在走,至于谁能走成功,那就看谁能团结更多的朋友了。
当有数据标准统一数据在不同PaaS间复用的问题后,整个数据社会就成了一个生态整体,而不是被一个个PaaS所割据的碎裂状态。所以数字社会必然是生态即服务(即ESA,ecology as service、注意区别DaaS)的状态。
结语
人类历史是一个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软件也不例外。从SaaS到PaaS再到EAS,也是一个数据标准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在正在到来数据社会,数据开始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既然是必需品就没有可能被某个人、公司或组织垄断获利的可能,必然成为某种免费的公共品,这是历史必然性。
修外求内写于2020年7月3日